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艺术的故事 (袖珍本)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贡布里希的讲述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艺术的故
……
[ 展开全部 ]
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 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 “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 “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的新版,以袖珍本的形式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
[ 收起 ]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定价:150.00元
ISBN:754940817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13世纪
种太阳少女SAKIA
2019-04-11 10:52:26 摘录
正是拜占庭艺术最终使意大利人得以跳过分隔雕刻和绘画的障碍。尽管拜占庭艺术生硬、呆板,但就保存希腊化时期画家的更多新发现而言,拜占庭艺术还是超过西方黑暗时期用图画写作的手法。我们还记得有多少希腊化艺术成就一直隐藏在图88那样冰冷、严肃的拜占庭绘画之中,那面部是怎样用明暗[light andshade]造型,那宝座和脚凳是怎样表现出对短缩法原理的正确认识。有了这一类方法,一个解开拜占庭保守主义符咒束缚的天才就能够奋勇前进,到一个新世界去探险,把哥特式雕刻家富有生命的形象转化到绘画中去。意大利艺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天才,那就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迪·邦多纳[ Giotto di bondone](约
12671337)。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种太阳少女SAKIA
2019-04-11 10:50:20 摘录
正是在13世纪,艺术家有时会抛开他们的画谱[pattern book],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今天很难想象这一点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认为一个艺术家是随身带着速写本,只要感惬意,就坐下来写生作画。但是中世纪艺术家所受的全部训练和教育就大不相同。他起初是给艺匠当学徒,协助师傅工作,首先是按照指示,填充画面上比较次要的部分,然后才开始学习怎样表现一个使徒,怎样画圣母。他要学习怎样临摹和重新安排古书中所描绘的场面,并且把它们安置到各种画框之中。最后他对这一切会相当熟练,甚至能够画出没有现成图样可据的场面来。但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带着速写本去写生。即使他受委托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例如表现治国的君王或某个主教,也不会作出我们称为肖像的东西来。中世纪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肖像。艺术家不过是勾画一个程式化的形象,再给他加上职务标志—给国王加上王冠和权杖,给主教加上法冠和牧杖一一大概还要在下面写上姓名,以免弄错。艺术家既然能够制作瑙姆堡主教堂的创建者那样逼真的形象(图130),竟会对制作一个特定人物的肖像感到棘手,我们可能觉得奇怪。但是坐在一个人或物体前面去如实写生的想法跟他们格格不人。因而,当13世纪的艺术家偶尔确实在写生时,就非常值得一谈了。不过,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没有程式化的图样可供依赖罢了,图132就是这种例外情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2
条评价
种太阳少女SAKIA
2019-04-11 10:28:13 摘录
圣母的手脚和基督的手显现在衣服之下的方式,表明哥特式雕刻家感兴趣的已经不只是要表现什么,而且还有怎样表现的问题。正如希腊伟大的觉醒时期一样,他们又一次开始观察自然,但与其说这是对自然的模仿,还不如说是从自然中学习怎样使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然而在希腊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之间,在神庙艺术和教堂艺术之间,还有巨大的差异。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艺术家主要关心怎样构成躯体美丽的人像。而在哥特式艺术家看来,那些方法和诀窍都不过是一种手段,他要达到的目的是把宗教故事叙述得更令人感动、更令人信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种太阳少女SAKIA
2019-04-11 08:50:52 摘录
当然,只有交叉“肋”这一原理还不足以构成哥特式建筑的革新风格,还需要许多别的技术发明才有可能实现这桩奇迹。例如罗马式风格的圆拱就不符合哥特式建筑者的需要,其原因是,如果我们受命用半圆拱横跨在两根立柱之间,那就只能有一种做法:拱顶总是受限于一个具体的高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如果想要它高一些,就不得不让拱陡峭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取消圆拱,改用把两段接在一起的方法,这就是尖拱的设想。尖拱的巨大优越性是可以随意变化,按照结构需要,或者建造得平坦些,或者建造得尖峭些。
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考虑。拱顶沉重的石块既向下面施加压力,又向侧面施加压力,很像一张拉开的弓。从这方面的效果看,尖拱比起圆拱来也是一种改进。尽管如此,立柱自身却不足以经受这种向外的压力,还有必要使用一个强大的支架来维持整个结构的形状。在起拱的侧廊中,这一点不难做到,可以在外面建造扶垛[buttress],但是那高高的中殿应该怎么办呢?这就必须跨过侧廊屋顶从外面去维持它的形状。为了做到这一点,建筑者不得不创用了“飞扶垛”[flying buttress],这样,哥特式拱顶的整个支架(图122)就最终告成了。一座哥特式教堂似乎是悬在细长的石头支架之间,好像自行车轮子一样,由纤细的辐条固定形状,承载着其上的重量。二者都是由于平均地分配了重力,从而能够减少结构所需要的材料,却不危及整体的坚固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种太阳少女SAKIA
2019-04-11 08:49:46 摘录
罗马式风格的流行,连12世纪都没有过去。用庄严的新方式建造教堂拱顶和配置雕像方面,艺术家还谈不上已经成功,就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思想,让诺曼底和罗马式教堂都显得笨拙过时了。这种新思想产生于法国北部,那就是哥特式风格的原理。开始,人们或许认为它主要是一项技术发明,但实际效果远远不止于此。那项发明是把交叉拱建造教堂拱顶的方法发展得更为统一、更为有效,大大超过了诺曼底建筑师当初的设想。如果立柱真的足以承载拱顶中的那些拱,而在拱与拱之间夹上的石头仅仅是填料,那么在立柱之间建造巨大的墙壁实际上全都多余。建起一种石头支架把整个建筑连在一起不是办不到,只要有修长的立柱和细细的“肋”就足够了,其间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省去,支架不会有倒塌的危险。没有必要用沉重的石头墙壁——人们可以安上大窗户来代替它。于是,当时建筑师的理想就变成使用酷似我们今天建造温室的方式来建造教堂。只是他们还没有钢架和铁梁,只好用石头做材料,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细致计算。倘若计算没有差错,就有可能建成一种新式的教堂,一种世间从来没有见过的石头和玻璃的建筑物。这就是建筑哥特式教堂的主导思想,12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北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l世纪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l至4世刍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ll世纪
9 战斗的教会
12世纪
10 胜利的教会
13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
潮流的再次转向
改变着的历史
图版
艺术书籍举要
英文插图目录(按收藏地点排列)
插图目录
索引
致谢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2671337)。
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考虑。拱顶沉重的石块既向下面施加压力,又向侧面施加压力,很像一张拉开的弓。从这方面的效果看,尖拱比起圆拱来也是一种改进。尽管如此,立柱自身却不足以经受这种向外的压力,还有必要使用一个强大的支架来维持整个结构的形状。在起拱的侧廊中,这一点不难做到,可以在外面建造扶垛[buttress],但是那高高的中殿应该怎么办呢?这就必须跨过侧廊屋顶从外面去维持它的形状。为了做到这一点,建筑者不得不创用了“飞扶垛”[flying buttress],这样,哥特式拱顶的整个支架(图122)就最终告成了。一座哥特式教堂似乎是悬在细长的石头支架之间,好像自行车轮子一样,由纤细的辐条固定形状,承载着其上的重量。二者都是由于平均地分配了重力,从而能够减少结构所需要的材料,却不危及整体的坚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