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农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
-
农村居民面临的医疗费负担问题,除了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之外,医药市场的扭曲是一个主要原因。前一个时期,药品审批和流通环节极为混乱,医药品价格严重偏离市场正常状态。杈威人士指出,往往一种药品换个包装就成了新药,有几十种不同名称,单价从几角钱到几十元不等。例如罗红霉素这种常用药,全国有五十多个品种,价格从一元到三十多元不等(《长江日 报》记者,2006)。这种状况说明医药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医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可能单纯依赖自发的市场竞争实现均衡和资源配置优化,必须实行必要的政府监管一旦相关责任部门放弃必要的监管或滥用职权,就会给公众 造成极大的危害。2007年年初,原有关医药监瞀部门负责人因涉嫌腐败受到査处,这预示着清理整顿医药市场的一个良好开端〈新华网,2007>。整顿医药市场秩序、实行医药分离、加强监管,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对反贫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2006年,国务院决定全面免除西部地区儿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对贫困学生的书本费和住宿费实行补貼,而且在2007年在全国所有地区实 行这一措施。这将必然对减少农村贫困产生极大的影响。用于基础教育的支出,是一项回报空前的长程性社会投资。社会对此所做的付出,也一定会在下一代身上产生巨大的回报。作为公共开支,社会付出的是每年数千亿元的教育投资,而得到的将是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的、髙度文明的民族。推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需要对现行中等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瞄准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这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错位的关键所在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教育与贫困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本匮乏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艮期居髙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也是弱势人群陷入持久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而,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方式,无疑对反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微观机制上看,贫困往往构成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约束条件。换句话说,贫困家庭的子女更加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是贫困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持续的, 受到较少教育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将来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其相对不足的人力 资本就不可能让他们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更加容易陷入到贫困状态。这表现为教育对收人和贫困的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演变为一种“恶性循环”,一旦这种循环关系出现,就构成了一种贫困陷阱,即“低水平教育一贫困—低水平教育”。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种循环关系出现在两代人之间,甚至多代人之间,又是一种代际的贫困传递关系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