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黑旗
《黑旗:ISIS的崛起》全书分为“扎卡维的崛起”“伊拉克往事”和“伊斯兰国”三卷。当1999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意识到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
……
[ 展开全部 ]
后来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恐怖组织的幕后策划者。 2006年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身亡之后,扎卡维的继任者巴格达迪力图实现扎卡维生前关于建立一个极端而保守的伊斯兰国家的梦想。在邻国叙利亚混乱升级之际,巴格达迪把暴力带入这个国家,并且在伊拉克成立了伊斯兰国,开始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暴力恐怖行径。 作者沃里克还在书中介绍了伊拉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国的对策、措施及成效,指出布什与奥巴马两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的种种错误之举。最重要的是,本书指出了我们的希望所在——伊斯兰国正在播下自我毁灭的种子。
[ 收起 ]
作者:[美] 乔比·沃里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56
ISBN:750866851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七章 现在,他已红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一叶飘零
2018-05-15 20:42:18 摘录
如 今 的 哈 尼 耶, 已 经 洗 脱 了 宗 教 极 端 分 子 的 身 份, 转 行 当 了 作 家。 他 觉 得:“ 正 是 由 于 科 林· 鲍 威 尔 的 力 捧, 扎 卡 维 才 获 得 了了 巨 大 的 名 声。 此 前, 大 家 并 不 知 道 有 扎 卡 维 这 么 个 人。 不 过, 既 然 世 界 上 头 号 强 国 的 国 务 卿 都 对 他 如 此 高 看, 那 么 此 人 肯 定 能 力 无 边。 他 的‘ 声 望’ 即 将 超 越 国 界, 蔓 延 到 整 个 阿 拉 伯 世 界。 从 伊 拉 克 到 叙 利 亚, 从 阿 拉 伯 半 岛 再 到 遥 远 的 北 非 马 格 里 布 世 界 ,扎 卡 维 这 个 名 字 将 变 得 无 人 不 知、 无 人 不 晓。 许 多 极 端 分 子 会 更 加 踊 跃 投 奔‘ 基 地’ 组 织, 只 为 了 追 随 扎 卡 维 的 名 号。”
乔比·沃里克. 【精排】黑旗:ISIS 的崛起 (Kindle 位置 1934-1939). 中信出版社. Kindle 版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叶飘零
2018-05-15 20:37:56 摘录
鲍 威 尔 表 现 得 很 是 出 彩。 在 那 些 熟 知 伊 拉 克 事 务 的 行 家 听 来, 国 务 卿 的 演 讲 明 显 经 过 精 心 筹 划, 指 向 性 非 常 明 显。 个 中 素 材 全 部 属 实, 却 又 经 过 特 意 选 取。 所 有 证 据 组 合 起 来, 正 好 能 够 达 到 目 的— 说 明 美 国 入 侵 伊 拉 克 的 行 动 完 全 合 乎 情 理。 多 年 以 后, 鲍 威 尔 本 人 回 首 这 段 往 事, 却 显 出 了 悔 意。 国 务 卿 觉 得, 那 次 演 讲 算 得 上 自 己 从 政 以 来“ 最 大 的 错”。 鲍 威 尔 觉 得, 布 什 政 府 某 些 高 官 心 存“ 妄 想”, 加 上 情 报 部 门 工 作 不 甚 得 力, 促 使 自 己 犯 下 大 错。 其 实, 为 了 给 国 务 卿 准 备 那 份 讲 稿, 中 央 情 报 局 的 资 深 专 家 已 经 认 真 研 究、 反 复 讨讨 论, 花 去 了 好 几 个 星 期 的 时 间。 可 以 说, 鲍 威 尔 所 说 的 每 一 句 话 都 经 过 反 复 推 敲。 在 此 之 前, 白 宫 方 面 的 有 关 人 员 倒 也 为 国 务 卿 备 下 了 一 份 演 说 资 料, 不 过, 那 份 资 料 错 漏 丛 生, 许 多 论 断 完 全 是 捕 风 捉 影。 撰 稿 过 程 中, 五 角 大 楼 特 别 计 划 处 显 然 没 有 认 真 把 关。 未 经 证 实 的 传 言, 也 被 他 们 写 进 了 资 料 里。 为 了 自 己 的 声 誉, 鲍 威 尔 谢 绝 了 白 宫 方 面 的 好 意, 转 而 向 中 央 情 报 局 求 助。 尽 管 如 此, 鲍 威 尔 演 讲 的 部 分 说 辞 仍 然 不 合 巴 科 斯 和 她 那 一 众 同 事 们 的 心 意。 比 如, 一 开 始 国 务 卿 承 认, 扎 卡 维 一 伙 的 活 动 范 围 远 在 萨 达 姆 的 势 力 范 围 之 外, 话 没 说 几 句, 他 却 又 表 示“ 巴 格 达 方 面 在 极 端 组 织 高 层 中 安 插 了 代 理 人”。 总 之, 鲍 威 尔 在 暗 示: 萨 达 姆 已 将 极 端 组 织 的 控 制 权 牢 牢 攥 在 了 手 里。 实 际 上, 巴 科 斯 等 人 撰 写 的 报 告 中 并 没 有 下 过 这 样 的 论 断。
乔比·沃里克. 【精排】黑旗:ISIS 的崛起 (Kindle 位置 1900-1906). 中信出版社. Kindle 版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无声磨叽
2017-08-21 12:50:13 摘录
芸芸众口、种种猜测,唯有保罗·布雷默三世
指出了正确答案。布雷默是占领军临时政府(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的最高长官,他这个职位直接得自布什总统的任命。在长官看来,约旦使馆爆炸案的祸首来自“伊斯兰护卫军”。布雷默表示,美军入侵之前,“护卫军”已在伊拉克东北部的偏僻山区活动多年。他的看法得到了情报界的佐证。美军情报人员发现,一些“护卫军”分子早已悄悄潜入伊拉克城市,预谋发起类似的武装袭击。
事发那一周,许多美国记者纷纷找到布雷默,想要知道他对于案件的意见。采访中,布雷默表示:“类似的灾难,将会变得屡见不鲜。凶手采用的爆破技术,此前我们在伊拉克国内见所未见。”
从2003年8月7号上午驻伊拉克约旦大使馆门前的汽车爆炸事件开始,汽车炸弹和人弹开始屡见不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无声磨叽
2017-08-21 12:37:55 摘录
事情的发展,甚至惊动了扎卡维的几个老朋友。他在安曼的同伙们,也对局势感到吃惊。鼓吹极端思想的网站上面,扎卡维的故事正在广泛流传,有关此人的众多小道消息也是不胫而走。20世纪90年代,哈桑·阿布·哈尼耶就与扎卡维有过结识之缘。哈尼耶还记得,老朋友成名之后,无数鼓吹极端主义的博客都开始贴出文章,赞美他的人格,歌颂他勇气无边。
如今的哈尼耶,已经洗脱了宗教极端分子的身份,转行当了作家。他觉得:“正是由于科林·鲍威尔的力捧,扎卡维才获得了巨大的名声。此前,大家并不知道有扎卡维这么个人。不过,既然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国务卿都对他如此高看,那么此人肯定能力无边。他的‘声望’即将超越国界,蔓延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阿拉伯半岛再到遥远的北非马格里布世界,扎卡维这个名字将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极端分子会更加踊跃投奔‘基地’组织,只为了追随扎卡维的名号。”
这样的结局,还真是富有讽刺意味。对此,哈尼耶深表慨叹。美国人捧出这个默默无闻的扎卡维,原本只是想掩饰自己的战争行径。没想到,美方的无心插柳,造就了21世纪最为凶悍的一名宗教极端分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无声磨叽
2017-08-21 12:34:49 摘录
最终,这次演讲不但玷污了鲍威尔的清誉,还给布什政府的名声带来了严重损害。所谓“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论断纯属无稽之谈,几乎让美国和众多盟友完全翻脸。
事情造成的负面效应,远不止于此。扎卡维本是个无名小卒,白宫方面仅凭一次演讲就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世界名人,成为所谓“伊斯兰运动”的英雄。他的画像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堂之上,在各国领袖的面前招摇显眼。现场的媒体人员纷纷打开电脑,想从网络上找出这位神秘人物的确切身份。后来,又有大量的纸媒记者和拍摄团队涌入约旦、寻求素材。每个自称认识扎卡维的人,都得到了接受采访的机会。宗教极端分子自幼生活的扎卡小镇,也成了舆论的焦点。这个灰扑扑的工业城镇,似乎培养出了一名无与伦比的
杰出青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无声磨叽
2017-08-21 12:31:37 摘录
鲍威尔表现得很是出彩。在那些熟知伊拉克事务的行家听来,国务卿的演讲明显经过精心筹划,指向性非常明显。个中素材全部属实,却又经过特意选取。所有证据组合起来,正好能够达到目的——说明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动完全合乎情理。多年以后,鲍威尔本人回首这段往事,却显出了悔意。国务卿觉得,那次演讲算得上自己从政以来“最大的错”。鲍威尔觉得,布什政府某些高官心存“妄想”,加上情报部门工作不甚得力,促使自己犯下大错。其实,为了给国务卿准备那份讲稿,中央情报局的资深专家已经认真研究、反复讨论,花去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可以说,鲍威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在此之前,白宫方面的有关人员倒也为国务卿备下了一份演说资料,不过,那份资料错漏丛生,许多论断完全是捕风捉影。撰稿过程中,五角大楼特别计划处显然没有认真把关。未经证实的传言,也被他们写进了资料里。为了自己的声誉,鲍威尔谢绝了白宫方面的好意,转而向中央情报局求助。
结果还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无声磨叽
2017-08-21 12:28:11 摘录
2003年2月3日,这一天,扎卡维成了世界名人。国务卿鲍威尔的一席演讲,让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各国代表都知道了扎卡维这个人。鲍威尔此次演讲,是要阐释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合理性。这个议题,耗费了他整整75分钟。讲到61分钟的时候,鲍威尔讲到了扎卡维。他的第一句话是一句陈述句,但是这句本该陈述事实的话却同他75分钟的整个讲话一样—虽不算技术捏造,但是实质上却根本不能证明他企图阐明的论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3-02 22:47:03 摘录
这样的结局,还真是富有讽刺意味。对此,哈尼耶深表慨叹。美国人捧出这个默默无闻的扎卡维,原本只是想掩饰自己的战争行径。没想到,美方的无心插柳,造就了21世纪最为凶悍的一名宗教极端分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3-02 22:46:10 摘录
已当了作家的哈尼耶认为:“正是由于科林·鲍威尔的力捧,扎卡维才获得了巨大的名声。此前大家并不知道有扎卡维这么个人。不过,既然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国务卿都如此高看,那么此人肯定能力无边。他的“声望”即将超越国界,蔓延至整个阿拉伯世界。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阿拉伯半岛再到遥远的北非马格里布世界',扎卡维这个名字将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极端分子会更加踊跃投奔“基地”组织,只为了追随扎卡维的名号。”
马格里布世界(Maghreb):北非地理名称,包括如今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与摩洛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3-02 22:39:40 摘录
事情造成的负面效应,远不止于此。扎卡维本是个无名小卒,白宫方面仅凭一次演讲就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世界名人,成为所谓“伊斯兰运动”的英雄。他的画像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堂之上,在各国领袖的面前招摇显眼。现场的媒体人员纷纷打开电脑,想从网络上找出这位神秘人物的确切身份。后来,又有大量的纸媒记者和拍摄团队涌入约旦、寻求素材。每个自称认识扎卡维的人,都得到了接受采访的机会。宗教极端分子自幼生活的扎卡小镇,也成了舆论的焦点。这个灰扑扑的工业城镇,似乎培养出了一名无与伦比的
“杰出青年”。
这一切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3-02 22:38:15 摘录
最终,这次演讲不但玷污了鲍威尔的清誉,还给布什政府的名声带来了严重损害。所谓“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论断纯属无稽之谈,几乎让美国和众多盟友完全翻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7-03-02 22:34:51 摘录
鲍威尔表现得很是出彩。在那些熟知伊拉克事务的行家听来演讲明显经过精心筹划,指向性非常明显。个中素材全部属实,却又经过特意进取。所有证据组合起来,正好能够达到目的说明美国入侵伊拉克行动完全合平情理。多年以后,鲍威尔本人回首这段往事,却显出了悔意。国务卿觉得,那次演讲算得上自己从政以来“最大的错”。鲍威尔觉得,布什政府某些高官心存“妄想”,加上情报部门工作不甚得力,促使自己犯下大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作者的话
出场人物
地图
引子
卷一 扎卡维的崛起
第一章 什么样的人用眼神就可以掌控一切?
第二章 他是个真正的领袖
第三章 同样的问题还会卷土重来
第四章 演习已经结束
第五章 为了“基地”,也为了扎卡维
第六章 战争一触即发
第七章 现在,他已红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卷二 伊拉克往事
第八章 昔日的胜利,今日的败局
第九章 你们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第十章 我们正是要制造暴乱
第十一章 他们比“基地”组织更凶残
第十二章 屠场主人扎卡维
第十三章 了无希望的国度
第十四章 你抓得住他吗?
第十五章 这是我们的“9·11”
第十六章 大限将至
卷三 伊斯兰国
第十七章 人民希望推翻这个政权
第十八章 你说的那个“伊斯兰国”哪里?
第十九章 这个国家,由扎卡维奠基
第二十章 气氛开始改变
第二十一章 自此希望都已破灭
第二十二章 这叫部族革命
尾声
致谢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作者的话
出场人物
地图
引子
卷一 扎卡维的崛起
第一章 什么样的人用眼神就可以掌控一切?
第二章 他是个真正的领袖
第三章 同样的问题还会卷土重来
第四章 演习已经结束
第五章 为了“基地”,也为了扎卡维
第六章 战争一触即发
第七章 现在,他已红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卷二 伊拉克往事
第八章 昔日的胜利,今日的败局
第九章 你们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第十章 我们正是要制造暴乱
第十一章 他们比“基地”组织更凶残
第十二章 屠场主人扎卡维
第十三章 了无希望的国度
第十四章 你抓得住他吗?
第十五章 这是我们的“9·11”
第十六章 大限将至
卷三 伊斯兰国
第十七章 人民希望推翻这个政权
第十八章 你说的那个“伊斯兰国”哪里?
第十九章 这个国家,由扎卡维奠基
第二十章 气氛开始改变
第二十一章 自此希望都已破灭
第二十二章 这叫部族革命
尾声
致谢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作者的话
出场人物
地图
引子
卷一 扎卡维的崛起
第一章 什么样的人用眼神就可以掌控一切?
第二章 他是个真正的领袖
第三章 同样的问题还会卷土重来
第四章 演习已经结束
第五章 为了“基地”,也为了扎卡维
第六章 战争一触即发
第七章 现在,他已红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卷二 伊拉克往事
第八章 昔日的胜利,今日的败局
第九章 你们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第十章 我们正是要制造暴乱
第十一章 他们比“基地”组织更凶残
第十二章 屠场主人扎卡维
第十三章 了无希望的国度
第十四章 你抓得住他吗?
第十五章 这是我们的“9·11”
第十六章 大限将至
卷三 伊斯兰国
第十七章 人民希望推翻这个政权
第十八章 你说的那个“伊斯兰国”哪里?
第十九章 这个国家,由扎卡维奠基
第二十章 气氛开始改变
第二十一章 自此希望都已破灭
第二十二章 这叫部族革命
尾声
致谢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乔比·沃里克. 【精排】黑旗:ISIS 的崛起 (Kindle 位置 1934-1939). 中信出版社. Kindle 版本.
乔比·沃里克. 【精排】黑旗:ISIS 的崛起 (Kindle 位置 1900-1906). 中信出版社. Kindle 版本.
指出了正确答案。布雷默是占领军临时政府(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的最高长官,他这个职位直接得自布什总统的任命。在长官看来,约旦使馆爆炸案的祸首来自“伊斯兰护卫军”。布雷默表示,美军入侵之前,“护卫军”已在伊拉克东北部的偏僻山区活动多年。他的看法得到了情报界的佐证。美军情报人员发现,一些“护卫军”分子早已悄悄潜入伊拉克城市,预谋发起类似的武装袭击。
事发那一周,许多美国记者纷纷找到布雷默,想要知道他对于案件的意见。采访中,布雷默表示:“类似的灾难,将会变得屡见不鲜。凶手采用的爆破技术,此前我们在伊拉克国内见所未见。”
如今的哈尼耶,已经洗脱了宗教极端分子的身份,转行当了作家。他觉得:“正是由于科林·鲍威尔的力捧,扎卡维才获得了巨大的名声。此前,大家并不知道有扎卡维这么个人。不过,既然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国务卿都对他如此高看,那么此人肯定能力无边。他的‘声望’即将超越国界,蔓延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阿拉伯半岛再到遥远的北非马格里布世界,扎卡维这个名字将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极端分子会更加踊跃投奔‘基地’组织,只为了追随扎卡维的名号。”
这样的结局,还真是富有讽刺意味。对此,哈尼耶深表慨叹。美国人捧出这个默默无闻的扎卡维,原本只是想掩饰自己的战争行径。没想到,美方的无心插柳,造就了21世纪最为凶悍的一名宗教极端分子。
事情造成的负面效应,远不止于此。扎卡维本是个无名小卒,白宫方面仅凭一次演讲就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世界名人,成为所谓“伊斯兰运动”的英雄。他的画像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堂之上,在各国领袖的面前招摇显眼。现场的媒体人员纷纷打开电脑,想从网络上找出这位神秘人物的确切身份。后来,又有大量的纸媒记者和拍摄团队涌入约旦、寻求素材。每个自称认识扎卡维的人,都得到了接受采访的机会。宗教极端分子自幼生活的扎卡小镇,也成了舆论的焦点。这个灰扑扑的工业城镇,似乎培养出了一名无与伦比的
杰出青年。
“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