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骄阳

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 _ 史铁生 毕淑敏 陆晓娅 曾奇峰 联袂推荐 _ 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 …… [ 展开全部 ]
  • 作者:Irvin D. Yalom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定价:19.80元
  • ISBN:7501966869
第五章 通过关系克服死亡恐惧
  • 奶思
    2020-04-18 22:54:22 摘录
    ①苏格拉底认为最好的教师—一让我补充一句,最好的朋友也是如此—能够通过提问帮助一个学生发现他/她自己的智慧。一直以来,真正的朋友都是这样做的,治疗师也是如此。
    ②一次又一次,人们忍不住追问:如果一切最终都会消失,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虽然有很多人向外在的世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建议你最好试试苏格拉底的方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心。
    ③许多人的死亡焦虑来自于从未充分发展过自己的潜能,为此他们深深地感到遗憾。
    ④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绝望正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没有成真,而更让人绝望的是他们甚至从未努力争取过,关注这种深层的不满足感往往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死亡焦虑。
    ④“遗憾”不是一件好事情,它通常包含着无法挽回的难过之情,但是“遗憾”也可以用得更加有建设性。实际上,在我帮助自己或他人审思自我实现的各种方法中,关于遗憾的观念,即我们不仅创造遗憾也在避免遗憾,是最有价值的。
    ⑤恰当面对遗憾,它能帮助你采取行动来避免更多的遗憾。你可以通过回顾过去、前瞻未来来反思自己的遗憾。如果你回顾过去,你会为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感到遗憾,如果你想象未来,你有可能会累积更多的遗憾,当然也有可能从曾经的遗憾走出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奶思
    2020-04-17 23:24:15 摘录
    ①同理心是我们试图和他人形成联结时最有效的工具,它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使你能深刻地了解其他人的感觉。
    ②不存在的状态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不会知道自己不存在了。也就是,我死后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重要的事情。我还记得你曾说过,那种‘不存在’( nonbeing)的状态就和我出生前一样。
    ③我所做的其实就是《呐喊与低语》中女仆安娜所做的。我(从心理上)拥抱着艾丽斯,和她在一起。
    虽然我完全地投入了她的世界,但我确定自己包容了她的恐慌,没有被这种情绪所传染。当我让她和我一起剖析那些情绪时,我保持了一种平静的、实事求是的语调。
    ④这个例子给我们上了简洁的一课—人际联结至关重要。无论你身为家庭成员、朋友或是治疗师,人际联结对于安抚怀有死亡焦虑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你可以用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方式接近对方,发自内心地说你想说的话,不要故意掩饰你自己的恐惧,你还可以用任何能够提供安慰的方式抱着对方。
    ⑤几十年前,我曾守在一位即将离世的病人床前,她让我在她身边躺一会儿,我按照她的要求躺下了。我相信这能给她带来慰藉。单纯的“在场”是你能为任何面临死亡的人(或是那些身体健康却对死亡充满恐慌的人)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奶思
    2020-04-16 16:40:09 摘录
    ①孤独感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死亡的痛苦。我们的文化总是给死亡披上静默而隔绝的外衣。
    ②在人类死亡来临的时刻,连希腊众神都恐惧地躲开了。
    ③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方面,身体健康的人趋向于躲开那些濒死之人,另一方面,濒死之人也被骗进那份孤立之中。
    ④他们拥抱沉寂,唯恐把所爱之人拉入他们那个可怕而消沉的世界。
    ⑤18世纪时康德提出了盛行的常识性假设,即我们都出生并栖居在一个已经完成的、精心构建的、共享的世界中。如今,我们知道,由于神经组织结构的作用,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构建着自己的心理世界。换句话说,你的头脑中有大量内隐的心理分类系统(比如数量和质量,原因和结果等),当你面临外界的感官信息时,这些分类系统便开始发挥作用,使你能够以独一无
    的方式自动地、无意识地构建你自己的世界。
    因此,存在孤独意味着死亡不仅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丧失,而且包括你个人丰富、神奇、详尽、独一无二的心理世界的丧失,这个世界在其他任何人的头脑中都无法复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