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革”已经过去,它对众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是什么?“文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文革”到底对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百个人的十年》为我们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
……
[ 展开全部 ]
的答案。作者冯骥才试图以一百个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经历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通过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本《一百个人的十年》将使“文革”的受难者们感受到某种东西以使内心获得宁静,使那些“文革”的制造者们从中受到人类良知的提醒而引起终生不安。
[ 收起 ]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定价:39.80元
ISBN:750394688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
路易大叔
2019-09-22 19:31:36 摘录
实际上,红卫兵运动之后,也就是一九七〇年,国民经济完全搞垮了。国家已经没有力量给两千万知青安排工作,放在城市又不安全,怕出乱子,这才想出“在广阔天地里大有做为”的冠冕堂皇的口号,把我们放逐四方。于是我们这支曾经为他们冲锋陷阵、赤胆忠心的千军万马,统统落入安排好了的陷阱里。
请入彀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19-06-19 21:50:19 摘录
有背景、有门路、有办法的人都走了。最后,我还是经人指点,用四把挂面收买了医院的化验员,把化验单改了,这才返回M城。你看,我这八年不过和四把挂面一个价钱。
是啊,此时已是一九七八年二月三十日,眼看就是一九七九年了。六十岁的老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居然像小孩那样双脚离地蹦了起来。但谁问过我在那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连的知青还算齐齐整整,六十个全都活着。旁边连队的一个姑娘,出窑往外挑砖时忽然窑塌了,活活砸死在里边。人弄出来旱已经烧成糊干,不敢叫她家里来人看,赶紧埋在荒地里了。最惨的是次森林大火,团长指挥知青去灭火。森林大火,别看白天都是烟,晚上看像点天灯一样,全是火,几百度高温,人一进去就烧化了。绝对不能哪儿有火扑哪儿,只能在外边打出一条防火通道。但这团长是蛮干,结果烧死了四十多知青。森林里着火,火是追人的,比老虎还猛烈;男的跑得快,烧死的大都是女孩子。可是……谁对这些无辜的白白死在里边的孩子们鞠过一个躬呢?
如果这些女孩子知道知青最终都返回到自己爸爸妈妈的身边,她们岂不更是自觉悲哀?如果她们阴间有灵,准会发出凄惨又惯怒的呼号!
在我即将离开农场的那些日子里,知青们已然怒不可遏。一个团部里爆发了知青焚烧劳资科长家里房子的事,因为到处传说这科长收取知青们的礼物堆成了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19-06-19 21:41:13 摘录
暖和卖奶的老职工就献股勤,给她热奶,好言安慰,小恩小惠,再采取手段,终于把她弄到手,这姑娘怀了孕。人人骂她,谁也不去想,这个姑娘个子高,又苗条,如花似玉,非常好看;那老职工又矮又丑,还是独眼,这姑娘怎么会看上那老家伙?谁也没有同情她,都认为她无耻,给知青丢脸!她到师部医院打孩子时,医院不留她住;从医院回连队的路上,长途车不叫她坐。因为医院的护士和汽车上卖票的都是知青,没有人怜惜这个“轻贱”的女子。一次,这姑娘与另个知青吵嘴,立刻好多人一拥而上,把她的上衣撕得粉碎,里边全露出来了。当然是为了羞辱她。从此这姑娘颓废了,接二连三,跟了好几个。最后团长看她长得特别好,占为己有。好好一个姑娘毁了!
从这事,我眼前遮上一层黑雾。
这样的事闹出来,往后便层出不穷。有一个团的招待所所长、参谋长和团长,把许多女知青调去,说是给她们好工作,不千农活儿,有吃有喝,实际上三个人轮流干。一百多个女孩子叫他们玩了。其中
有个高干子弟告到中央,才把那几个家伙毙了。
自从发生这件事,我们才对那些无辜的女知青寄予同情。她们离乡背井,无依无靠,孤独难熬,没有出路而充满绝望,才被人使用小恩小惠与手中权力欺负与迫害。还有那些为了上大学和想离开这里的人,只好委曲求全,责任又怎么能放在这些可怜无助的弱女子身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19-06-19 21:38:52 摘录
“文革”初,我们批斗一个老教师。她原先是个老校长,反右时被划为右派,在学校做清洁工。在逼她交代问题时,有些顽皮的同学就叫她大口大口不停地吃大蒜,她说受不了,便叫她搅和鞋油一起吃,再把蘸了稀泥的葡萄叶子塞进她嘴里。
那时我们决不会认为是在迫害人,相反觉得我们很英雄,很正义,立场坚定,这便是当时学生们的自我感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19-06-19 17:24:45 摘录
第二天醒来一看,傻了!我们全傻了!
哪里是房子?原来是个极大的老式帐篷,缝缝补补,撒气漏风;帐篷里边也满是烂泥,长长的野草居然从床底下长起来。这就是我们长久的住处了。吃饭要天天踩着烂泥走出一百多米到伙房去,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临来时学校再三叫我们准备高筒靴。
一看这情况,几个年岁小的学生就哭了,扭身要回去。但怎么可能回去呢!这大帐篷有两个,每个住三十人,相距五十米。当天夜里,大家躺下,谁也不说话,渐渐就有了哭声。先是女知青哭,后来男知青也哭,最后两个帐篷的哭声连成一片。在这荒凉的野地里,哭声和风声水声一样,谁理你?
那时我们才十六七岁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36:27 摘录
知青个个是好样的,他们都在“文革”的“老君炉”里炼过,岂不神通广大?然而最使我感到自豪的是,每一个知青都已经明白,他们为国家承担过什么——实际上,红卫兵运动之后,也就是一九七○年,国民经济完全搞垮了。国家已经没有力量给两千万年轻人安排工作,放在城市又不安全,怕出乱子,这才想出“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冠冕堂皇的口号,把我们放逐四方,于是我们这支曾经为他们冲锋陷阵、赤胆忠心的千军万马,统统落入安排好了的陷阱里。尽管我们曾经悲哀至极,尽管我们吃了苦头,但连国家也挑不动的担子,叫我们十几岁孩子们瘦弱的肩膀扛住了。是我们撑住这倾斜的柱子,才避免了国家大厦的坍塌。你说,难道我们不伟大、不是功臣、不是货真价实的国家栋梁?尽管这一切一切都是事后我们才明白的。
可是我有时又想,我们这自封的功臣又能被谁所认可?!
历史已经全部记住,就看人们自己是否把它忘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31:13 摘录
从悲观的角度看,八年的艰辛苦难还在其次,我们十几岁就被赶到边疆,如今四十多岁了,心里带着很多阴影,身上带着许多伤病。许多人身体早早垮了,像肾病、胃病、腰背病、风湿病,终生终世也不可能甩掉了,这也其次。最主要是我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很多知青有才华,但知识不够,没有学历,虽然现在还算正当年,却无法和大学生、研究生们相竞争。是啊,我们是被糟蹋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27:29 摘录
有背景、有门路、有办法的人都走了。最后,我还是经人指点,用四把挂面收买了医院的化验员,把化验单改了,这才返回M城。你看,我这八年不过和四把挂面一个价钱。是啊,此时已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眼看就是一九七九年了。六十岁的老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居然像小孩那样双脚离地蹦了起来。但谁问过我在那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我们留下了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15:58 摘录
我们有大块大块空白的时间,又寂寞又孤独,爱情便出现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13:26 摘录
但我哪里会多想一想,毛主席的号召既然这么伟大,为什么又要用这强制的手段呢?
那时,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痛苦,所以我一直是快乐的,意气风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桔灯
2019-01-08 15:11:18 摘录
“文革”初,我们批斗一个老教师。她原先是个老校长,反右时被划为“右派”,在学校做清洁工。在逼她交代问题时,有些顽皮的同学就叫她大口大口不停地吃大蒜,她说受不了,便叫她搅和鞋油一起吃,再把蘸了稀泥的葡萄叶子塞进她嘴里。那时我们决不会认为是在迫害人,相反觉得我们很英雄,很正义,立场坚定,这便是当时学生们的自我感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乖狗蛋ʕ๑•ɷ•๑ʔ❣
2017-07-30 20:42:50 摘录
我写过一首诗,原稿早没了,但我记着这两句,大概是:它应当枝叶繁茂的时候却过早凋落了,布满伤疤的躯干却支撑着坍塌的天空的一角。我知道这诗幼稚。可它是我真实的想法,也是我的信念,我的力量。
因此我说,对于我们这一代,失掉的和得到的是同样宝贵的。我们并没虚度年华。我们不会忘掉北大荒。我们把那么多东西留在了那里,又把那么多东西从那里带回来了。不是吗?
***拯救灾难的,不是圣贤,永远是人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终结“文革”
拾纸救夫
崇拜的代价
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
死脸
唯一没有贴封条的嘴巴
我到底有没有罪?
鬼剃头
搞原子弹的科学家
一个八岁的死刑陪绑者
我这三十年呀
绝顶聪明的人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笑的故事
我不是右派,是左派
失踪的少女
我变了一个人
牛司令
一个老红卫兵的自白
硬汉子
三个人的苦中作乐
复仇主义者
说不清楚
苦难意识流
“文革”进行了两千年
六十三号两女人
没有情节的人
我不愿意承认是牺牲品
走出疯狂
忏悔录
附录一
非“文革”经历者的“文革”概念
附录二
关于冯骥才先生谈《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学工程的采访录
关于本书写作的缘起
决不放弃使命
关于“文革”博物馆
附言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终结“文革”
拾纸救夫
崇拜的代价
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
死脸
唯一没有贴封条的嘴巴
我到底有没有罪?
鬼剃头
搞原子弹的科学家
一个八岁的死刑陪绑者
我这三十年呀
绝顶聪明的人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笑的故事
我不是右派,是左派
失踪的少女
我变了一个人
牛司令
一个老红卫兵的自白
硬汉子
三个人的苦中作乐
复仇主义者
说不清楚
苦难意识流
“文革”进行了两千年
六十三号两女人
没有情节的人
我不愿意承认是牺牲品
走出疯狂
忏悔录
附录一
非“文革”经历者的“文革”概念
附录二
关于冯骥才先生谈《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学工程的采访录
关于本书写作的缘起
决不放弃使命
关于“文革”博物馆
附言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终结“文革”
拾纸救夫
崇拜的代价
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
死脸
唯一没有贴封条的嘴巴
我到底有没有罪?
鬼剃头
搞原子弹的科学家
一个八岁的死刑陪绑者
我这三十年呀
绝顶聪明的人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
笑的故事
我不是右派,是左派
失踪的少女
我变了一个人
牛司令
一个老红卫兵的自白
硬汉子
三个人的苦中作乐
复仇主义者
说不清楚
苦难意识流
“文革”进行了两千年
六十三号两女人
没有情节的人
我不愿意承认是牺牲品
走出疯狂
忏悔录
附录一
非“文革”经历者的“文革”概念
附录二
关于冯骥才先生谈《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学工程的采访录
关于本书写作的缘起
决不放弃使命
关于“文革”博物馆
附言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是啊,此时已是一九七八年二月三十日,眼看就是一九七九年了。六十岁的老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居然像小孩那样双脚离地蹦了起来。但谁问过我在那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连的知青还算齐齐整整,六十个全都活着。旁边连队的一个姑娘,出窑往外挑砖时忽然窑塌了,活活砸死在里边。人弄出来旱已经烧成糊干,不敢叫她家里来人看,赶紧埋在荒地里了。最惨的是次森林大火,团长指挥知青去灭火。森林大火,别看白天都是烟,晚上看像点天灯一样,全是火,几百度高温,人一进去就烧化了。绝对不能哪儿有火扑哪儿,只能在外边打出一条防火通道。但这团长是蛮干,结果烧死了四十多知青。森林里着火,火是追人的,比老虎还猛烈;男的跑得快,烧死的大都是女孩子。可是……谁对这些无辜的白白死在里边的孩子们鞠过一个躬呢?
如果这些女孩子知道知青最终都返回到自己爸爸妈妈的身边,她们岂不更是自觉悲哀?如果她们阴间有灵,准会发出凄惨又惯怒的呼号!
在我即将离开农场的那些日子里,知青们已然怒不可遏。一个团部里爆发了知青焚烧劳资科长家里房子的事,因为到处传说这科长收取知青们的礼物堆成了山。
从这事,我眼前遮上一层黑雾。
这样的事闹出来,往后便层出不穷。有一个团的招待所所长、参谋长和团长,把许多女知青调去,说是给她们好工作,不千农活儿,有吃有喝,实际上三个人轮流干。一百多个女孩子叫他们玩了。其中
有个高干子弟告到中央,才把那几个家伙毙了。
自从发生这件事,我们才对那些无辜的女知青寄予同情。她们离乡背井,无依无靠,孤独难熬,没有出路而充满绝望,才被人使用小恩小惠与手中权力欺负与迫害。还有那些为了上大学和想离开这里的人,只好委曲求全,责任又怎么能放在这些可怜无助的弱女子身上?
“文革”初,我们批斗一个老教师。她原先是个老校长,反右时被划为右派,在学校做清洁工。在逼她交代问题时,有些顽皮的同学就叫她大口大口不停地吃大蒜,她说受不了,便叫她搅和鞋油一起吃,再把蘸了稀泥的葡萄叶子塞进她嘴里。
那时我们决不会认为是在迫害人,相反觉得我们很英雄,很正义,立场坚定,这便是当时学生们的自我感觉。
哪里是房子?原来是个极大的老式帐篷,缝缝补补,撒气漏风;帐篷里边也满是烂泥,长长的野草居然从床底下长起来。这就是我们长久的住处了。吃饭要天天踩着烂泥走出一百多米到伙房去,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临来时学校再三叫我们准备高筒靴。
一看这情况,几个年岁小的学生就哭了,扭身要回去。但怎么可能回去呢!这大帐篷有两个,每个住三十人,相距五十米。当天夜里,大家躺下,谁也不说话,渐渐就有了哭声。先是女知青哭,后来男知青也哭,最后两个帐篷的哭声连成一片。在这荒凉的野地里,哭声和风声水声一样,谁理你?
那时我们才十六七岁呀!
可是我有时又想,我们这自封的功臣又能被谁所认可?!
那时,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痛苦,所以我一直是快乐的,意气风发。
因此我说,对于我们这一代,失掉的和得到的是同样宝贵的。我们并没虚度年华。我们不会忘掉北大荒。我们把那么多东西留在了那里,又把那么多东西从那里带回来了。不是吗?
***拯救灾难的,不是圣贤,永远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