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最具日本特色的世界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 自传性随笔 . 独家收录《东京物语》全剧本 . 他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小津调”。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
……
[ 展开全部 ]
份进入电影行业,十年后凭借《心血来潮》被《电影旬报》评为年度最佳电影。此后,《晚春》《麦秋》均被列入日本电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鱼之味》等名片亦获奖无数,其传世之作《 东京物语》更是蜚声国际。 他的作品总是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通过省略与留白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始终坚持“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理念。 他喜欢女人却终身未娶;他亲历过战场却从未拍摄战争题材;他作品众多却始终风格如一。他无意成为艺术家,只想做一名电影的工匠。 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电影一样,余味绵绵。 . 他是天生的造影者,从喜剧拍到悲情,跨越地域与时间,没有哪位导演会比他更具日本风味。 ——《电影旬报》 一个成功的导演就是要做到小津安二郎的境界,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好像很贴身,但是又必须适当地保持距离,不能一头栽进里面。 ——侯孝贤 这是最伟大的电影,最伟大的家庭剧。它非常东方,紧紧地攫住我的心。 ——李安评《东京物语》
[ 收起 ]
作者:[日] 小津安二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42.8
ISBN:978751331170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guagua
2017-04-12 22:55:46 摘录
在文学性太过(这可以参照《文章读本》中的负面例子)、形容词累赘的剧本所拍成的电影中,肩负身为编剧的名誉,内心难道不会空落落的吗
为了什么写剧本?这是最重要的事。
不论导演的技艺如何拙劣、如何未能呈现出编剧的意图,在嘲笑导演之前,编剧自己需要三省其身。
那之后还要嘲笑的话,我会将之看成是编剧的一面,敬请随意。
我的知己中有野田高梧,有池田忠雄。在剧本上的精进,我可以说是幸亏有了长年的知己。
小说改变成电影剧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两者故事呈现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想想张嘉佳的<<摆渡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guagua
2017-04-12 07:32:27 摘录
比如,有这样的文法。拍摄A与B正在对话的场景,轮流拍特写镜头时,摄影机不能跨越连结A,b的线。也就是说,必须从与连结A、B的线保持一定距离的地点拍摄A的特写。这样画面中映出的A的画部朝向着左边,而B在画面中就朝向着右边。两者的视线交汇于观众席上方,这样才呈现出对话的感觉。如果跨越了连结A、B的线,就绝不能称之为对话。
然而,这条文法在我看来,难免有种说明性的、牵强的感觉。所以,我向来不予理会,只管跨越连结A、B的线来拍特写。这样一来,A朝向左边,B也朝向左边,因此双方视线并不交汇于观众席上方。即便如此,依然可以呈现出对话的
感觉。
采用这种拍摄方法的人,在日本恐怕只有我。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有我一个吧。我这么做已经快三十年了。因为拍摄方法不一样,所以我的朋友们——已经故去的山中贞雄,还有稻垣浩、内田吐梦等人,总说我的电影不容易看懂。问他们是不是一直到最后都不容易看懂,他们又说不是,说只是最初的时候,随后便习惯了。
AB间180°线规定可以在各种电源摄影书籍中看到。看来如今是已成固定拍法。小津导演可以无视这种规定,创出个人的风格,实在厉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guagua
2017-04-11 12:44:23 摘录
有些年轻时看了深受感动的电影,后来再看时,却意外地感到无聊,这种体验时有发生。大概因为初看时的印象在记忆中升华、美化,在脑海中渐渐成长,变得与电影本身不同。被称为有声电影初期杰作的《摩洛哥》就是,数年后再看,以为是特写的场面实际是固定镜头,冗长拖沓,全然是另一种印象。就像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秋山图》,我虽然不是其中的主人公,但常常有多年后再看以前激赏不已的作品,觉得当初简直像被狐狸给迷惑了这种事。大概是因为观看者的审美意识、环境、时代感受等都发生了变化。毕竟电影这门艺术的结构发展日新月异,《秋山图》式的感觉也因此尤为强烈。
记忆会随着时光扭曲。美化过更加丑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guagua
2017-04-10 17:41:52 摘录
比如壁龛的画轴或摆设,拿来的是真货还是赝品,我的心情就会随之不同。参演的演员也大抵如此,就算能骗过人的眼睛也骗不了摄影机的眼睛。货真价实的东西拍出来的效果到底不一般。
正因如此,我不喜欢最近这种当红演员同时出演多部影片的做法,也为此相当困扰。演员难以同时认真扮演两个角色,若要他在我的作品上竭尽全力,那么另一部作品里,他大概就会敷衍了事。我想这是日本电影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这样的事一再反复,大多数电影人就会变成电影工。不论技艺多么高超,工人的水准终究有限。幸好在战争结束后,特别是这两三年来,世人看待电影的眼光有了变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6-11-24 19:12:59 摘录
我认为演员的演技也一样除了自己的感觉外,不可能有真正的基准。
我时常这样无视电影的文法。我讨厌重视理论,同时也讨厌轻视陧论,也许我是个性情乖僻的人,以自己的好恶来下判断。我认为,电影比起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还只能算小小的婴儿,所以电影应当还未形成文法之类的东西。我不喜欢拘泥于文法,被知识捆住手脚。再者,电影的文法如果真是伟大的、不成文的定律,有如浑然天成的法则,那么现今世界上的电影导演只需十人就足够了。
就像文学家创作文学作品时不拘泥于文法一样,拍电影时,我同样也不想拘泥于电影的文法。我认为电影有感觉而无文法
每个人都期望从前辈身上学到东西,把规则如获至宝。但有一部分人认为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小津先生恰巧就是后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6-11-23 13:15:23 摘录
其实,我心中有种志气,觉得就算没有上过大学照样能干得出色。就这样,我下定了要当导演的决心。
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叔父把自己的地皮租给松竹用,因为这层关系,我中学一毕业就进了位于蒲田的松竹制片厂。
现今,如果说要当导演,往往会招徕艳羡的目光,可以引以为豪,但在那个年代,就会被说成是。沦落成了那种货色。。但我对此毫不介怀。父母大概深感失望,但我只关心自己做的事,其余皆置之度外。
进人松竹是在我虚岁十九岁的时候。此前,我记得只看过三部日本电影,这让公司上层非常吃惊。但是,既然已经进了制片厂,就不得不看之前未曾看过的日本电影,于是我只有埋头努力。
想到自己将要拍电影,看电影时也变得一丝不苟,瞪圆了眼睛仔细观察前辈们的导演手法。我还在头脑中拼凑出了一套自己的导演手法,也不轻易模仿他人,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似乎每个成功的人都曾受到过阻力,大多是来自家人的不理解。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他们往往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而无所顾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6-11-23 12:03:04 摘录
我追求的是自然的东西,即使想让人落泪也不是去催泪。
不煽情,真实流露情感,是很多导演在追求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6-11-23 11:53:47 摘录
《茶泡饭之味》中社长一角请石川欣一扮演,让他颇费了些心思,但石川先生有着天生的社长做派,默不作声地往那儿一坐,俨然就是位社长。有人说我对小道具和服装的要求太过繁琐。比如壁龛的画轴或摆设,拿来的是真货还是赝品,我的心情就会随之不同。参演的演员也大抵如此,就算能骗过人的眼睛也骗不了摄影机的眼睛。货真价实的东西拍出来的效果到底不一般。
正因如此,我不喜欢最近这种当红演员同时出演多部影片的做法,也为此相当困扰。演员难以同时认真扮演两个角色,若要他在我的作品上竭尽全力,那么另一部作品里,他大概就会敷衍了事。我想这是日本电影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这样的事情一再反复,大多数电影人就会变成电影工。不论技艺多么高超,工人的水准终究有限。幸好在战争结束后,特别是这两三年来,世人看待电影的眼光有了变化。
小津先生启用的演员大多是性格演员。他善于发现演员身上的特质,用角色来找演员。让他们各自将性格特点充分融入到角色内。十分难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直树桑
2016-11-20 23:22:32 摘录
小津对演员的基本功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直树桑
2016-11-18 07:03:41 摘录
可以肯定的是,有趣也好,赚钱也罢,若要靠这行当出人头地,没有相当的忍耐和运气是不行的。
小津安二郎以过来者的身份说明了要在电影行业出人头地的关键因素,私自为这两点在哪个行业都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素心
2016-11-17 13:18:52 摘录
我的工作就是仔细剪辑这些正片,因为要赶上首映日期,所以一个人怎么也做不完,于是就由助手分头帮忙。因为可以剪接一整部影片,于是我常自作主张地尝试把长镜头剪开,做一些场面切换,或试着调换字幕的位置等。因此也会出现一号拷贝长八千英尺,三号拷贝却只有六千的情况。居然也轻松应付过去了。我就是在这时体会到了影片的结构和因剪辑而生的变化。
打破固有的格局和模式,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是很多大师级人物的特点。他们往往会出于好奇来创造出更多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我是电影的小导演
电影无“文法”
酒与战败
战地信笺
活在对电影的爱情里
《东京物语》剧本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我是电影的小导演
电影无“文法”
酒与战败
战地信笺
活在对电影的爱情里
《东京物语》剧本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我是电影的小导演
电影无“文法”
酒与战败
战地信笺
活在对电影的爱情里
《东京物语》剧本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为了什么写剧本?这是最重要的事。
不论导演的技艺如何拙劣、如何未能呈现出编剧的意图,在嘲笑导演之前,编剧自己需要三省其身。
那之后还要嘲笑的话,我会将之看成是编剧的一面,敬请随意。
我的知己中有野田高梧,有池田忠雄。在剧本上的精进,我可以说是幸亏有了长年的知己。
然而,这条文法在我看来,难免有种说明性的、牵强的感觉。所以,我向来不予理会,只管跨越连结A、B的线来拍特写。这样一来,A朝向左边,B也朝向左边,因此双方视线并不交汇于观众席上方。即便如此,依然可以呈现出对话的
感觉。
采用这种拍摄方法的人,在日本恐怕只有我。在全世界,恐怕也只有我一个吧。我这么做已经快三十年了。因为拍摄方法不一样,所以我的朋友们——已经故去的山中贞雄,还有稻垣浩、内田吐梦等人,总说我的电影不容易看懂。问他们是不是一直到最后都不容易看懂,他们又说不是,说只是最初的时候,随后便习惯了。
正因如此,我不喜欢最近这种当红演员同时出演多部影片的做法,也为此相当困扰。演员难以同时认真扮演两个角色,若要他在我的作品上竭尽全力,那么另一部作品里,他大概就会敷衍了事。我想这是日本电影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这样的事一再反复,大多数电影人就会变成电影工。不论技艺多么高超,工人的水准终究有限。幸好在战争结束后,特别是这两三年来,世人看待电影的眼光有了变化。
我时常这样无视电影的文法。我讨厌重视理论,同时也讨厌轻视陧论,也许我是个性情乖僻的人,以自己的好恶来下判断。我认为,电影比起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还只能算小小的婴儿,所以电影应当还未形成文法之类的东西。我不喜欢拘泥于文法,被知识捆住手脚。再者,电影的文法如果真是伟大的、不成文的定律,有如浑然天成的法则,那么现今世界上的电影导演只需十人就足够了。
就像文学家创作文学作品时不拘泥于文法一样,拍电影时,我同样也不想拘泥于电影的文法。我认为电影有感觉而无文法
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叔父把自己的地皮租给松竹用,因为这层关系,我中学一毕业就进了位于蒲田的松竹制片厂。
现今,如果说要当导演,往往会招徕艳羡的目光,可以引以为豪,但在那个年代,就会被说成是。沦落成了那种货色。。但我对此毫不介怀。父母大概深感失望,但我只关心自己做的事,其余皆置之度外。
进人松竹是在我虚岁十九岁的时候。此前,我记得只看过三部日本电影,这让公司上层非常吃惊。但是,既然已经进了制片厂,就不得不看之前未曾看过的日本电影,于是我只有埋头努力。
想到自己将要拍电影,看电影时也变得一丝不苟,瞪圆了眼睛仔细观察前辈们的导演手法。我还在头脑中拼凑出了一套自己的导演手法,也不轻易模仿他人,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正因如此,我不喜欢最近这种当红演员同时出演多部影片的做法,也为此相当困扰。演员难以同时认真扮演两个角色,若要他在我的作品上竭尽全力,那么另一部作品里,他大概就会敷衍了事。我想这是日本电影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这样的事情一再反复,大多数电影人就会变成电影工。不论技艺多么高超,工人的水准终究有限。幸好在战争结束后,特别是这两三年来,世人看待电影的眼光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