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凡人成神
-
菩萨神话的第三个奇迹是:第一个奇迹(即两性体的形态)是第二个奇迹(即永恒和时间的同一性)的象征。在神圣的图象语言中,时间的世界是伟大母亲的子宫。子宫里由父亲所生的生命是她的黑暗和他的光明的混合物。我们由她怀孕,住在她的腹中,和父亲分离,可是我们通过死亡时刻(这是我们进入永恒的出生)的子宫被交到父亲的手中。聪明的人甚至在这子宫中就意识到自己过去来自父亲,现在正在回到父亲那里去;而十分聪明的人则懂得她和他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精神分析学是治疗过分痛苦的人的技术,这种人被无意识的错误引导的爱欲和敌意织成虚幻的恐怖和矛盾的喜爱的罗网所缠绕;从这狴罗网中解脱出来的病人发现自己能比较满意地参与他那具体文化所提供的更现实的恐怖、敌意、爱欲、宗教活动、业务、战争、娱乐和家务。但对于有意从事超越于村庄场地的困难而艰险的旅行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就会被认为是错误。因此宗教教导的目的不是把人治愈,使他回到妄想之中,而是使他完全脱离妄想;而这一目的不是用重新调整爱欲(eros)和敌意(thanatos)的方法来达到;而是按照著名的佛教八正道从根本上熄灭这些冲动;这八种正道是:正确的信仰,正确的意图,正确的言语,正确的行动,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努力,正确的记住,正确的专注。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可以在菩萨的神话中找到的第二个奇迹,是生命和从生命解脱之间的区别的消失——这一奇迹(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由菩萨放弃涅槃来象征。简单地说,涅槃的意思是“熄灭欲望之火、敌意之火和妄想之火。”读者还记得,在“菩提树下的诱惑”的传说中,未来佛陀的敌手是妄想的魔法师爱魔。爱魔的梵文为Kama-Mara,书面意思是“爱欲——敌意”,或“爱与死”。爱魔是三种火和艰苦的最后考验的化身,是宇宙英雄到达涅槃境界的冒险途中必须跨越的最后阈限的守卫者。当救世者把心中三种火的最后余烬抑制到临界时,他看到从那似乎围绕在他四周的镜子里反映出他希望像他人一样生活的原始意志的最后幻想,即幻想按照正常的爱欲和敌意的动机,在可感知的因、果和方式的妄想的环境中生活。于是他受到被忽视的情欲的猛烈最后攻击。这是决定性的时刻;因为一个煤块会重新又燃起一场大火。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就是两性体的神的形象的意义。这种形象是成年式主题的奥秘。我们被人从母亲身边带走,被毁灭世界的吃人妖魔嚼成碎片,让吃人妖魔的身体吸收;对吃人妖魔来说,一切宝贵的形体和存在只是筵席上一道道的菜;可是通过神奇的再生,我们比过去的自己更多。如果上帝是个部落的、种族的、民族的或宗派的原始意象,我们就是他事业的战士;但如果他是宇宙之神,我们就作为懂得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的人而出现。在这两者的任一情况之下,童年时的父母形象和“善”与“恶”的概念都已被超越。我们不再渴望、不再害怕;我们是被渴望、被害怕的对象。所有的神、菩萨和佛陀都包含在我们之中,就像他们包含在这位全能的手持宇宙莲花者的光圈之中。因此,“来吧,让我们回归于耶和华:因为他撕裂了我们,他会使我们痊愈;他打伤了我们,他会为我们包扎。两天之后,他会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会使我们站起来。我们将在他面前活着。如果我们继续努力认识耶和华,我们就能认识他:他的出现就像晨光;他一定会像雨水降临到我们之中,就像滋润大地的甘霖。”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一旦我们摆脱了局限于地域的基督教会的、部落的、或民族的世界原型所造成的偏见,就有可能懂得最髙的启迪并不是母亲似的父亲所给予的为了保护自己而侵略邻人的那种启迪。世界的拯救者带来的福音,那种许多人爱听、愿意热情宣讲、但显然不愿身体力行的福音是:上帝是爱;上帝能够为人们所爱,而且的确为人们所爱;所有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他的孩子信条中未解决的细节、礼拜的方式、组织主教团的方法,如此等等的琐事(这些琐事使西方神学家大感兴趣,以致成了今天引起严肃讨论的主要宗教问题),如果不使之从属于主要教导,就仅仅是些学究气的陷阱而已。的确,如果不使这些琐事处于从属地位,它们就会起退化的作用:即它们会使天父的形象重又退化到图腾的地步。而这正是迄今在整个基督教世界所发生的事。人们会认为应该决定或知道在我们中间天父更欢喜谁。而《圣经》中的教导却并不是奉承的话。“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自己被别人论断。”不管自称为神父的人对十字架的态度如何,救世主的十字架是远远比地方性旗号更为民主的象征符号。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世界上充满了互相争斗的帮派:图腾崇拜者、旗号崇拜者和党派崇拜者。甚至连所谓的基督教国家——据说它们都追随同一位“世界”的拯救者——使自己扬名于历史的是它们野蛮的殖民行径和自相残杀的争斗,而不是无条件的爱的任何实际表现,这种爱的意义就是它们公开承认的至高无上的主所教导的要认真征服自我,征服自我的世界,……:“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敌人,要善待仇恨你们的人。要为诅咒你们的人祝福,要为凌辱你们的人祈祷。有人打你这边的脸,那边的脸也要让他打;有人拿走你的斗篷,连上衣也要让他拿去。有人求你,你就给他;有人拿走你的东西,不要去讨回来。你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如果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那有什么可感谢的呢?因为甚至是罪人也爱那些爱他们的人。如果你们善待那些善待你们的人,那有什么可感谢的呢?因为甚至是罪人也会这样做。如果你们借东西给人希望能收回,那有什么可感谢的呢?闪为罪人也借东西给罪人,再如数收回。可是你们应该爱你们的仇敌,善待他人。借东西给人而不指望归还;你们的报偿就会很大,你们就会成为至髙无上者的孩子:因为他施恩于忘恩的和作恶的人。因此你们要慈悲,就像你们慈悲的父一样。”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种神性实际上是人间英雄超脱于愚昧状态,因而克服了最终恐惧时所达到的境界,就像佛陀本人的经历那样。“消除意识的束缚就能无所畏惧,就能不为变化所左右。”这是潜存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解脱,任何人都能获得这种解脱——只要他能成为英雄,因为我们读到:“一切事物皆是佛的事物”;或者用另一种说法来表达这同一句话:“一切存在皆属无我。”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