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不得

京都永观堂、清迈无梦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蒋勋带着《金刚经》,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 定价:45.00 元
  • ISBN:7535673805
莫奈的眼睛
  • 蔡蔡的小确幸
    2018-07-28 02:40:30 摘录
    蒋勋《莫奈的眼睛——法眼》
    从一八八三年到一八九一年,长达八年,莫奈走在吉维尼的旷野中,持续画一个主题—千草堆。
    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莫奈的《干草堆》,或一两张,或三四张。如果看到三十几张《干草堆》,组合起来,会看到一个画家如何走在收割的麦田中,如何凝视观想一堆一堆废弃的干草。干草堆在田间,日出日落,雨天晴天,雨雾风雪,慢慢腐烂风化,在尘土中消逝,像人的身体一样,像一切物质一样,梦幻泡影。
    莫奈在黎明等待干草堆上第一道曙光,在夕阳里等待最后一线阳光消逝,看到月光照亮草堆的轮廓,看到大雪覆盖着的草堆。一个最卑微平凡的主题,不像风景的风景,莫奈看到了。没有讽刺,没有批判,甚至没有要“抓住”的欲望野心,他回复到单纯的看,好像希望看到物质的本质。
    一定有一种眼睛可以看透物质的本质吧?那些在光里消逝的物质,那些如此具体的肉身,到哪里去了?可以看到吗?莫奈用世人不容易了解的眼睛看着时光里的物质,他在修行自己观看事物的另一种能力吧?
    “干草堆”系列持续创作了八年。此后莫奈的作品常常是长时间对同一猪蹄的重复观察,像“鲁昂大教堂”系列,像伦敦的“泰晤土河与国会大厦”系列。
    主题或许只是一个借口,莫奈真正要观察的是同一个主题在漫长时间里光的变化。他最后持续最长时间的系列创作是“睡莲”,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光里,完成无数巨大尺寸的画作,成为他留给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精神象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蔡蔡的小确幸
    2018-07-26 02:56:23 摘录
    蒋勋《莫奈的眼睛——法眼》
    一八七七年莫奈以圣拉札尔火车站画了一系列作品,一八七八年他又以巴黎世界博览会旗帜飘扬的蒙托哥街画了一系列作品。
    感觉得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对都会新兴文明的兴奋。面对着汽笛鸣叫、冒着浓烟向前冲来的火车头,他试图一次一次记录下那在月台上等待出发的狂喜。
    工业、机械、钢铁、油烟、煤炭,工业初期,一切饱含生命力的能源物质都让他兴奋。
    然而,莫奈在一八七九年将面临他生命一次重要的转折——与他生活在一起十数年、生了两个孩子的妻子卡蜜儿罹患重病。九月二日卡蜜儿临终弥留,莫奈守在床旁边,快速记录下妻子的面容。
    躺卧在病榻的卡蜜儿,交握着双手,闭着眼睛,脸上的光,逐渐消失,消失在一片一片快速逝去的暗影中。这个莫奈熟悉的肉身,这个长年一直在莫奈的画中出现的内身,这个莫奈曾经如此爱抚拥抱的肉身,这个不听医生警告、忍痛生下第二个孩子的肉身,就在莫奈眼前,刹那间要烟飞云散。
    画家能够留住什么吗?
    莫奈或许在做他人生艰难的功课吧?不是美术的功课,不是画布上的功课。画家一日要用生命本身去书写的时候,技巧、色彩、笔触都如此无力。
    一生都在努力追寻光的画家,仿佛忽然领悟,原来光如此留不住。光在自己最爱的肉身上一段一段消逝,一丝一丝消逝,梦幻泡影,不给画家一点点留住的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蔡蔡的小确幸
    2018-07-26 02:55:27 摘录
    蒋勋《莫奈的眼睛——法眼》
    一八七七年莫奈以圣拉札尔火车站画了一系列作品,一八七八年他又以巴黎世界博览会旗帜飘扬的蒙托哥街画了一系列作品。
    感觉得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对都会新兴文明的兴奋。面对着汽笛鸣叫、冒着浓烟向前冲来的火车头,他试图一次一次记录下那在月台上等待出发的狂喜。
    工业、机械、钢铁、油烟、煤炭,工业初期,一切饱含生命力的能源物质都让他兴奋。
    然而,莫奈在一八七九年将面临他生命一次重要的转折——与他生活在一起十数年、生了两个孩子的妻子卡蜜儿罹患重病。九月二日卡蜜儿临终弥留,莫奈守在床旁边,快速记录下妻子的面容。
    躺卧在病榻的卡蜜儿,交握着双手,闭着眼睛,脸上的光,逐渐消失,消失在一片一片快速逝去的暗影中。这个莫奈熟悉的肉身,这个长年一直在莫奈的画中出现的内身,这个莫奈曾经如此爱抚拥抱的肉身,这个不听医生警告、忍痛生下第二个孩子的肉身,就在莫奈眼前,刹那间要烟飞云散。
    画家能够留住什么吗?
    莫奈或许在做他人生艰难的功课吧?不是美术的功课,不是画布上的功课。画家一日要用生命本身去书写的时候,技巧、色彩、笔触都如此无力。
    一生都在努力追寻光的画家,仿佛忽然领悟,原来光如此留不住。光在自己最爱的肉身上一段一段消逝,一丝一丝消逝,梦幻泡影,不给画家一点点留住的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蔡蔡的小确幸
    2018-07-26 02:47:55 摘录
    蒋勋《莫奈的眼睛——天眼》
    莫奈十八岁认识了大他十六岁的画家欧仁·布丹( E Boudin)。布丹在诺曼底勒阿弗尔海边画画,他是法国最早从室内走向户外的画家,是最早直接面对户外海景天空写生的画家。他在画面上画海景,常常留出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描绘天上一朵一朵云里变化万千的光线。
    因为火车通车,巴黎市民阶层的绅士淑女开始到海边度假,穿着时尚的都市服装,拿着洋伞,在海边悠闲散步。布丹画海景,画天空,被当时绘画界封为“天空之王”,然而他的画作里有穿黑色西服的绅士,有穿蓬蓬裙的仕女,有专门为都市男女设置的太阳伞和躺椅。都会度假休闲文化打开了欧洲绘画的风景主题,使绘画从室内走向户外,迷恋起户外瞬息万变的光。布丹绘画海滨度假的都市中产阶级,而他的作品最早的购买者也正是这些都会的新富阶层。
    布丹的画也在勒阿弗尔橱窗展示出售,他因此认识了在漫画界刚刚崭露头角的莫奈。布丹看少年的作品,赞扬他的眼睛锐利准确。但是布丹邀请莫奈跟他一起到海边画画,邀请莫奈一起看海面上的光,看天空的光,看光在日出日落的时间里惊人的变化。
    如何画下准确而犀利的光?
    得意于自己肉眼成就的莫奈,会不会一下子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沮丧?
    如何去抓住光?可以用讽刺漫画的夸张去描写光吗?
    莫奈一生重复表达对布丹的感谢,他说,布丹是我永远的老师。他说:没有布丹,就没有莫奈。
    在莫奈成为印象派的宗师之后,他知道生命里有一个关键的时刻,是遇到了布丹,使原来满足于肉眼的犀利、满足于讽刺、在讽刺里沾沾自喜的自己,有了反省,有了改变的可能。
    莫奈学会了布丹长时间坐在海滨的孤独安静,学会布丹在浩瀚的光前面收敛少年轻狂的讽刺,学会一整天看海面的光的变化。看着光的变化,觉得沮丧,画不出来,觉得无能为力。然而正是这种沮丧,让原来得意于
    自己犀利肉眼的莫奈,学会了天眼的广阔包谷,学会了谦卑。
    不知道自己渺小,或许永远看不到伟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鲸晶静
    2018-03-03 10:09:22 摘录

    进入二十世纪,莫奈六十岁,他经营的花园已经绿荫蓊郁,一年四季不同的花朵提供各种不同的艳丽色彩。他开始画自己的花园,画自己亲手培植的花卉树木:睡莲、垂柳、鸢尾、百子莲、萱草、玫瑰……
    花园其实不大,他从各个不同的角落画,在不同的时间画,晴天的睡莲,雨雾里的睡莲,月光下的睡莲,夕阳回光返照的睡莲,垂柳倒影中浮起来的睡莲。莫奈像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拼接不同时间里的睡莲。每一个刹那睡莲都如此无常,下一个时刻就要改变,或绽放,或凋零,如梦幻泡影。然而在长达三百厘米,长达十米、十六米的横向空间里,莫奈用类似东方“卷”的移动方式,让观看者一面走、一面浏览着每段睡莲。从绽放到凋零,从凋零又到重生,莫奈要说的故事仿佛是一朵花在表象以外的故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鲸晶静
    2018-03-03 10:01:55 摘录
    135
    莫奈在黎明等待干草堆上第一道曙光,在夕阳里等待最后一线阳光消逝,看到月光照亮草堆的轮廓,看到大雪覆盖着的草堆。一个最卑微平凡的主题,不像风景的风景,莫奈看到了。没有讽刺,没有批判,甚至没有要“抓住”的欲望野心,他回复到单纯的看,好像希望看到物质的本质。
    定有一种眼睛可以看透物质的本质吧?那些在光里消逝的物质,那些如此具体的肉身,到哪里去了?可以看到吗?莫奈用世人不容易了解的眼睛看着时光里的物质,他在修行自观看事物的另一种能力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