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中我曾试图以我所能达到的最广阔的眼界来研究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人们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短暂,观察事物又不免带有个人偏见和局限性,那以人们又是怎样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罗素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定价:27.0
  • ISBN:7100005183
第十章 经验主义的限度
  • skidu
    2015-12-08 19:50:27 摘录自609页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关于公设的知识,就我们确实认识它们的范围来说,是不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它们所有可证实的后果都是被经验所证实的。我们必须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验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来看,已经证明不适当了,尽管它比以前任何一种认识论要好。的确,我们似乎已经在经验主义身上找出的这类不适当的地方是由于严格遵守一种唤起过经验主义哲学的学说而发现的:即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准确的和片面性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skidu
    2015-12-08 19:50:27 摘录自608-609页
    在实际生活当中,经验引导我们得出一些概括,例如“狗吠”。作为科学的一个起点,如果这些概括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真就够了。但是尽管吠叫的狗足够引起对于“狗吠”这个概括的信念,它本身却不能提供任何相信这个概括在来试验过的情况下为真的理由。如果经验可以提供这样的理由,那么它一定要由那些将使某些类概括具有先在的可信性的因果律作出补充。这些原理,如果我们假定它们成立的话,会引导出与经验相符合的结论,但是从逻辑上讲这件事实连使这些原理具有概然性也做不到。我们关于这些原理的知识——如果这可以叫作“知识”的话——最初仅仅以趋近那类提供合理根据的椎论的倾向的形式而存在。通过对于这类推论的思考我们才得以明确说出这些原理。在它们已被明确说出之后,我们就能使用逻辑技巧改进叙述它们的形式,并去掉多余的东西。……那就是说当我们使用经验来让我们相信一个类似“狗吠”的普遍命题时,我们是按照这些原理来进行概括的。随着人类理智的进步,他们的推理习惯已经逐渐变得更加接近自然律,而这些自然律已经使这些习惯变得从始至终常常是真实的期待而不是虚妄的期待的来源。养成引起真实期待的推理习惯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适应环境的一部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