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68.00
  • ISBN:9787532765393
  • 2020-05-14 21:51:50 摘录
    但是,过度猎杀的假设也好,气候变化的假设也好,不管哪一个假设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将会看到,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所有大型物的消失对其后的人类历史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些动物绝种了,本来可以用来驯化的所有大型野生动物也就被消灭了,这就使澳大利亚土著和新几内亚人再也没有一种属于本地的家畜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14 21:50:30 摘录
    这个结果有力地表明了,现代的克罗马努人以某种方式利用他们的远为优良的技术和他们的语言技能或智慧,用病菌传染、杀害或取代了尼安德特人,而又很少或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努人之间的混合现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14 21:49:17 摘录
    任何人只要到法国西南部拉斯考洞穴去一趟,看看那里画的和实物一样大小的野牛和野马,直接体验一下壁画所产生的那种难以抗拒的力量,他立刻就会了解,壁画的创作者不仅在形骸上而且在心灵上必定都已现代化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14 21:48:01 摘录
    本书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26 22:53:22 摘录
    欧亚大陆拥有最多的驯养类动物,是否证明欧亚大陆的族群和其他大陆相比有着优势?否。 首先,非洲大陆人群迅速接受了欧亚大陆人群驯化的哺乳动物 其次,宠物。宠物是最终驯化的第一个阶段,在各个大陆均有将宠物驯养的历史记录,这证明驯养哺乳动物,各民族的能力是相同的。 第三,动物驯化的年代。证据显示,适合驯养的动物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就结束了,自此以后,再无合适的大型哺乳动物可以驯养。 第四,动物的反复独立驯化,在某些独立的地区,相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族群中得到了驯化 第五,现代对于动物驯化的失败,证明并非是人类本身,而是合适驯化的动物已经不存在了。 导致动物驯化失败的原因。 一,日常食物。食草动物更容易驯化 二,生长速度。过慢的生长速度会使人类丧失驯养的信心 三,圈养的繁殖问题。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交配的动物更难驯养 四,凶险的性情。温顺的动物更容易饲养 五,容易受惊的程度 六,群居结构。群居动物更容易被圈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26 21:05:50 摘录
    历史科学研究的是一连串的直接原因和终极原因。在大部分物理学和化学中,。终极原因。、。目的。和。功能。这些概念是没有意义的但它们对于了解一般的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北极兔的毛色在夏天是棕色,到冬天就变为白色,但研究北极兔的演化生物学家并不满足于弄清楚从毛色素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的角度来研究的毛色的普通直接原因。更重要的问题是功能(逃避捕食者的保护色?)和终极原因(从没有季节性毛色变化的祖代兔群开始的自然选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9 18:41:15 摘录
    到目前为止,我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来自现代技术,因为现代技术发性史是众所周知的。我的两个主要结论是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预见到的需要。如果把这两个结论用于没有文件证明的古代技术发展史,那就更加有说服力得多。
    现在这本史书变得不再枯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7 22:32:10 摘录
    对于远古人类来说,种田还是狩猎并非一蹴而就的决定,很多时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选择农业而非狩猎由几个因素决定: 一、获得野生食物的可能性减少; 二、由于获得可驯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对植物进行驯化的做法能获得较大好处(多见于环境变化) 三、粮食生产所依赖的技术——对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贮藏的技术的发展; 四、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粮食生产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6 14:37:35 摘录
    这章很有意思。作者的意思就是领先民族的优势:枪炮,钢铁与病菌。三者都是来源于野生物种的驯化,枪炮与钢铁,都来源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其先决条件是该体制可以养活相当一部分的人从事粮食生产以外的工作。 钢铁或者更高科技含量的枪炮,其实都来源于这些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一个无粮食储备的民族(或一群人来说,不可能从事这样的技术研发)。 关于病菌,人类早期的病菌更多来自于动植物驯化的过程中的感染病,当一个民族有意识的驯化家畜作为粮食的过程中,避不可免得是感染病的风险,而存活下来的人,就有了抗体。驯化家畜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以提升科技,一方面人种的体质得到优化。 枪炮,钢铁与病菌,就起本质,来源于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发展农业并驯化野生动植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6 14:08:52 摘录
    一个栗子,详细在后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6 13:27:56 摘录
    岛屿气候,地质类型,海洋资源,面积,地形的破碎度,地形的隔离程度。以上6个因素是导致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各岛所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模式不一样的原因。同样的祖先,在不同的环境下,种族所能形成的优势度不同。然而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看,环境因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大陆的走向,这就是后面的内容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16 12:39:46 摘录
    时间并不能成为所谓的优势,关于人类各大陆上的民族建立先后顺序来说,最早的非洲反而并没有其余大洲发展的迅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07 15:16:43 摘录
    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04 20:29:39 摘录
    所有这些表明,我们或泊可以提炼l关于团体组织的通用原则。如果你的Ħ标是创新和竞争力,那么你并不需要过度的统一或过度的分裂。你会希望国家、产业、工业带和公司分解成彼此竟争的团体,同时维持较为自由的沟通,就像包含了50个互相竞争的州的美国联邦政府体制。

    但是,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良好体制的观点并不完善——并非错误,只是不够完善如果穷国要致富,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这种观察也有其政策意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良好体制引进到巴拉圭和马里这样的穷国,然后坐等其采用良好体制,并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美国和瑞士这样的水平。对于良好体制观点的批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强调良好体制之外的其他直接变量的重要性,如公共卫生、土地和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天然局限,以及环境的脆弱性。另一种类型则关心良好体制的起源。
    这是有意思的迁移,很多东西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和共通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4-04 20:23:46 摘录
    因此,我在本书的尾声部分简要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欧洲超越中国的背后原因,比多数历史学家所提出的直接因素要来得深远(例如中国的儒家理论vs.欧洲的犹太基督教传统,西方科学的崛起,欧洲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英国的毁林兴矿等等)。在上述以及其他直接因素背后,我看到了一个"最优分裂原则。伴随着欧洲始终的分裂,导致中国较早统一并保持相对统一的终极地理因素。促成技术、科学的进步,带来推动各国竞争,以可替代的资源支持并提供给发明者,并为他们提供可躲避迫害的庇护所,并由此孕育资本主义的,不是中国的统
    一,而是欧洲的分裂。
    为什么是欧洲不是中国,再次回答了,最优分裂这个是有意思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