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匠的哲学

最具日本特色的世界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 自传性随笔 . 独家收录《东京物语》全剧本 . 他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小津安二郎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定价:42.8
  • ISBN:7513311706
电影无“文法”
  • guagua
    2017-04-12 22:55:46 摘录
    在文学性太过(这可以参照《文章读本》中的负面例子)、形容词累赘的剧本所拍成的电影中,肩负身为编剧的名誉,内心难道不会空落落的吗
    为了什么写剧本?这是最重要的事。
    不论导演的技艺如何拙劣、如何未能呈现出编剧的意图,在嘲笑导演之前,编剧自己需要三省其身。
    那之后还要嘲笑的话,我会将之看成是编剧的一面,敬请随意。
    我的知己中有野田高梧,有池田忠雄。在剧本上的精进,我可以说是幸亏有了长年的知己。
    小说改变成电影剧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两者故事呈现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想想张嘉佳的<<摆渡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guagua
    2017-04-12 07:32:27 摘录
    比如,有这样的文法。拍摄A与B正在对话的场景,轮流拍特写镜头时,摄影机不能跨越连结A,b的线。也就是说,必须从与连结A、B的线保持一定距离的地点拍摄A的特写。这样画面中映出的A的画部朝向着左边,而B在画面中就朝向着右边。两者的视线交汇于观众席上方,这样才呈现出对话的感觉。如果跨越了连结A、B的线,就绝不能称之为对话。
    然而,这条文法在我看来,难免有种说明性的、牵强的感觉。所以,我向来不予理会,只管跨越连结A、B的线来拍特写。这样一来,A朝向左边,B也朝向左边,因此双方视线并不交汇于观众席上方。即便如此,依然可以呈现出对话的
    感觉。
    采用这种拍摄方法的人,在日本恐怕只有我。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有我一个吧。我这么做已经快三十年了。因为拍摄方法不一样,所以我的朋友们——已经故去的山中贞雄,还有稻垣浩、内田吐梦等人,总说我的电影不容易看懂。问他们是不是一直到最后都不容易看懂,他们又说不是,说只是最初的时候,随后便习惯了。
    AB间180°线规定可以在各种电源摄影书籍中看到。看来如今是已成固定拍法。小津导演可以无视这种规定,创出个人的风格,实在厉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素心
    2016-11-24 19:12:59 摘录
    我认为演员的演技也一样除了自己的感觉外,不可能有真正的基准。

    我时常这样无视电影的文法。我讨厌重视理论,同时也讨厌轻视陧论,也许我是个性情乖僻的人,以自己的好恶来下判断。我认为,电影比起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还只能算小小的婴儿,所以电影应当还未形成文法之类的东西。我不喜欢拘泥于文法,被知识捆住手脚。再者,电影的文法如果真是伟大的、不成文的定律,有如浑然天成的法则,那么现今世界上的电影导演只需十人就足够了。
    就像文学家创作文学作品时不拘泥于文法一样,拍电影时,我同样也不想拘泥于电影的文法。我认为电影有感觉而无文法
    每个人都期望从前辈身上学到东西,把规则如获至宝。但有一部分人认为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小津先生恰巧就是后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