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识的推理
-
记忆作为一个前提的必要性可以从提出这个问题看出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否认世界在五分钟以前开始存在这个假设?如果世界当时开始的情况正象当时事实上那样,人们也具有人们当时事实上所有的习惯与记忆,那就没有方法可以确定他们从那时才开始存在。然而这个假设在逻辑上讲并不是不可能的。现在发生的事情在逻辑上不能蕴涵任何在其它时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借以推论过去的自然律,象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本身依靠对于有利于这些自然律的证据所做的回忆。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回想起来的事实和被知觉到的事实一起作为我们的与件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对于前者相信的程度一般要小于我们对于后者相信的程度。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当我们处理语言的时候,只用一个字眼来表示环境中一些特点是很自然的,这些特点是按照狗把主人外表连结起来的方法而连结起来的。语言有着表示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体的专有名称,以及表示其它物体的一般名称。专有名称体现一种常识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与动物性推理一样,存在于语言之前。让我们看一看象“妈妈在哪儿?”“我的球在哪儿?”这类孩子们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妈妈和球在感觉上看不见的时候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并且大概通过适当的行动就可以在感觉上看得见。这种对于永久性的或准永久性的物体所抱的信念是建立在识别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蕴涵着记忆。不管情况怎样,当小孩开始说话的时候,他显然对于某一类刺激有着做出相似反应的习惯,这种习闹经过反省就成了对于常识中的永存的物体所抱的信念。人类发展语言的情况大体上一定也是如此。那种188 认为有着多少具有永久性的物体存在的形而上学形成了每一种语言的语汇和句法的基础,也是实体概念的基础。现在我对这一点唯一想谈的就是它是识别过程所包含的动物性推理经过理智化而产生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