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内容简介】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彼得·弗兰科潘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定价:128.00元
  • ISBN:7308161455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 闫朝霞
    2017-08-26 09:30:05 摘录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可能有1000万人死在战场上,另外还有500万人死于病和饥饿。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战争开支超过2000亿美元。生产力的下降使得这一空前庞大的支出摧毁了欧洲的经济。参战各国财政告罄,债台高筑,且无力偿还。那些统治了世界400年的大帝国虽然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但是它们已然走上了下坡路。黄昏来临,几百年前曾被揭开的黑暗面纱再次落在欧洲头上。战争的经历是惨痛的,这使得控制丝绸之路及其沿路的财富变得空前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9:27:54 摘录
    战争使旧的世界破产,使新的世界兴盛。从德国获得补偿的企图(其金额高得难以想象,相当于今天的数千亿美元)是白日做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试图摧毁对方,结果被摧毁的却是他们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9:18:40 摘录
    于是,就像一场噩梦般的象棋比赛,每一步都是坏棋,终于把世界拖入了战争。当最初的胜利喜悦和沙文主义让位给无法想象的大规模悲剧和恐怖后,人们开始改变对过去的叙述,将这场战争描述成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斗争,一场前者的罪恶和后者的英勇之间的较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9:11:53 摘录
    随着“七月危机”不断升级,英国官员开始公开谈论和会、调停和保卫比利时的主权。但是木已成舟,不列颠及其帝国的命运取决于俄罗斯的决定。这是两个伪装成盟友的对手,尽管两国并没有试图疏远或激怒对方,但是命运的钟摆已经从伦敦荡到了圣彼得堡。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比消息灵通的职业外交官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 Theobald von bethmann- Hollweg)知道得更清楚了,这段日子里他经常失眠,祈求上帝的保佑。萨拉热窝刺杀事已经过去了10天,战争的齿轮已经就位,他坐在星空下的台阶上对他的秘书说:“未来属于俄罗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9:00:59 摘录
    历史的真相完全不同。尽管弗朗茨·斐迪南( Franz ferdinand)的遇刺导致了一连串的误解、争论、最后通牒以及根本不可能恢复的混乱秩序,但是真正让战争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却是数千英里之外的局势变化。俄罗斯不断增长的野心给英国在波斯、中亚和远东的海外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协约联盟陷入僵局。一系列互相承诺的条约,只是英国人用来阻止俄罗斯人更进一步的手段,它们首要目的是困住俄罗斯这个竞争者,以保护英国数世纪以来打造的令人眼红的阵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8:42:40 摘录
    德国打破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微妙平衡的可能性,意味着一场大风暴正酝酿。英国人越来越害怕俄罗斯可能会加入同盟国阵营(即德国、奥匈帝意大利)。破坏英、法、俄之间的关系以及“粉碎三国协约”被认为是柏首要目标。


    多边关系的平衡也让人很焦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闫朝霞
    2017-08-26 08:38:12 摘录
    当俄国军队在1910年对蒙古、西藏和新疆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时,英国人几乎无法掩饰他们的惊恐。俄国人的扩张举动显示出英国的地位是多么的岌岌可危。


    当涉及利益时,一个国家的强盛对另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灾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54:58 摘录
    胜利者仅仅是名义上的和幻想中的: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英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战争使得法国的劳动力、国家财政和自然资源不堪重负,导致战后的国内经济千疮百孔;有一位学者说,俄国“为了捍卫帝国而参战,(但是)帝国却因此而灭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54:23 摘录
    因此毫无疑问,战争的责任无论从原则还是事实上说,都被完全归咎于德国。《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中无条件地认定了战争的责任:“协约国及联合政府确认且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行为使得协约国及联合政府以及他们的国民因战争而遭受损失和伤害,德国及其盟国要为这些损失和伤害负责。”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赔款和补偿找到正当的理由,但它也为德国的煽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使其能够以统一民族情感为核心从灰烬中重建强大的德国。
    国家民族主义从此抬头,最后登峰造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53:24 摘录
    刺杀发生后,对俄罗斯的恐惧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在德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们对这个东方邻国普遍的不安心理。德皇不断地被他的将军们告知,随着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它所带来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圣彼得堡对德国的判断也是如此,高级官员们达成了共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军事冲突发生得越早越好。法国人也很紧张,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能够采取的最佳措施是竭力使圣彼得堡和伦敦保持克制,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支持俄罗斯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52:59 摘录
    三天后,一名还不满20岁的理想主义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用手枪向行驶在萨拉热窝大街上的一辆汽车连开两枪。第一枪没有射中目标,而是打中了汽车后排坐在丈夫身边的索菲亚王妃(Archduchess Sophie)的腹部,造成了致命的伤口。第二枪命中了目标:奥匈帝国的皇储弗朗茨・斐迪南。世界从此改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51:30 摘录
    历史的真相完全不同。尽管弗朗茨・斐迪南(Franz Ferdinand)的遇刺导致了一连串的误解、争论、最后通牒以及根本不可能恢复的混乱秩序,但是真正让战争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却是数千英里之外的局势变化。俄罗斯不断增长的野心给英国在波斯、中亚和远东的海外地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协约联盟陷入僵局。一系列互相承诺的条约,只是英国人用来阻止俄罗斯人更进一步的手段,它们首要目的是困住俄罗斯这个竞争者,以保护英国数世纪以来打造的令人眼红的阵地。
    还是国家的利益,利益至上。二战期间也说想要遏制俄罗斯的崛起,结果最后是欧洲国家与狼共舞对抗另外一匹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49:17 摘录
    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相互威胁,不过是某种掩人耳目的说辞。尽管当代历史学家一再谈及前者遏制后者的愿望,但是遍及欧洲的竞争却是交错多面的。实际情况远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展现出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简单对抗要复杂得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8-01 07:36:23 摘录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内外的机会主义者开始抓住奥斯曼帝国虚弱的时机,攫取一些边远省份,比如1911年意大利对利比亚的入侵,以及1912年至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随着奥斯曼帝国在崩溃边缘垂死挣扎,欧洲列强的野心日益膨胀、冲突日益升级。德国人开始认真考虑向东扩张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被保护国来打造“德国的东方”(German Orient)。尽管这听起来像是扩张主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7-31 16:23:35 摘录
    问题是,德国人对奥斯曼的关注严重刺激了俄罗斯人的神经。圣彼得堡的官员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十分在意,并且对硬挤入他们势力范围的新来者感到不安。在世纪之交,俄国人曾经无数次有过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念头;1912年底,俄罗斯计划派军队控制这座城市,借口则是在巴尔干冲突中获取一个临时基地。然而,对于德国逐步控制奥斯曼的军队——包括借调一名奥斯曼舰队的指挥官——的情况,英法盟友却漠不关心,这惹恼了俄国。更令俄罗斯人不满的是,英国即将交付给土耳其人两艘无敌战舰。这些最先进的战舰将使奥斯曼给俄海军造成极大威胁,沙皇的海军大臣在1914年悲叹道,奥斯曼将拥有六倍于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压倒性优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