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
……
[ 展开全部 ]
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 收起 ]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68.00
ISBN:753276539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书呆鱼
2017-04-17 22:32:10 摘录
对于远古人类来说,种田还是狩猎并非一蹴而就的决定,很多时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选择农业而非狩猎由几个因素决定: 一、获得野生食物的可能性减少; 二、由于获得可驯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对植物进行驯化的做法能获得较大好处(多见于环境变化) 三、粮食生产所依赖的技术——对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贮藏的技术的发展; 四、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粮食生产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3-28 21:23:49 摘录
粮食生产就是这样由狩猎采集族群发端于前,然后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必要的技术都是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在某一地区最后驯化的野生动植物都是同时驯化的。即使是在粮食生产以最快的速度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独立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也要花上几千年时间才能从完全依赖野生食物转变为依赖很少几种野生食物。在粮食生产的早期阶段,人们采集野生食物和培育非野生食物是同时进行的,而随着对作物的依赖的增加,各种采集活动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性减少了。
这种转变是逐步实现的,其根本原因是,粮食生产制度的渐次形成
乃是许多关于时间和劳力分配的不同决定积累的结果。觅食的人同觅食的动物一样,只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却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觅食的人和觅食的动物一样,都在不断地按优先顺序来作出分配劳力的决定,哪怕是无意识地也是一样。他们首先集中注意力于最喜欢的食物,或者能够产生最高报偿的食物,如果这些食物无法得到,他们就转向不太喜欢的食物。
辟谣之后的具体过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3-28 21:21:08 摘录
所有这些考虑清楚地表明,我们不应该认为采纳农业的决定是在封闭状态下作出的,就好像那些人在这以前没有养活自己的手段似的。相反,我们必须把粮食生产同狩猎采集看作是相互竞争的供选择的办法。在狩猎采集外再种植某些作物或饲养某些牲口的混合经济,不但在和这两种“纯粹”经济竞争,而且也在和粮食生产比例或高或低的混合经济竞争,尽管如此,在过去的10 000年间,普遍的结果一直是从狩猎采集型转变为粮食生产。
一个因素是获得野生食物的可能性减少了。狩猎采集族群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3 000年中变得好处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动物资源)已不再那么丰富或者甚至消失了。
二是正如野生鸟兽资源的枯竭往往使狩猎采集活动好处减少、由于获得可驯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了,对植物进行驯化的做法可以得到较大的好处。
三是粮食生产将要最终依赖的一些技术——对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贮藏的技术在日积月累地发展。
四是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出现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世界各地,凡是可以得到充分证据的地方,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人口密度增加与粮食生产之间出现相互联系的证据。
原则上,人们认为因果链条起着双向作用。
为什么种田的最后多过放牧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3-28 21:12:05 摘录
相反,粮食生产者中也有流动的群体。新几内亚湖泊平原的一些现代游牧民族在丛林中开垦土地,种植香蕉和番木瓜树,再离开几个月重新过狩猎采集兰活,然后回来看看他们的作物,如果他们发现作物在生长,就给他们的园地除草,接着再出发去打猎,几个月后闸川来看看,如果他们的园地有了出产,他们就定居一阵子来收获和食用他们的产品。
另一个实际上已变得模糊不清的想象中的区别,是粮食生产者积极经营土地而狩猎采集族群采集土地上的野生物产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有些狩猎采集族群集中力量经营他们的土地。例如,新几内亚的从未驯化过西谷椰子和山露兜树的土著,却知道怎样来增加这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的产量,他们使用的办法是清除掉与这些植物争夺地盘的树木,使生长西谷椰子的沼泽地里的沟渠中的水保持清澈,以及砍掉成熟的西谷椰子树以促进新苗的生长。
辟谣下半部,不要想当然嘛……豁然开朗了这下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3-28 21:08:58 摘录
我们可能首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粮食生产是发现的,或发明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事粮食生产还是狩猎采集,这中间甚至不存在有意识的选择。具体地说,在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最早的选定粮食生产的族群显然不可能作出有意识的选择,也不可能有意识地把农业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农业,根本不知道农业是怎么一回事。相反,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粮食生产是逐步形成的,是在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的副产品。
另一错误观念是在到处流浪的狩猎采集族群与定居的粮食生产者之间必定是界线分明。事实上,虽然我们经常把他们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但在某些物产丰富的地区,包括北美洲的西北太平洋沿岸以及可能还有澳大利亚东南部,狩猎采集族群已经定居下来,但从未成为粮食生产者。
哈哈,最爱的辟谣环节来了,我食物这么丰富,为什么要种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耶利的问题
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
查理一世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植物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文字的演变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政府和宗教的演变
第四部分 在五章 中环游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东亚的历史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南岛人扩张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非洲的历史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致谢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耶利的问题
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
查理一世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植物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文字的演变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政府和宗教的演变
第四部分 在五章 中环游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东亚的历史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南岛人扩张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非洲的历史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致谢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耶利的问题
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
查理一世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植物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文字的演变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政府和宗教的演变
第四部分 在五章 中环游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东亚的历史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南岛人扩张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非洲的历史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致谢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这种转变是逐步实现的,其根本原因是,粮食生产制度的渐次形成
乃是许多关于时间和劳力分配的不同决定积累的结果。觅食的人同觅食的动物一样,只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却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觅食的人和觅食的动物一样,都在不断地按优先顺序来作出分配劳力的决定,哪怕是无意识地也是一样。他们首先集中注意力于最喜欢的食物,或者能够产生最高报偿的食物,如果这些食物无法得到,他们就转向不太喜欢的食物。
一个因素是获得野生食物的可能性减少了。狩猎采集族群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的13 000年中变得好处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动物资源)已不再那么丰富或者甚至消失了。
二是正如野生鸟兽资源的枯竭往往使狩猎采集活动好处减少、由于获得可驯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了,对植物进行驯化的做法可以得到较大的好处。
三是粮食生产将要最终依赖的一些技术——对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贮藏的技术在日积月累地发展。
四是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出现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世界各地,凡是可以得到充分证据的地方,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人口密度增加与粮食生产之间出现相互联系的证据。
原则上,人们认为因果链条起着双向作用。
另一个实际上已变得模糊不清的想象中的区别,是粮食生产者积极经营土地而狩猎采集族群采集土地上的野生物产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有些狩猎采集族群集中力量经营他们的土地。例如,新几内亚的从未驯化过西谷椰子和山露兜树的土著,却知道怎样来增加这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的产量,他们使用的办法是清除掉与这些植物争夺地盘的树木,使生长西谷椰子的沼泽地里的沟渠中的水保持清澈,以及砍掉成熟的西谷椰子树以促进新苗的生长。
另一错误观念是在到处流浪的狩猎采集族群与定居的粮食生产者之间必定是界线分明。事实上,虽然我们经常把他们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但在某些物产丰富的地区,包括北美洲的西北太平洋沿岸以及可能还有澳大利亚东南部,狩猎采集族群已经定居下来,但从未成为粮食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