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廷黻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定价:8.80
  • ISBN:7532526615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 lingdodoo
    2017-05-22 10:49:23 摘录
    北洋海军的情形如此,其他的自强事业莫不如此。总之,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所以不能救国,不是因为路线错了,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所以不能彻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0:46:51 摘录
    李鸿章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幼稚也是他的事业失败的原故之一。北洋海军初成立的时候,他请了英国海军有经验的军官作总教官和副司令。光绪十年左右,中国海军纪律很严。操练很勤,技术的进步很快,那时中国的海军是很有希望的。后来李鸿章误听人言,辞退英国海军的军官而聘请德国陆军骑兵的军官来作海军的总教官,以后我国的海军的技术反而退步。并且李鸿章所用的海军总司令是个全不知海军的丁汝昌,丁氏原是淮军带马队的,他作海军的领袖当然只能误事,不能成事。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海军占世界海军的第八位,日本的海军占第十一位。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船不如人,炮不如人,为战略战术不如人。
    关于丁汝昌其人,以往只有正面宣传,鲜见此说。可见历史确实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不同史料来看,才能接近相对全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0:43:51 摘录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这里所谓“全盘西化”,强调的是一种选择的思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0:41:57 摘录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0 11:34:39 摘录
    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0 11:34:04 摘录
    这封信是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再三诵读。第一,李鸿章认定我国到了19世纪,惟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然后能生存。第二,李鸿章在同治三年已经看清中国与日本,孰强孰弱,要看那一国变的快。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世界的,历史的意义,他一下就看清了,并且大声疾呼的要当时的人猛醒与努力。这一点尤足以表现李鸿章的伟大。第三,李鸿章认定改革要从培养人才下手,所以他要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不但此也,他简直要改革士大夫的人生观。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身富贵的鹄的。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最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