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

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 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 .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式地记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吴晓波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定价:CNY 58.00
  • ISBN:7308164209
两个互联网世界:美国的,中国的
  • 半仙是Liza
    2018-05-30 08:40:41 摘录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中美文化差异累积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半仙是Liza
    2018-05-30 08:39:19 摘录
    几乎每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美国的克隆版,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但是,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在日后找到了完全不同于原版的生存和盈利模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半仙是Liza
    2018-05-30 08:38:24 摘录
    在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手中,被当成“圣经”的著作是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它们所包含的商业乐观主义与中国社会盛行的达尔文思潮交相辉映,为中国互联网烙下了难以磨灭的金钱气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寜少™ ✨
    2018-01-18 12:53:18 摘录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guagua
    2017-04-17 12:26:30 摘录
    因此,无论在网民的绝对人数、活跃度还是在制度性创新等指标上,中国都是一个比美国更令人兴奋的商业市场。到2015年前后,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应用性创新上的能力利成就已超过了美国同行;北京、深圳利杭州三个比硅谷更适合讨论互联网模式的城市。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guagua
    2017-04-17 07:38:15 摘录
    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的互联网成长史被很多人看成是对硅谷模式的一次长途追随。就如同思想史上所呈现的景象一样,东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们一直以来面临这样的拷问:如何从西方那里获得新文明的火种,又如何在行进中挣脱"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禁锢。
    几乎每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美国的克隆版,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原型,但是,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在日后找到了完全不同于原版的生存利盈利模式。从QQ对ıcQ的克隆,到微信对kik的跟进,腾讯历史上的战略性产品都找得到仿效的影子。而耐人寻味的是,被效仿者很快销声匿迹,而腾讯则据此获得成功。
    这种模仿+微创新+不断迭代的方式,让中国互联网企业跑赢它的"原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03-24 21:56:06 摘录
    本书以众多的细节对这一事实进行了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在腾讯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种种的东西方消费差异,比如美国人愿意出钱买一首歌给自己听,而中国人愿意出钱买歌给自己的朋友听。根据2011年的一份对比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在使用社交媒体方面已全面超越美国网民,他们更喜欢分享,更乐意购买虚拟类道具,对网购的热情显然也更大,到2014年,中国网购业务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已超过美国4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行业的长期封闭及懒惰,让互联网公司轻易地找到了在线支付和重建金融信用关系的突破口。
    商业史亦是文化史,可见一斑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03-24 21:54:10 摘录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一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如果没有互联网,美国也许还是今天的美国,但是中国肯定不是今天的中国。
    中国迄今仍然是一个非典型的现代国家,政府掌控着近乎无限的资
    源,庞大的国有资本集团盘踞在产业的上游并参与政策的制定。互联网是罕见的阳光产业,因变革的快速和资源的不确定性,国有资本迄今没有找到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获取垄断利益的路径。互联网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商业进步和社会空间开放,同时也正在造成新的混乱和遭遇更具技巧性的管制,这显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博弈正在进行,没有人猜得到它的结局,
    自由里才蕴藏着无限可能啊,这个洞见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03-24 21:49:21 摘录
    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是,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被引人中国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在变成一个世俗的商业社会。正如一位孚年非常活跃的评论家洪波所观察到的,中国互联网没有经过早期的非商业阶段,一开始它就是一个资本的舞台,所以互联网本身的民主性、非中心性,在中国从来都没有被广泛关注过。
    在互联网的幽灵进入中国时,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20个年头,中产阶级文化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潮流。在20世纪80
    年代,理想主义曾经如野火般蔓延,可是它很快就熄灭了,年轻人不再关心政治,几乎所有的精英都投身于经商事业,金钱成为衡量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精灵般到来的互联网被纯粹看成财富创造的兑付工具和商业发展的手段。在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手中,被当成“圣经”的著作是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它们所包含的商业乐观主义与中国社会盛行的达尔文思潮交相辉映,为中国互联网烙下了难以磨灭的金钱气质。由嬉皮士精神催生出来的互联网,在中国可谓“魂不附体。”
    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听说金钱也是向往自由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流羽
    2017-03-24 21:46:20 摘录
    在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文章认为:今天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样,乃是继承了2o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精神所致。1968年前后,“二战"之后出生的一代美国青年占领了所有的大学,对富足而平庸的市民社会的厌倦让他们起而反抗,于是从西海岸开始,爆发了一场以性解放、摇滚乐为主题的嬉皮士运动。“不要告诉我世界是怎样的,告诉我如何创造世界”,康奈尔大学的这句反抗口号风靡一时。
    这场嬉皮士运动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很快画上了句号。然而,嬉皮士的精神却如幽灵一般难以散去,它长久地在音乐、电影及装置艺术领域徘徊,而那些吸食过大麻的工程师们则将它带进了信息革命的世界,他们渴望用新的、更自由的技术打碎亨利·福特们所铸造的机器王国。正如深受嬉皮士精神影响的乔布斯所说,“电脑是人类所创造的最非同凡响的工具,它就好比是我们思想的自行车”,自行车是流浪和叛逆的工具,它让人自由地抵达没有轨道的目的地。在电脑的胚胎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是一个四处飘扬若自由旗帜的混沌世界。
    互联网的缘起,言下之意,这是美国互联网的精神底蕴,而非中国?中国会有这层底色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东亮 南京
    2016-12-27 16:55:15 摘录
    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让社会更开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