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

《黑旗:ISIS的崛起》全书分为“扎卡维的崛起”“伊拉克往事”和“伊斯兰国”三卷。当1999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意识到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乔比·沃里克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56
  • ISBN:7508668510
第九章 你们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 一叶飘零
    2018-05-16 15:29:39 摘录
    多 年 以 后, 一 些 中 央 情 报 局 官 员 回 首 那 段 往 事, 都 觉 得 有 些 不 可 思 议。 他 们 难 以 相 信 美 国 方 面 表 现 得 如 此 不 济, 竟 然 放 任 恐 怖 分 子 在 几 个 月 内 迅 速 坐 大。 扎 卡 维 这 个“ 孽 种”, 凭 借 着 一 阵 阵 和 风 四 散 开 来, 而 后, 他 又 有 幸 落 入 一 片 沃 野, 并 很 快 在 此 扎 下 了 根。 “历 经‘ 去 复 兴 党 化’ 的 伊 拉 克, 简 直 就 是 恐 怖 主 义 的 沃 土。” 里 切 尔 分 析 说,“ 占 领 当 局 的 不 作 为 就 好 像 阳 光 雨 露。 美 国 人 对 于 伊 拉 克 文 化 的 误 解, 仿 佛 阵 阵 和 暖 的 风。 有 了 这 样 的 好 年 景, 也 由 不 得 他 扎 卡 维 不 开 花。”

    乔比·沃里克. 【精排】黑旗:ISIS 的崛起 (Kindle 位置 2353-2357). 中信出版社. Kindle 版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声磨叽
    2017-08-22 08:52:20 摘录
    他还记得,那位美军军官突然出言轻蔑。在那人的口中,所有的伊拉克人似乎都有容纳恐怖分子的嫌疑,这一点,深深激怒了各位部族长老。一位长老立即出言反击。他把美军比作傀儡,只是为了艾哈迈德·查拉比( Ahmad Chalabi)而卖命。这个查拉比乃是什叶派政客,长期流亡国外。伊拉克境内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消息,布什正是从查拉比的口中得知的。
    “大家都清楚,你们是上了查拉比的当,才一头扎进伊拉克的!”一名长老指出。扎伊丹试图打打圆场,可是没用。双方再也谈不下去了。美国人
    变得越发轻慢,一名长老干脆猛砸桌子,随后拂袖而去。
    看着同伴站起身来,扎伊丹不觉心头一凉。他这才发觉,自己这群长袍加身的部落人士,和眼前这位穿着迷彩服的军人之间的鸿沟竟然如此之深。
    大家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没有互相沟通的能力。
    长老们打算离开。这时,扎伊丹觉得,有必要给军官留下一句临别赠语。
    “你们在伊拉克是待不下去的。”他告诉对方。
    烈火,正在慢慢燎原。扎伊丹很清楚这一点。他下定决心,不会去阻挡这团火焰。
    “那一刻,”长老事后回忆,“才是战争的开始一刻。”
    什叶派和逊尼派,掌权为什叶派,美军进驻伊拉克后,逊尼派族长曾经寻求过和平与联盟,后来不欢而散后,大部分逊尼派投入扎卡维门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声磨叽
    2017-08-22 08:34:17 摘录
    多年以后,一些中央情报局官员回首那段往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难以相信美国方面表现得如此不济,竟然放任恐怖分子在几个月内迅速坐大。扎卡维这个“孽种”,凭借着一阵阵和风四散开来,而后,他又有幸落入一片沃野,并很快在此扎下了根。
    历经‘去复兴党化’的伊拉克,简直就是恐怖主义的沃土。”里切尔分析说,“占领当局的不作为就好像阳光雨露。美国人对于伊拉克文化的误解,仿佛阵阵和暖的风。有了这样的好年景,也由不得他扎卡维不开花。
    对于扎卡维而言,伊拉克确是一个好地方。巴格达北部与西郊的那些破败村镇,是他得以发迹的“兴旺之地”。这里又被人称作“逊尼三角区”。三角区内的居民,对于美军入侵很是焦虑。很快,焦虑升级成了怨怼。慢慢地,一些人更是表现出公开的仇美情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5:56:07 摘录
    他还记得,那位美军军官突然出言轻蔑。在那人的口中,所有的伊拉克人似乎都有容纳恐怖分子的嫌疑,这一点,深深激怒了各位部族长老。一位长老立即出言反击。他把美军比作傀儡,只是为了艾哈迈德·查拉比而卖命。这个查拉比乃是什叶派政客,长期流亡国外。伊拉克境内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消息,布什正是从查拉比的口中得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5:53:14 摘录
    占领军夺去逊尼派的权力,转而把国政交到什叶派政治人物的手中。在扎伊丹看来,这些什叶派政客只能算作"匪徒与国贼”。他觉得,他们只是为了伊朗效命。他还认为,如今的巴格达已经成为什叶派武装人员驱逐逊尼派群众的劫掠场。而在扎伊丹的家乡,许多族人为求自保,只能躲在自行掘好的密室当中。而后,族人把藏身之地变成了根据地。他们依靠地利,袭击和骚扰临近的美军。对这样的情况,扎伊丹的感情很是复杂。不久,一个名字传道了族长的耳朵。扎伊丹听说,有个神秘的约旦人正在招兵买马。依附于他的人,都会得到一笔重金。扎伊丹本人倒没有投靠这个叫扎卡维的约旦人,不过,他的不少族人却选择追随此人而去。
    并未把别人的地盘当成应该好好对待的,于是简单、粗暴,最后自酿苦果,或者还拉上全世界一起陪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5:46:56 摘录
    尽管如此,扎伊丹对萨达姆的态度仍然有些矛盾。其实,他很欣赏萨达姆的强硬作风。私下里,他甚至赞颂过萨达姆对待西方的“不屈态度”。那样的态度,让他这样的逊尼派伊拉克人想起了光荣的往昔。有那么一阵,伊拉克曾经是一个强盛帝国的一部分,而巴格达更是整个世界的科学和文明中心。至于美国人,只是一群后起的自大分子而已。在扎伊丹等人行来,这些后起之秀并不了解伊拉克那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片土地曾经孕育出的种种文明文字、数学、天文、法律,美国人也是一无所知。今天的伊拉克,只是殖民者在地图上划出的一个区域。除了沙漠下的石油,这里似乎别无价值。但是,这个国家里的各个部族,都可以把历史追溯到那个曾经的辉煌时代。
    这一段关于当地人态度和感受地描述,作为中国人,应该相当地熟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5:37:23 摘录
    梅耶尔曾经两度在其给中情局的报告中警告过暴乱即将来临,但是却没能作为巴格达站的站长亲眼见证暴乱高潮的到来。早在11月10日,他就因为自己那篇措辞辛辣的报告而遭到解职,随后被召回了华盛顿。
    多年以后,一些中央情报局官员回首那段往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难以相信美国方面表现得如此不济,竟然放任恐怖分子在几个月内迅速坐大。扎卡维这个“孽种”,凭借着一阵阵和风四散开来,而后,他又有幸落入一片沃野,并很快在此扎下了根。
    仅仅说明美国人当年很愚蠢吗?整个战争发动的如此匆忙,战前未调查了解当地真实的民生问题、宗教矛盾,未制定任何有效的战后重建计划,完全不考虑当地实际,这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该做的?或者根本就是故意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1:52:09 摘录
    这样一个伊拉克,当然最合扎卡维的心意。一方面,没有任何强力机关可以管束他的言行,另一方面,他还借此招纳了不少得力的伙伴。曾在萨达姆军队中服役的上校与尉官,如今改为扎卡维卖命。一些人甚至得到赏识,成了“约旦人”的左膀右臂。有人为扎卡维提供住所,有人为扎卡维提供情报,还有人拿出武器金钱资助扎片维一伙。事后调查证实,扎卡维刺杀哈基姆所用的空军军火和炮弹外壳,就是得白萨达姆爆破部队人员的馈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1:49:13 摘录
    萨达姆政权垮台之后,伊拉克国内竟然出现了大规模的治安问题,这确实让美军始料未及。他们未能担起保境安民的责任,倒还可以归为不察之失。相比之下,美军迫不及待地解除了萨达姆军队的武装,还对复兴党分子集体下了党锢令,可算得上一种适得其反的错误。在萨达姆时代,人们都喜欢谋求一份公职,比如学校的校长,或者警察局的头目,一又比如情报机关的负责人。成为复兴党的一员,则是谋取这些公职的必要条₩。一位青年想要升入大学,也必须先加入复兴党。这样一来,复兴党自然是人丁兴旺。美军对于复兴党人的排斥,让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和宫僚一夜之间没了工作。接下来,两个棘手问题凸显出来:其一,由于本地的军警人员集体下岗,治安自然无法保证,不法活动愈加猖獗;其二,失去公了俸禄的伊拉克官员心怀怨愤。他们人数众多而且极易串联,不满之下,一股逆流渐渐形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7-03-03 10:40:11 摘录
    许多年过去了,一些中央情报局官员想起伊拉克战争前夜的经历仍然觉得万分惊讶。当时,他们发现,美国政府的战争准备非常仓促。萨达姆倒台之后,占领军又当怎样管理伊拉克这个国家?面对如此问题,华盛顿当局亳出计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