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好好学习
•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只是读到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并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长
……
[ 展开全部 ]
成一棵知识树。 • 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 知识无穷无尽,但掌控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是有限的。你需要的是从海量知识中辨别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 学海非无涯,知识有主次。 • 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世界这么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 如何从“知道”到“做到”?怎么才能让知识变现? 刻意练习+多场景思维训练=构建底层认知,打通知识的底层结构 让知识成为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 被罗辑思维评为十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得到”最受欢迎的说书人成甲,为你解开学习迷思,讲授“学习的方法”,帮助你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你财富积累的过程!
[ 收起 ]
作者:成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42.00
ISBN:75086715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sophie434
2018-04-18 23:20:10 摘录
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就是外部环境问题。这个现象反过来也成立。比如,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小子又走狗屎运了;而当我们自己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肯定觉得,这可是我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说我走狗屎运的,你们都是诽谤!明白了我们有这样一些心理基础,就比较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地进行防卫了,因为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比如,别人同我开会讨论时说:“成甲,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得对不对;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我就会回击:“胡说,你做的项目才烂!”这样,我把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一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努力克服,重点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sophie434
2018-04-18 23:08:27 摘录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文满满
2018-02-22 00:37:26 摘录
九宫格 日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文满满
2018-02-22 00:24:55 摘录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1)表面问题:搞不清“做一个规划方案”和“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有什么太大的区别。(2)实际问题:如何从客户角度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场景还原:在XX项目的前期构思讨论中,我对项目的推进思路是“做一个规划方案”,而准确的思路应该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3)我的错误假设:a.认为“做一个规划方案”就是在“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b.如果有区别,就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是把“做好的规划方案”整理成“客户可理解的方案”。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我之所以会模糊两个概念,一是没有以客户思维去审视整个项目的情况;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听项目总监介绍这两个概念背后的区别。在本次讨论中,张总提出她担心如果用“做一个规划方案”的思路去推进,会导致不能全面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至少在帮助客户看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层面,可能会有遗漏。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1)会感觉因为自己的误解和理解慢,增加了团队的沟通成本,有亏欠感。(2)会内心着急,开始自我防卫,言语上有攻击人的冲动。(3)会觉得团队里经验丰富的人很多,他们会帮我把问题分析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我的亏欠感、自我防卫和依赖性导致上午的沟通效果不好。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1)调理情绪、回到终点: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自我调理情绪。我觉得那些心理变化以后再出现时,不必恐慌。只要思考终点的样子,思考目前的状况到终点之间需要现在的我做什么就可以了,就不会被情绪左右了。(2)审视矛盾:把上午的冲突理了一遍,我认为大家都是在往终点推进,但不在一个层次。我上午没有把同事的担心和我自己的问题关联上。(3)找共同点:想明白后,我试着按照“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发现之前自己的思路真的遗漏很多。这时,我跟张总就项目的思路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并且我发现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我向张总阐述想法时,把她当成甲方,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语气和词语来表达我们是在帮你系统地解决问题,会让思维很连贯。
反思日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熊猫背影-叶振
2017-08-24 13:58:10 摘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影响学习效能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还拿我和大哥的对话为例。即使我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我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如果他承认了我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我大哥身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曾经在公司开会时留心观察过,当同事之间观点不同的时候,有些人还没听完对方的意见,就急着反驳。说来说去,无非是证明自己当初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有道理的,而对方更合理的解决意见反而没怎么花时间讨论。有时候,大家争执了半天才发现讨论的都不是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
在我看来,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一 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脱不花)
序二 术从简,道从心(徐金琪)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
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学习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在掌握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回到核心问题:如何找到临界知识?怎样能够把临界知
识真正应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复利效应
概率论
黄金思维圈
进化论
系统思考
二八法则
安全空间
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结 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附 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
致 谢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一 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脱不花)
序二 术从简,道从心(徐金琪)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
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学习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在掌握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回到核心问题:如何找到临界知识?怎样能够把临界知
识真正应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复利效应
概率论
黄金思维圈
进化论
系统思考
二八法则
安全空间
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结 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附 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
致 谢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一 准备好,在临界点爆发(脱不花)
序二 术从简,道从心(徐金琪)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
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学习临界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在掌握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回到核心问题:如何找到临界知识?怎样能够把临界知
识真正应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复利效应
概率论
黄金思维圈
进化论
系统思考
二八法则
安全空间
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
结 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附 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
致 谢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比如,别人同我开会讨论时说:“成甲,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得对不对;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我就会回击:“胡说,你做的项目才烂!”这样,我把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一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影响学习效能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还拿我和大哥的对话为例。即使我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我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如果他承认了我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我大哥身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曾经在公司开会时留心观察过,当同事之间观点不同的时候,有些人还没听完对方的意见,就急着反驳。说来说去,无非是证明自己当初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有道理的,而对方更合理的解决意见反而没怎么花时间讨论。有时候,大家争执了半天才发现讨论的都不是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
在我看来,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