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社会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59.00元
  • ISBN:7508636236
第八章 谁应得什么?/亚里士多德
  • 小七Zhai
    2020-11-28 01:44:40 摘录
    在古代,目的论的思维方式比在当今更加盛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火焰之所以向上蹿,是因为它要接近天空那是它的天然之乡,石头之所以往下落,是因为它们在奋力接近地球这是它们的所属之地人们将自然看做拥有某种意义的秩序。要理解自然以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就要抓住它的意图和本质性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的来临,自然不再被看做一种有意义的秩序。相反,它开始被机械地理解,受制于物理法则。将自然现象用各种意图、意义和目的来加以解释,现在会被看做一种天真幼稚或拟人化比喻。尽管有这种转变,可是将这个世界看做有目的论秩序、看做一个有意图的整体的这种诱惑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它持续存在着,尤其是在孩子们中间,他们接受教育不要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当我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在给他们读Aa米尔恩(A.. Milne)所著的《小熊维》时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故事展现了一种孩子般的观点自然充满神奇和魔力,是由意义和目的所推动的。

    小熊维尼那种孩子般的关于蜜蜂的思维方式,是目的论推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到我们成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长大了而放弃了这种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吸引力,但却是离奇的。在科学领域拒绝了目的论的思维方式之后,我们也倾向于在政治和道德领域拒绝它。但是,在思考社会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时候,要想摒弃目的论的推理方式却并非易事。如今,没有哪个科学家拜读亚里士多德关于生物或物理的著作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它们。但是,伦理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们,仍然在阅读和思考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与政治哲学。
    简单来说,万物皆有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