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12-07
财富自由之路
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我们每个人都有“操作系统”!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不仅能带来体验上的快感,还能帮我们更好地优化前进的路线,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并身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李笑来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69.00元
- ISBN:9787121320088
-
所以,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恰恰相反,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擅长利用碎片化的时闻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于是,一个很明显的结论出现了: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则和知识完全没有关系。
那么,对普通个体来说,体系化又从何而来呢?我有一个理论: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机会)。
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肯定会有一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而且,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就说明另外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想象一下吧:人和人的差别真的很大,一些人的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当然,有些人更惨,脑子里只有零星几块砖头碎片而已),另外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些人的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整座城市…
所谓“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在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的过程不就是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让我们的操作系统变得更高级的过程吗? -
然而,即便是满足那两个条件(有用、长期)的可以称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价值。我有一个专门杜撰的概念用来区分它们:有繁衍能
力的知识。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也更有价值。
逻辑学就属于这一类,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也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概率论也属于这一类,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作出相对更为接近事实的预测。英语更属于这一类,掌握它显然(即便是在听说、读、写中只掌握了“读”这一项)能让你接触更多的知识。再想想看,编程是不是属于这一类?
这类知识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作“通识”,即,无论在哪里都用得上的知识。 -
他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与“没用”,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短期”与“长期”。
绝大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有用与否(或者换个说法:“是不是‘干货’”)的时候,希望那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希望在了解新东西的时候瞬间就能脱胎换骨。于是,他们相当于主动剔除了很多“短期没用”但绝对“长期有用的知识。 -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能否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这么说也许更为简单明了。
定义清晰会使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
于是,分辨“知识”就很容易了,无非是问自己两个问题:
•在知道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随之改变?
•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也就是说,所谓“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它们也不是任何信息,而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