累计积分:570

发布书摘:6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7-17

现代艺术150年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威尔·贡培兹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65.00元
  • ISBN:9787549586646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11-24 摘录
    白色画布上的一个黑方块?拜托,我们都会画。那为什么他的尝试会受到尊敬且价值连城,而我们的就会被认为肤浅而不足道?果真像当代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在为自己作品辩护时说的那样,这只关乎谁第一个想到?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创造性对艺术而言很重要。抄
    袭物没有任何智力价值,但在真品里有。现代艺术关心创新和想象,而非现状,或者更糟:苍白无力的模仿。而且在这个受供求关系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价值着眼于稀有程度。将这三个因素—创造性、真实性、稀有性—综合起来,你就明白为何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价值百万美元而你我的就卖不出这个价。从历史角度看,他的这幅作品非常重要,独一无二,对整个视觉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当人们说“那看起来很酷”的时候,通常都在指某个受了
    马列维奇抽象艺术影响的设计师的作品。汤姆·福特的“看”系列,铂傲的产品、工厂唱片公司的封面、伦敦地铁标志、巴西利亚、无边界泳池,它们都有着相同的蓝本,那就是至上主义的几何抽象艺术。去除芜杂,简化形状,精简颜色,专注于形式的纯洁性。

    我们不禁感到,简约的外表其实是智慧、深思、现代性和精密性的象征。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是我在读<<艺术的故事>>一书时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观念,创新的,前所未有的观念,亦是艺术,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所在。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23 摘录
    人们用“抽象艺术”一词来形容不模仿甚至无意于表现有形题材—比如一匹马或一只狗—的绘画和雕塑,在抽象艺术家眼里,这种模仿或变现手法是一种失败。他们的目标是创造出完全来自想象力的恢弘之作,我们不能从中辨别出任何属于已知世界的事物。

    有时,它也被称为“非形象艺术你应该见过那种东西,一些貌似随意的、歪歪扭扭的涂鸦和方形,人们会想:“这些玩意儿五岁的孩子也能画出来。”也许吧,但实际上未必。要想证实那些线条和你我所画出来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一件极其棘手的事,但两者确实不同。它们的流畅度、构图或形状,使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人成群结队地走进现代美术馆,去欣赏马克·罗斯科和瓦里西·康定斯基这类人的抽象绘画。反正,他们成功地将一些形状和笔触安排成能与我们发生某种有意义的关联的图案,虽然我们不太清楚他们怎样做到、为何做到的。事实上,抽象艺术有点像个谜。

    如果我们相信绘画和雕塑必须有故事情节的话,它会给我们理性的大脑带来极大的摧残。抽象艺术通常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复杂的思想,而这也是我在接下来几章里试图做到的。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抽象艺术是比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更难以琢磨的一堆东西。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23 摘录
    1909年2月2日星期六,马里内蒂通过法国著名报纸《费加罗报》,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未来主义宣言。这是一次超前的、精心谋划的绝妙行动。马里内蒂知道,要使他的想法被国际艺术和文化精英注意到,唯一的机会就是潜入他们的后院巴黎,然后将想法大声喊出来。噢对,同时还要寻衅滋事。他的确这么做了,矛头直指城里块头最大的“小混混”:乔治·布拉克和巴勃罗·毕加索,其实就是他们代表的立体主义,还有他们最大的支持者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费加罗报》的所有者在公开发表这一宣言前显然很紧张。为了使自己与这个意大利煽动者保持距离,他们在马里内蒂的宣言之前发表了一份免责声明:“是否有必要说明,对于可敬且确实备受尊敬的事物,作者竞产生如此狂妄的想法,还频频做出毫无根据的放肆言行,他本人应承担全部责任?但我们认为,将这份宣言的首次面世保留给我们的读者,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论他们对此作何评价。”宣言的原文占了《费加罗报》头版的两栏半,首先是题目《未来主义》,接下来是阐释性文字然后是十一点声明。整个宣言猛料不断,难怪乎报纸的所有人会有点心惊胆战了。
    未来主义前奏。1909年,法国人竟然能如此开放。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8 摘录自第 145 页
    不论毕加索对这一评价作何反应,他并没有停止收藏卢梭的作品,他在那些作品中受到了启发,感到了愉悦。据说毕加索曾谨慎地说,他花了四年的工夫学着像拉斐尔那样画画,而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却花了他一生。从这个角度说,卢梭是他的老师。
    像孩子那样画画,花了毕加索一生的时间去学习。 感慨! 此前,我对现代绘画艺术理解浅薄,通过阅读本书,渐有所悟。还是自己的浅薄无知。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11-16 摘录自第 24 页
    它是个小便器!甚至还不是原作。它的
    艺术性在于理念,而非物体。

    人们现在对《泉》的崇敬定会使马塞尔·杜尚愉悦不已。当年他专门选择了这一物件,是因为它缺乏美的魅力(某种他称之为反视网膜的因素)。《泉》是一件“现成的”雕塑,从未开展出过,当初仅被作者当做一个挑战性的恶作剧,可它却成了20世纪产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一件艺术品。它所体现的理念对多次重大的艺术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包括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通俗艺术和观念艺术。在当今现代艺术家中,从艾未未到达米恩·赫斯特,马塞尔·杜尚无景是最受尊敬和被提及最多的艺术家。
    没错,但这是艺术吗?或者这只是一个杜尚式的玩笑?当我们抓耳挠腮地“欣赏着”充满各种观念的现代艺术的最新展
    览时,所有人是否都被他愚弄了?他是否把大批由私人司机拉着跑的收藏家,那些被贪婪迷住眼、满屋子堆满破烂货仍沾沾自喜容易上当受骗的“钱袋”作为原型,创造出了许多“马特他那些原本为了进步和开明、针对博物馆长们的挑战是否产生了相反效果?根据他的意见,理念比媒介更重要,因而哲理拥有了相对于技能的特权,这样是否以武断的意见限制了艺术学院,使他们对技巧产生了畏惧并予以放弃?或者他是个天才,使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煤仓般的黑暗,就像伽利略三百年前对科学所做的那样,使其繁荣发展并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知识革命?

    我的看法是最后一个。杜尚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艺术和艺术
    可以是什么。不错,艺术仍然包括绘画和雕塑,但它们仅仅是无数表达艺术家思想的媒介中的两项。无疑,杜尚应该对这是艺术吗?”之争负责,而这场争论当然又恰是他有意为之对他来说,一名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哲学家相近,他或她能不能作画甚至都无关紧要。一名艺术家的工作不是去给人以美感上的愉悦——设计师可以做这事;艺术家的工作是从尘世中撤出一步,通过展示理念,使世界可以理喻或对世界进行评论,而这些理念除了它们本身以外,并无实际用途。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讲解通俗易懂,非艺术专业人士也能懂的好书。 我居然找不到什么废话,可见语言也相当简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