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廷黻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定价:8.80
  • ISBN:7532526615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 lingdodoo
    2017-05-22 12:43:20 摘录
    朝廷一方面怕清议的批评,一方面又怕援劲越南引起中、法战争,所以举棋不定。起初是暗中接济越南军费和军器,后来果然引起中、法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2:35:37 摘录
    那个时候官吏不分文武,文人尤好谈兵。北京乃派主战派的激烈分子张佩纶去守福州船厂,陈宝琛去帮办两江的防务。用不着说,纸上谈兵的先生们是不济事的。法国海军进攻船厂的时候,张佩纶逃得顶快了。陈宝琛在两江不但无补实际,连议论也不发了。打了不久就讲和,和议刚成又打,再后还是接受法国的条件。越南没有保存。我们的国防力量反大受了损失。左宗棠苦心创办的福州船厂就在此时被法国毁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2:33:42 摘录
    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简直是得不偿失。但是我们的祖先何以费力去得这些属地呢?此中也有原故。光绪七年(1881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说得清楚:臣闻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者哉? 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们的国防外线,是代我守门户的。在古代,这种言论有相当的道理;到了近代,局势就大不同了。英国在道光年间直攻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英、法联军直打进了北京,所谓国防外线简直没有用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2:33:12 摘录
    中、俄关于伊犁的冲突告一段落的时候,中、法关于越南的冲突就起了。中国原来自已是个帝国主义。我们的版图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暹逻、越南、琉球、高丽、蒙古、西藏。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西藏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中国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属国,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朝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策封。此外我们并不派代表常驻其国都,也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在经济方面,我们也十分消极。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简直是得不偿失。但是我们的祖先何以费力去得这些属地呢?此中也有原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21:31 摘录
    幸而俄国在光绪三四年的时候,正与土耳其打仗,与英国的关系也很紧张,所以不愿多事。又幸而中国当时有青年外交家曾纪泽,以极冷静的头脑和极坚强的意志,去贯彻他的主张。原来祟厚所订的条约并没有奉政府的批准,尚未正式成立,曾纪泽运用外交得法,挽回了大部分的通商权利及土地,但偿价加倍,共九百万卢布。英国驻俄大使称赞曾纪泽说:“凭外交从俄国取回她已占领的土地,曾侯要算第一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20:39 摘录
    李鸿章看见书生误国,当然极为愤慨。可是抗战的情绪很高,他不敢公开讲和。他只好使用手段,他把英国有名的军官戈登将军请来作军事顾问。戈登是个老实人,好说实话。当太平天国的末年,他曾带所谓常胜军立功不少,所以清廷及一般士大夫颇信任他。他的意见怎样呢?他说,中国如要对俄作战,必须作三件事:一,迁都于西安;二,长期抗战至少十年;三,满人预备放弃政权。因为在长期战争之中,满清政权一定不能维持。清廷听了戈登的意见以后,乃决心求和。我国近代史的一幕滑稽剧才因此没有开演。
    没有实力,就没有资格发言,就只能吞下屈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18:17 摘录
    左宗棠的运气真好,因为新疆发生了内讧,并没有遇着坚强的抵抗。光绪二十年底,他把全疆克服了。中国乃派崇厚为特使,到俄国去交涉伊犁的退还。祟厚所订的条约虽收复了伊犁城,但城西的土地几全割让与俄国,南疆及北疆之交通险要区亦割让。此外,崇厚还许了很重要的通商权利,如新疆加设俄国领事馆,经甘肃、陕西到汉口的通商路线,及吉林、松花江的航行权。士大夫阶级主张杀祟厚,废约,并备战。这正是青年言论家如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初露头角的时候。清廷竟为所动。于是脚慌手忙、调兵遣将,等到实际备战的时候,政府就感觉困难了。第一,从伊犁到高丽东北角的图们江止,沿中、俄的交界线处处都要设防,那里有这多军队呢?首当其冲的左宗棠在新疆的部队就太疲倦,不愿打仗。第二,俄国远东舰队故作声势,从海参崴开到日本洋面,中国因此又必须于沿海沿长江设防。
    图们江的出海口封堵,如今还令吾国痛彻心扉。那时的中国手忙脚乱,如何搞得定四处受敌的局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15:40 摘录
    李鸿章因此主张不进攻新疆,而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于沿海的国防及腹地各省的开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14:35 摘录
    边省虽然要紧。但是腹地倘有损失,国家大势就去了。反过来说,倘若腹地强盛起来,边省及藩属自然的就保存了。左宗棠的言论比较动听,李的比较合理;左是高调,李是低调。士大夫阶级一贯的尚感情,唱高调,当然拥护左宗棠。于是借外债,移用各省的建设费,以供左宗棠进攻新疆之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13:36 摘录
    从道光三十年洪秀全起兵到光绪元年,二十五年之间,中国无时不在内乱内战之中,实已兵疲力尽,何能再经营新疆呢?并且交通不便,新疆民族复杂,面积浩大,成败似乎毫无把握。于是发生大辩论,左宗棠颇好大喜功,他一意主进攻。他说祖宗所遗留的土地,子孙没有放弃的道理。他又说倘若新疆不保,陕、甘就不能保;陕、甘不保,山西就不能保;山西不保,河北就不能保。他的理由似乎充足,言论十分激昂。李鸿章的看法正与左的相反。李说自从乾隆年间中国占领新疆以后,中国没有得着丝毫的好处,徒费驻防的兵费。这是实在的情形。他又说中国之大祸不在西北,而在东边沿海的各省,因为沿海的省份是中国的精华,而且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在东方的过于在西方的。自从日本维新以后,李鸿章更加焦急。他觉得日本是中国的真敌,因为日本一心一意谋我,他无所图,而且相隔既近,动兵比较容易。
    现在来看,两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无奈国库空虚,偌大的国家不能兼顾,也容易顾此失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5-22 11:12:05 摘录
    长江流域有太平天国之乱的时候,北方有捻匪,陕、甘、新疆有回乱。清廷令左宗棠带湘军去收复西北。俄国趁我回乱的机会就占领了伊犁,这是俄国趁火打劫的惯技。在19世纪,俄国占领我们的土地最多。咸丰末年,俄国趁太平天国之乱及英、法联军,强占我国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以东的地方,共三十万方英里。现在俄国的阿穆尔省及滨海省包括海参崴在内,就是那次抢夺过去的。在同治末年,俄国占领新疆西部。清廷提出抗议的时候,俄国又假仁假义的说,他全无领土野心,他只代表我们保守伊犁,等到我们平定回乱的时候,他一定把土地退还给我们。其实俄国预料中国绝不能平定回乱,中国势力绝不能再伸到新疆。那末俄国不但可以并吞伊犁,还可以蚕食全新疆。中国一时没有办法,只好把伊犁作为中、俄间的悬案。左宗棠军事的顺利不但出于俄国意料之外,还出于我们自己的意料之外,他次第把陕西、甘肃收复了。到了光绪元年。他准备进攻新疆,军费就成了大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