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耳语者
斯大林时代(1924—1953)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
……
[ 展开全部 ]
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向当局告密的举报人。许多关于苏联的历史著作都聚焦于恐怖的外在现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杀害,却几乎没有人关注普通的苏联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私人生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所关注的正是最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尽管在书中几乎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语者》并不讲述斯大林本人,讲的是,斯大林主义如何渗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本书也并不试图解说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兴衰;只想解释警察国家如何在苏维埃社会扎根,让数百万普通百姓卷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观者,或为积极合作者。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格夫特所说,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既不在于国家结构,也不在于领袖崇拜,而在于“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 而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陌生。
[ 收起 ]
作者:[英] 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108.00
ISBN:754955808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导读:沉默的记忆】/ 许知远
流羽
2019-06-08 09:25:24 摘录
會有自己的影子調和之必然性要,就沒有被稱呼的必要些影子滲人地面而成為自我的種子止、上升和下降在天使國度裡生和死所有的一切既不被描,也不被翻譯,全都深入於存在的喜悅中一從那些種子所生呼吸和窒一長出來的萬物天使並不為所有事物命名笑和一畏縮淚水和理解我首先明白的事情,自我的存在就是所謂宇宙的調和包含自我在内所產生的宇宙因為假一笛聲和唾液卻不一沒有呼叫的必等這運動和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苇渡江
2018-07-11 22:13:43 摘录
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书中聚焦很多人物的私人生活,名字太长,我就能记得个西蒙诺夫,主要这人占的篇幅实在是很长。人物虽都不记得,但是书中的内容还是很多让我印象深刻。
在新经济政策之后的大恐怖时期,举报成风,说真话成了最困难的事情。人们住在共用公寓,距离不过一墙,心灵却是彼此完全封闭的。只有家庭才是最后唯一能说真话的地方。然而在大恐怖时期出生的新生儿,接受了苏维埃教育,奉苏维埃为无上真理。家庭在他们心中也排后面。家庭的温情成了苏维埃的对立面。
当大恐怖过去,从1956年赫鲁晓夫的解冻开始,去斯大林化甚嚣尘上,然而大恐怖带来的创伤却仍然留在几代人的心上。
这和曲折前进的中国何其相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麦兜史努比
2018-03-11 07:43:35 摘录
没受斯大林恐怖影响的家庭甚少,按保守的估计,从斯大林接掌党权的1928年到这名独裁者去世的1953年,约有2500万人受到苏维埃政权的迫害。1953年终告结束的,如果不是他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所开发的制度,至少也是其本身的恐怖统治。这2500万人——遭行刑队处决的人、古拉格政治犯、流放至“特殊定居地”的“富农”、遭到强制奴役和驱逐的少数民族——约占了总人口的八分之一。1941年,苏维埃总人口估计是2亿,换言之,平均每1.5户家庭即有1人。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死于饥荒或战争的。
可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麦兜史努比
2018-03-11 07:28:18 摘录
面对如此的恐惧记忆与现实的压迫,倘若你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倘若极权主义是建立于个人意义消失之上的,普通个体就要主动忘记构成个人意义的来源——你的家庭传统、你的独立思考、你对未来的想象,你就必须压制这一切。唯有让自己符合党的规定,才可能是安全的。但党的路线也是随时变化的,斯大林与列宁不同,赫鲁晓夫又否定了斯大林,倘若你要在这剧烈的转变中既保持安全又避免精神分裂,你就必须既谨慎——严格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紧跟路线,又迟钝——让内心的道德、不安的声音彻底沉睡。当时的流行说法是“知道得越少,活得越容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导读:沉默的记忆】/ 许知远
【家族树】
【斯大林时期苏联相关地图】
【引言】
第一章:1917 年的孩子(1917—1928)
第二章:大转变(1928—1932)
第三章:对幸福的追求(1932—1936)
第四章:大恐怖(1937—1938)
第五章:大恐怖的余波(1938—1941)
第六章:“等着我吧”(1941—1945)
第七章:普通的斯大林主义者(1945—1953)
第八章:归来(1953—1956)
第九章:记忆(1956—2006)
【后记及致谢】
【注释】
【资料来源】
【译名对照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导读:沉默的记忆】/ 许知远
【家族树】
【斯大林时期苏联相关地图】
【引言】
第一章:1917 年的孩子(1917—1928)
第二章:大转变(1928—1932)
第三章:对幸福的追求(1932—1936)
第四章:大恐怖(1937—1938)
第五章:大恐怖的余波(1938—1941)
第六章:“等着我吧”(1941—1945)
第七章:普通的斯大林主义者(1945—1953)
第八章:归来(1953—1956)
第九章:记忆(1956—2006)
【后记及致谢】
【注释】
【资料来源】
【译名对照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导读:沉默的记忆】/ 许知远
【家族树】
【斯大林时期苏联相关地图】
【引言】
第一章:1917 年的孩子(1917—1928)
第二章:大转变(1928—1932)
第三章:对幸福的追求(1932—1936)
第四章:大恐怖(1937—1938)
第五章:大恐怖的余波(1938—1941)
第六章:“等着我吧”(1941—1945)
第七章:普通的斯大林主义者(1945—1953)
第八章:归来(1953—1956)
第九章:记忆(1956—2006)
【后记及致谢】
【注释】
【资料来源】
【译名对照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在新经济政策之后的大恐怖时期,举报成风,说真话成了最困难的事情。人们住在共用公寓,距离不过一墙,心灵却是彼此完全封闭的。只有家庭才是最后唯一能说真话的地方。然而在大恐怖时期出生的新生儿,接受了苏维埃教育,奉苏维埃为无上真理。家庭在他们心中也排后面。家庭的温情成了苏维埃的对立面。
当大恐怖过去,从1956年赫鲁晓夫的解冻开始,去斯大林化甚嚣尘上,然而大恐怖带来的创伤却仍然留在几代人的心上。
这和曲折前进的中国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