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丝绸之路
【内容简介】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
……
[ 展开全部 ]
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 自的帝 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 · 【编辑推荐】 · ◆全景展现丝绸之路这一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 ◆轰动世界的现象级畅销书! ◆席卷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波兰、土耳其、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 ◆牛津大学顶尖历史学家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世界史! ◆顺便了解“一带一路”的奥妙所在! ◆英国亚马逊世界历史类No.1!美国亚马逊历史地理类No.1!印度非虚构榜No.1! ◆《纽约时报》畅销书,《泰晤士报》《卫报》《每日邮报》《观察者》《彭博商业》《历史今日》2015年度图书、彭博社2015年度历史图书! ◆葛剑雄、荣新江、徐文堪、邹怡、陈功、梁小民、鲍达民、阿曼达·福尔曼等国内外政商学文界巨擘联袂推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 · 【名人推荐】 · 此书视野广,涉及面广,颇具新意,特别是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利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 ——葛剑雄(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本书是从中国延展出去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崭新通史。对于热切需要了解“一带一路”的中国读者来说,这部中译本有如来自异域的西瓜,既让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甘甜,也要警觉这条道路的艰辛和火辣。 ——荣新江(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彼得•弗兰科潘颠覆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理解。 ——鲍达民(麦肯锡全球总裁) ·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非常有意思。 ——陈功(安邦咨询创始人、“一带一路”战略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 这是一部揭示全球史新观念的著作,将解构我们过去对世界史的种种陈旧认识。 ——徐文堪(著名中亚史专家,本书审校) · 包罗万象、雄心勃勃、成就极高的一部史诗级巨著。 ——威廉•达尔林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 弗兰科潘用精美睿智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 ——《经济学人》 · 标榜自己是“全新的世界史”的书有很多,此书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一本。 ——《泰晤士报》
[ 收起 ]
作者:[英] 彼得·弗兰科潘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128.00元
ISBN:730816145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852 )
评价 (1 )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闫朝霞
2017-08-30 11:11:02 摘录
9·11恐怖袭击事件改变了美国应对世界的战略方式。美国的未来取决于它在亚洲屋脊的地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1:02:21 摘录
共有2977人在9·11事件中丧生,其中包括19名恐怖分子。世贸中心双塔的倒塌使得曼哈顿闹市区顿时化为一片废墟,五角大楼受到了结构性破坏。同样巨大的还有心理创伤。针对美国大使馆和海外军队的恐怖行动已经令人震惊,而对美国本土目标协调一致的袭击更是灾难性的。飞机有预谋地撞向建筑物的恐怖画面以及之后的灾难、混乱与伤痛在人们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0:56:34 摘录
塔利班首席发言人瓦基勒·艾哈迈迪·穆塔瓦基勒( Wakil ahmed Mutawakkil1)称,美国的袭击是对“全体阿富汗人”的攻击。据艾哈迈迪所言,袭击发生后,在坎大哈和贾拉拉巴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很快,艾哈迈迪就袭击事件与美国官员进行了磋商。“如果(塔利班)能够以类似的攻击报复华盛顿,”他说道,“我们早就干了。”就像当初萨达姆侯赛因发觉美国在口头上声称支持伊拉克而在背地里却卖武器给伊朗时一样,阿富汗也感受到了这种被背叛的感觉:美国一方面表示友好,另一方面又冷酷无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0:53:59 摘录
就在对付本·拉登的最终方案出台之前,局势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同时对位于肯尼亚最大的城市内罗毕和坦桑尼亚重要的港口达累斯萨拉姆的美国大使馆发动炸弹袭击,造成224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本·拉登立即被认定为嫌疑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0:35:17 摘录
因此,在入侵科威特事件发生后的10年间,美国所推行的政策既模棱两可又野心勃勃。它不断宣扬解放伊拉克的功绩,并极力推广民主的概念和实践;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它也时而多疑、时而粗暴地维护或扩张自己的利益,并且不惜任何代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0:24:11 摘录
布什总统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说道,世界曾一度被分为两部分,而现在“只有唯一一个大国:美利坚合众国”。西方胜利了。当美国用高于一切的手段将他们的标志和礼物“民主”扩散至全世界时,他们在伊拉克的道德瑕疵也就无关紧要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10:19:59 摘录
在20世纪90年代初,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美国人的勃勃野心。德国的柏林墙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久倒塌,而在美国击败伊拉克后几个月内,苏联也自己解体了。1991年的圣诞节那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职务,并宣布苏联解散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简直是“《圣经》里才会出现的巨变”,布什总统在几周后评论道,“上帝保佑,美国打赢了冷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09:57:23 摘录
萨达姆·侯赛因在1990年12月告诉他的心腹顾问,进攻科威特是伊朗门事件后的自卫手段,以及对美国两面三刀行为的报复。但其他国家可不这么看。人侵爆发之后,一系列经济制裁随即展开,联合国也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看到巴格达对越来越大的外交压力视而不见,各国开始酝酿更强硬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1991年1月15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授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
局面失控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闫朝霞
2017-08-30 09:52:38 摘录
199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改写了整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人类历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7-08-03 08:20:22 摘录
9·11事件爆发三周之后的2001年9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向总统提出了他的战略构想,主要是关于在未来的战争中,美国能够和应该去争取哪些利益。“一些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空中打击已计划妥当”,这标志着战争的打响,必须“说服或迫使一些国家停止对恐怖主义的支持”。然而他接下来的表述则流露出令人震惊的野心:“如果战争不能明显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美国就没有达成目的。”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在阿富汗及另一个(或两个)关键国家建立新政权”。这两个关键国家不需要他专门指出,很明显就是伊朗和伊拉克。
可以看出,9·11恐怖袭击事件改变了美国应对世界的战略方式。美国的未来取决于它在亚洲屋脊的地位。布什总统在2002年1月特别强调了这种观点。此时,针对塔利班的“持久自由行动”(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已经进行了数周,密集的空袭和大量部署的地面部队将塔利班赶出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包括喀布尔。尽管本·拉登仍然在逃,但布什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已经开始阐述美国为何要将目光放在更高的目标上面:很多对美国抱有敌意的国家“在9·11之后变得相当老实,但是我们了解它们的本性”,朝鲜就是其中之一;但美国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来自伊朗和伊拉克的威胁,这两个国家连同朝鲜,一起“构成了邪恶轴心,并且威胁着全世界的安全”;清除该邪恶轴心至关重要,“我们的反恐战争开局不错,但这仅仅还只是个开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7-08-02 16:23:09 摘录
在20世纪90年代初,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美国人的勃勃野心。德国的柏林墙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久倒塌,而在美国击败伊拉克后几个月内,苏联也自己解体了。1991年的圣诞节那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职务,并宣布苏联解散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简直是“《圣经》里才会出现的巨变”,布什总统在几周后评论道,“上帝保佑,美国打赢了冷战”。
……
布什总统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说道,世界曾一度被分为两部分,而现在“只有唯一一个大国:美利坚合众国”。西方胜利了。当美国用高于一切的手段将他们的标志和礼物“民主”扩散至全世界时,他们在伊拉克的道德瑕疵也就无关紧要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玛克图布
2017-08-02 16:19:37 摘录
1991年1月15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授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履行宪法赋予总统和三军统帅的职责和权力”。批准动用“美国海陆空的常规军事力量以及盟国部队”的美国国家安全部第54号令一上来并未提及伊拉克的侵略行动以及它对科威特主权和国际法的侵犯,相反,布什总统的表述是这样的:“获取波斯湾的石油以及保护该地区重要的盟友,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为之后30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定下了基调。萨达姆·侯赛因对科威特的入侵是对美国力量和
利益的直接挑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8-01 16:48:33 摘录
在俄罗斯,巨变所引发的权力之争最后以一起宪法危机收场:1993年,军队坦克炮轰了俄罗斯政府所在地莫斯科白宫,保守派势力遭到了清洗。这一时期的中国也在经历重大的转型:邓小平等人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开始取得成效,将这个国家从一个偏远的地区性势力改造成为一个经济、军事和政治抱负不断提升的大国。南非严酷的种族隔离政策也开始终结。自由、和平与繁荣的胜利鼓声正在敲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8-01 16:48:07 摘录
德国的柏林墙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不久倒塌,而在美国击败伊拉克后几个月内,苏联也自己解体了。1991年的圣诞节那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职务,并宣布苏联解散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简直是“《圣经》里才会出现的巨变”,布什总统在几周后评论道,“上帝保佑,美国打赢了冷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8-01 16:43:39 摘录
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改写了整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人类历史。萨达姆曾经留给英国人的印象是一个“带着迷人微笑的漂亮年轻人”,丝毫没有自己同僚的那种“虚伪的友善”,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不过,决定保留萨达姆政权仅仅是美国的公开立场,在私底下就很难说了。1991年5月,就在美国宣布停火的几周后,布什总统批准了一项计划,目标是“创造条件将萨达姆・侯赛因搞下台”。他为此划拨了1亿美元的秘密活动经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积极地扶植符合其不断膨胀的战略利益的政权。如今再一次证明,为了将其观念强加给这一地区,华盛顿不惜颠覆当地的政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二章 宗教之路
第三章 基督之路
第四章 变革之路
第五章 和睦之路
第六章 皮毛之路
第七章 奴隶之路
第八章 天堂之路
第九章 铁蹄之路
第十章 重生之路
第十一章 黄金之路
第十二章 白银之路
第十三章 西欧之路
第十四章 帝国之路
第十五章 危机之路
第十六章 战争之路
第十七章 黑金之路
第十八章 妥协之路
第十九章 小麦之路
第二十章 纳粹之路
第二十一章 冷战之路
第二十二章 美国之路
第二十三章 争霸之路
第二十四章 中东之路
第二十五章 伊战之路
结语 新丝绸之路
尾注
致谢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991年1月15日,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授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
可以看出,9·11恐怖袭击事件改变了美国应对世界的战略方式。美国的未来取决于它在亚洲屋脊的地位。布什总统在2002年1月特别强调了这种观点。此时,针对塔利班的“持久自由行动”(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已经进行了数周,密集的空袭和大量部署的地面部队将塔利班赶出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包括喀布尔。尽管本·拉登仍然在逃,但布什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已经开始阐述美国为何要将目光放在更高的目标上面:很多对美国抱有敌意的国家“在9·11之后变得相当老实,但是我们了解它们的本性”,朝鲜就是其中之一;但美国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来自伊朗和伊拉克的威胁,这两个国家连同朝鲜,一起“构成了邪恶轴心,并且威胁着全世界的安全”;清除该邪恶轴心至关重要,“我们的反恐战争开局不错,但这仅仅还只是个开始。
……
布什总统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说道,世界曾一度被分为两部分,而现在“只有唯一一个大国:美利坚合众国”。西方胜利了。当美国用高于一切的手段将他们的标志和礼物“民主”扩散至全世界时,他们在伊拉克的道德瑕疵也就无关紧要了。
利益的直接挑战。
不过,决定保留萨达姆政权仅仅是美国的公开立场,在私底下就很难说了。1991年5月,就在美国宣布停火的几周后,布什总统批准了一项计划,目标是“创造条件将萨达姆・侯赛因搞下台”。他为此划拨了1亿美元的秘密活动经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积极地扶植符合其不断膨胀的战略利益的政权。如今再一次证明,为了将其观念强加给这一地区,华盛顿不惜颠覆当地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