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作者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有事后的回忆与学者的发掘,更值得关注的是汇集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文字,这些文字体现的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
  • 作者:陈平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45.00元
  • ISBN:9787301260258
已有条评价
  • 流羽
    2017-03-24 23:25
    <p>&nbsp; &nbsp; &nbsp; &nbsp; 历史我不熟,大学史这一块就更是云山雾罩了。但是这本书让我有强烈的冲动去读一读曾经望而却步的《南渡北归》。所以真心觉得很棒!</p><p>&nbsp; &nbsp; &nbsp; &nbsp;本来是因为陈平原陈先生的名头来看这本书的(印象里头他是语言学家),接着发现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惊喜!他治史的态度和偏好简直不要太合口味,中肯又充满人文关怀,还注重细节。或许这些是互相关联的吧。</p><p>&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这本书,会了解很多抗日战争时大学内迁的奇闻轶事(没错我喜欢八卦)。当然不止是西南联大,不过它也占了大半的篇幅吧,那真是一个容易让人心向往之的大年代,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穆旦,汤用彤,潘光旦……私以为这样的盛世大概可以和魏晋风流(我不大想这么比,不过这群教授喜欢),诸子百家(这是才我的心头爱)相比,同样的乱世,也同样的学术发达。</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个能见学人风骨的年代,正是战争之中,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候,没有更合适的时候了!书中许多采自日记,书信,报纸的片段,把当时的情景几乎是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真可谓是让人看的笑中带泪了。(然而我不会剧透的,自己去看!)</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也通过引用《吴宓日记》中的片段,细致的展示了当时内迁学人挣扎的心态;潘光旦(社会学家,但人家诗写的可棒了)的诗作来理解一代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与自身的定位,自然也不乏钱穆对学术应如何传承的探讨,最可乐的应数“闻一多教授金石润利”和罗家论讲述的中央大学小挪亚方舟的故事了,然而这样的故事也是含有几多血泪的。</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好吧,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剧透了那么多,我想说的是,人应当记住历史,完整的历史,而不是神化它,只把它当做一个励志故事而已(这是陈平原先生的担心,毕竟我们出了那么多情感单一,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攻讦辱骂的历史书不是)。</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这本书会有效果的,会叫人学到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也许还能学到如何理解人性中的矛盾,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但愿如此……</p>
    最多输入500个字
最多输入30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