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丝绸之路
【内容简介】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
……
[ 展开全部 ]
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 自的帝 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 · 【编辑推荐】 · ◆全景展现丝绸之路这一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 ◆轰动世界的现象级畅销书! ◆席卷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波兰、土耳其、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 ◆牛津大学顶尖历史学家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世界史! ◆顺便了解“一带一路”的奥妙所在! ◆英国亚马逊世界历史类No.1!美国亚马逊历史地理类No.1!印度非虚构榜No.1! ◆《纽约时报》畅销书,《泰晤士报》《卫报》《每日邮报》《观察者》《彭博商业》《历史今日》2015年度图书、彭博社2015年度历史图书! ◆葛剑雄、荣新江、徐文堪、邹怡、陈功、梁小民、鲍达民、阿曼达·福尔曼等国内外政商学文界巨擘联袂推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 · 【名人推荐】 · 此书视野广,涉及面广,颇具新意,特别是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利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 ——葛剑雄(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本书是从中国延展出去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崭新通史。对于热切需要了解“一带一路”的中国读者来说,这部中译本有如来自异域的西瓜,既让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甘甜,也要警觉这条道路的艰辛和火辣。 ——荣新江(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彼得•弗兰科潘颠覆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理解。 ——鲍达民(麦肯锡全球总裁) ·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非常有意思。 ——陈功(安邦咨询创始人、“一带一路”战略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 这是一部揭示全球史新观念的著作,将解构我们过去对世界史的种种陈旧认识。 ——徐文堪(著名中亚史专家,本书审校) · 包罗万象、雄心勃勃、成就极高的一部史诗级巨著。 ——威廉•达尔林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 弗兰科潘用精美睿智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 ——《经济学人》 · 标榜自己是“全新的世界史”的书有很多,此书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一本。 ——《泰晤士报》
[ 收起 ]
作者:[英] 彼得·弗兰科潘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128.00元
ISBN:730816145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852 )
评价 (1 )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lingdodoo
2017-08-01 07:57:14 摘录
当那两颗子弹离开普林西普的勃朗宁左轮手枪枪膛时,欧洲是一个由各个帝国组成的大陆:意大利、法兰西、奥匈帝国、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不列颠、葡萄牙、荷兰,以及到1831年才建国的小小的比利时。它们控制着全世界的广袤区域。然而这个影响深远的时刻却开启了使它们退化为地区性国家的进程。数年之内,那些在各自游艇上互相授予大骑士团勋章的君主们都不见了;一些海外的领土和殖民地也渐渐消失了,并纷纷踏上了不屈不挠的独立之路。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可能有1000万人死在战场上,另外还有500万人死于疾病和饥饿。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开支超过2000亿美元。生产力的下降使得这一空前庞大的支出摧毁了欧洲的经济。参战各国财政告罄、债台高筑,且无力偿还。那些统治了世界四百年的大帝国虽然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但是它们已然走上了下坡路。黄昏来临,几百年前曾被揭开的黑暗面纱再次落在欧洲头上。战争的经历是惨痛的,这使得控制丝绸之路及其沿路的财富变得空前重要。
然而这个影响深远的时刻却开启了使它们退化为地区性国家的进程,帝国的蜕化伊始总要有个契机,有个标志,有个走下坡路的触发点。惨烈的一战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可惜,下一次战争又要来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7:05 摘录
美国独立战争促使英国人深刻反省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已经确立了贸易地位以及政治影响力的地区。
一个帝国正在诞生,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购买力、资本和焦点无可挽回地转向欧洲,在印度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了英国手中之后,陆路贸易自然宣告终结。随着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革新,尤其是火药和重型火炮的改进,使得骑兵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同样导致亚洲千年以来纵横交错的商路日益萧条。中亚和之前的南欧一样,开始迅速褪色。
丢失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让英国人颜面尽失,并且意识到确保英国领地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6:04 摘录
结果,东印度公司的做法和理念引发了一场洲际金融危机。 紧急的磋商之后,伦敦方面认为东印度公司实在太太,绝不能垮掉,因此同意采取应急措施。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那里的税率比英国本土要低很多。当诺斯勋爵(Lord North)的内阁在1773年颁布了《茶叶法案》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解救东印度公司的巧妙方法,同时还统一了美洲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的部分税制。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法案点燃了大西洋彼岸定居者的怒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5:43 摘录
这仅仅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17世纪90年代末,欧洲九年战争结束后,印度的一些城镇被从荷兰人手中转交给法国人;二十年后欧洲列强的一次更加激烈的交战,使得加勒比群岛在英法之间易手;西班牙王位争议尘埃落定后,英法两国又相互交换了北美洲的殖民地。
通过联姻同样能获得大片领土、战略要地或大型城市。当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扎(Catherine of Braganza)在17世纪60年代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之一就是孟买。该市的葡萄牙市长准确地预见到,这一慷慨的行为意味着葡萄牙在印度统治的终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5:08 摘录
不过,地理位置才是英国的制胜法宝。英格兰——或在1707年与苏格兰合并之后的不列颠——拥有抵抗入侵的天然屏障:海洋。这不仅有助于应对军事威胁,而且还为政府大大节省了开支:由于没有需要守卫的陆上边境,不列颠的军事开支仅仅是其大陆对手的零头。有人做过估测,1550年时,英法两国的武装部队规模大致相当;而到了1700年,法国现役军人的数量几乎是英国的三倍。这些军队都需要装备和军饷,意味着法国的军事开支远远高于英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4:31 摘录
改革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对海军的重金投资大大增强了英国的实力,并使得它有机会利用任何欧洲内部对抗、战争以及加勒比等地的局势来让自己得益。经过与改革一样的长期而缓慢的进程,英国人终于在亚洲确立了强大的贸易地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4:13 摘录
然而,与无所不能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进行竞争是一项巨大挑战。英格兰的贸易规模确实在增长,但处于霸主地位的荷兰人在17世纪中叶的货运量是英国人的三倍。
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低地国家为英国商品提供了客户和贷款,因此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存在着商业上的竞争,但是它们的成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这两个坚定的新教国家不乏军事和政治合作的基础,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西班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3:41 摘录
同基督教社会相比,伊斯兰社会的财富分配通常更为平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古兰经》中对遗产的详细规定。包括在妇女继承权的问题上,《古兰经》也明确规定了她们可以并且应该得到父亲和丈夫的遗产。穆斯林女性能够期望的东西确实要比欧洲女性多得多,但是这种做法无法使大量财富长期留存在同一个家庭中。这虽然意味着贫富差距永远会不像欧洲那样严重,因为财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新分配和再次流通,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由于有关遗产的教义和规定,各个家庭很难通过连续几代人来累积资本,因为遗产在继承过程中被不断地平均分配;而在欧洲,长子继承制意味着资源将集中于一个儿子之手,这为积累大量财富铺平了道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6:03:05 摘录
奥斯曼帝国的官员确实是手段高超的管理者,善于集中资源、分置人口,以确保粮食和供应能够到达最需要的地方。这一运作有效、流畅的管理体系,帮助帝国在15世纪和16世纪有能力吞并更多的土地。然而,随着扩张的脚步放缓,这一体系的脆弱性显现了出来:奥斯曼帝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需要同时应付来自西方欧洲以及东方萨法维波斯的军事行动。另外,气候变化也给奥斯曼帝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7-31 15:20:09 摘录
权力向欧洲北部的转移让一些国家失去了竞争力。例如在奥斯曼帝国,人口多于一万的城市数量在1500年至1800年间几乎没有变化;农业产量也未获得提升,因为无须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压力。这些都意味着经济的停滞不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7-07-11 10:54:32 摘录自234页
事实上,莫卧儿国王阿克巴、沙·贾汗和奥朗则布都热衷于在其生日时将自己与珠宝、贵重金属和其他财宝一起称重,直到天平两边平衡——难怪他们没有动力保持苗条的身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7-07-11 10:46:33 摘录
他死后葬于北威尔士的雷克瑟姆( Wrexham),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出生于美国,欧洲血统,在非洲游历,在亚洲结婚………他做了很多好事,也做过一些坏事。愿他的灵魂蒙主的恩赐进入天堂。”他对英国的回馈十分慷慨,但他也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他在生命的最阶段向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大学捐赠了一大笔钱,于是该大学以更名的方式纪念这位今后可能再次向他们捐钱的富商:伊莱胡·耶鲁( Elihu yale)。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一个帝国正在诞生,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购买力、资本和焦点无可挽回地转向欧洲,在印度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了英国手中之后,陆路贸易自然宣告终结。随着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革新,尤其是火药和重型火炮的改进,使得骑兵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同样导致亚洲千年以来纵横交错的商路日益萧条。中亚和之前的南欧一样,开始迅速褪色。
丢失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让英国人颜面尽失,并且意识到确保英国领地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联姻同样能获得大片领土、战略要地或大型城市。当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扎(Catherine of Braganza)在17世纪60年代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之一就是孟买。该市的葡萄牙市长准确地预见到,这一慷慨的行为意味着葡萄牙在印度统治的终结。
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低地国家为英国商品提供了客户和贷款,因此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存在着商业上的竞争,但是它们的成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这两个坚定的新教国家不乏军事和政治合作的基础,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