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梵高手稿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如保罗•高更与埃米尔•伯纳德。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
……
[ 展开全部 ]
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内容简介】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的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激情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编辑推荐】 ★ 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更准确、更紧凑。 ★ 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罕见画作手稿与草图——更震撼、更赞叹。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分章导读——更全面、更丰富。 ★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首发,全彩16开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吗?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2.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全新首发,全彩16开,不能错过梵高的每个细节。原书出版以来,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角度,广受读者好评,中文版对原书进行全面优化,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3. 编纂并未每章撰写导读的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安娜•苏,详尽介绍了梵高在各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艺术小白也没关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 收起 ]
作者:[荷] 文森特•梵高 [美] H. 安娜•苏 / 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88.00元
ISBN:429496729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部分 1882
冀北
2017-12-13 12:56:12 摘录
我告诉自己,我的志向无比明确,那就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此,就在这封信之际,我又画了一些新画。第一幅,一个播种的人。他是个魁梧的老头儿,高大的剪影镶嵌在黑暗的背景之中。远处,屋顶满是青苔的荒野小屋,云雀在空中掠过。这个男长得像只公鸡,刮得干干净净的面庞配上高鼻子尖下巴,小眼瘪嘴,长的腿穿着靴子。
接下来一幅,还是播种者。他穿着一身浅棕色的斜纹夹克和裤子,浅色的身影在黑土地的映衬下很显眼,土地的尽头是一排修剪过的柳树。他的形象与众不同,络腮胡、宽肩膀、五短身材,壮得像头牛,只有田地的劳作才能造就这样的身躯啊!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想象成长着厚嘴唇、宽鼻子的因纽特人。
还有,牧场上一个拿着大镰刀的割草人。他头戴棕色羊毛帽,衬着清澈的天空。
再接下来,是一个那种穿着短夹克、戴着大礼帽的老头子,在沙丘会常遇到的那种。他正提着一筐煤回家。
这组人物形象,都在劳作着,我认为这是保持这个题材最重要的一点。你肯定了解,有很多很多画是表现放松状态下人的美感,但这样的画太多了,远多于对人们劳作时的描绘。
画静态的人物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而表现行动则非常难。况上且在很多人看来,表现前者比其他主题更有吸引力。
但这种“吸引力”不应该掩盖真相,真正的生活中劳多逸少。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描绘真实的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48:09 摘录
绘画和写字感觉差不多。小孩学写字的时候就有那种感觉,觉得这像是项永远无法掌握的技能,看到校长写得飞快都能视为神迹。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掌握了这项技能。我真的觉得学画画也是这样的过程,总有一天,它就变得像写字一样自然,你需要在脑子里想好比例,学会观察它们,这样就可以随意将你看到的东西在纸上重现,无论大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38:24 摘录
你也许记得,上一封信里我提到,我去了一个土豆市场,画了好多素描才回家,真是太有意思了。然而,事实证明海牙人是这样对待画家的:一个小伙子,从我身后或是从窗户里,对着我的画一撮撮地吐嚼过的烟草,有时候真招人烦。不过,我并不因此沮丧,他们没什么恶意,只是完全不理解我,可能觉得我是个疯子,因为我画的那些线条,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可言。
我最近忙着画街道上的马。有时,我真想自己有一匹马来做模特。比如,昨天有人背后议论我:“瞧瞧,这算什么画家啊,居然画马的背面而不画正面。”真是笑死我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36:07 摘录
森林秋色已至,我也满心扑在这风景上。秋天有两方面特别吸引我。有时,在缄默的光线和朦胧的色调中,树干优雅而纤细,落叶凋零带来些许忧伤。
我也喜欢秋天更加强健粗犷的一面,比如,那种强烈的光线效果,打在正午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挖掘工身上。
我觉得,通过绘画,我能更好地感受和处理光线,这将为我的绘画创作增加一个全新的维度我感受到身体内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我深信,总有一天,这么说吧,到那时我每天都能画得很好,经常有好作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34:27 摘录
我怎样画画,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就坐在那儿,手拿空白的画板,对着眼前的景色,我看着这一切,告诉自己:这块空白的板子将会成为作品。如你所见,我完全被我自己的画吸引了。我醉心于色彩—虽然我直到现在才开始使用色彩,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从那幅海景的草稿你可以看到,有一种金黄色的、柔软的感觉,而在林中,是一种更清醒的、严肃的情绪。此生能感受到这种美,我深感欣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27:49 摘录
上周六,我完成了一幅梦寐以求的作品。
画的是一片开阔的绿地,点缀着一些圆锥形的草垛,一条沿着运河蜿蜒的煤渣路径直穿过草地。画面中央,远处的地平线上,太阳闪烁着火红的光芒。这种效果很难在那一瞬间就画好,但你可以看到构图。主要还是色彩和色调的问题,天空的色调光谱变幻无穷,首先是紫罗兰色的氤氲朦胧——红色的夕阳被暗紫色云层半掩着,为它镶上一道红色的亮边。靠近太的部分是朱红色的反光,红色之上则是一层黄色渐变到绿色,再往上是蓝色的阴影,也就是天蓝色,零星散布着的丁香色或灰色云朵,折射着落日的余晖。地面就像是一张间杂着绿色、灰色和棕色的挂毯,遍地丛生着不同的花纹图案,在这多彩的大地上,沟渠的水面波光粼粼,也让这挂毯充满了运动的感觉。
我还画了一大幅沙丘,用黏稠的颜料堆砌得十分厚重。
这两幅画,小幅的海景和土豆田,我相信没人会觉察这是我的第一批油画习作。
说实话,我自己也挺惊讶,我曾经以为,刚开始画油画可能会画得一无是处,过段时间才会慢慢提高,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它们看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真是让人惊喜。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在开始画油画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素描和透视绘画练习,
这让我能把我所观察到的事物更好地组织到画面中。
我沉浸在画画中,无法自拔,一刻也不愿放下画笔。
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超凡而强大的色彩感受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22:45 摘录
我得跟你说,绘画对我来说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陌生。恰恰相反,我深深地被它吸引着,绘画是如此有力的表达方式。同时,如果想表达款款柔情,只要在崎岖不平的土地上加上一抹轻柔的绿色,就够了。
毋庸置疑,我的画会越来越好,虽然确实还有欠缺之处,但我想通过这些初稿你已经感受到世界已与我相融,这足以证明我对自然的深切爱意我身体里跳动的是一颗画家的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19:33 摘录
不言而喻,很多人因为负担不起花销而放弃了艺术,而我却能一直画下去,对此我心存感激。我比别人起步要晚,为了赶上他们,我必须加倍努力。不过,
即使我再努力,如果没有你,我也得放弃。
我想和你说说我都买了些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18:31 摘录
我给你看的这幅画,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向你证明我没有原地踏步,我正在循序渐进地进步。对于我的作品的商业价值,我丝毫没有自命不凡。但如果时机恰当,它们却仍不如别的画家作品一样好卖,我会非常惊讶不管我的画什么时候会变得好卖,我都不太在意。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潜心创作,才是正道,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别人理解。在我看来,以销售为目的的创作是最不可取的,只会让爱好艺术的人反感。
我在这儿看到好多面家苦苦纠结于水彩和油画而无从下手,我就想告诉他们:朋友,问题在于你的草图。我很庆幸没有直接开始画水彩或者油画。
我敢保证,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在用透视法画素描时更加精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3 12:10:59 摘录
只要你带着爱与智慧工作,对自然和艺术真诚的热爱就会赋予你一副对抗世俗看法的铠甲。自然也是严苛的,或说是艰难的,但她永远不会背叛你而是永远给人以前进的力量。
这一切越来越让我觉得焕然一新,你会看得出,我再也不害怕用那些鲜艳的颜色了,鲜嫩的绿、柔和的蓝和千变万化的灰,因为自然界里没有任何种与灰色无关的色彩一一红灰色、黄灰色、绿灰色和蓝灰色。所有颜色调和的实质就是灰色。
我又去了一趟那个晾鱼棚,很显眼的地方是一个填满沙子的筐,筐子长着一片郁郁葱葱、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嫩绿的野生芜菁或者是刚发芽的油菜这些植物是用来防止沙土流失的。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只有小园子里有一点儿草,与其他季节的毫无生机相比,眼前这肆意而茂盛的绿意真是让人陶醉。
我希望你喜欢这幅画。它是开阔的广角构图,从村庄的屋顶之上远眺教堂的尖顶和沙丘,如此令人愉悦。这幅画的创作给我带来的乐趣简直无以言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2 12:51:35 摘录
我的前途顺利与否,我觉得,取决于我的作品而非其他。只要坚持下去仅靠愉悦地观察并且饱含爱意地如实描绘出小窗外的自然景致,我就会安静地打赢这场战争。对于其他杂务,即使有人来骚扰,我也可以保持漠然。我太热爱绘画了,不愿意为其他的事情分心。研究画面透视给我带来的乐趣,远胜于与人交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2 12:35:21 摘录
应该这么说,好的教养规范应该是关照到每一个人,基于每个有正当追求的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意义,有益处,而终极需求是为了使人们和谐共处而不被孤立。这就是我尽力在做的,我画画,不是要去惹恼他人,而是让他们觉得开心,让他们发现那些亟须关注但又被人忽略的事。
我无法接受,提奥,我怎么就成了一个粗俗、没有教养的怪物?好像我就活该被社会排斥,更有甚者,按照特斯蒂格的说法,“在海牙根本活不下去”。难道我深入绘画对象的生活,就是降低人格吗?难道我走近工人们,
走进穷人的房子或者请他们来我的画室,就是自轻自贱吗?我觉得这是我专业的一部分,只有对艺术毫无概念的人才会对我提出质疑。试间,《图画》周刊和《笨拙》周刊2的插画师们在哪里找的模特?难道
他们不要亲自到伦敦最穷困的街区找吗?你说是不是?
难道这些插面师生来就了解人?还是他们生活在所画的模特们中间,多年之后才真正地了解他们,感悟到人们未曾经意的,记录下人们已经忘却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冀北
2017-12-12 12:27:46 摘录
我很想把这些画留下来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当我画单独的人物时,总是带着画群像的视角,比如,把人物置于一个三等候车室、典当行或者房间里但是大幅的创作需要循序渐进,如果想要画一幅有三个裁缝的画,你得画过大约九十个裁缝,才能水到渠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7-10 16:12:34 摘录
如果把它命名为“穷人与钱”,这幅画会更有意义。实际上,对所有群像的创作来说都是这样。有时,思忖再三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意义,这些人对彩票的好奇和幻想对我们来说看似幼稚,而一旦人们换个方式去考虑就会觉得非常庄重:这些穷困潦倒的人们节衣缩食省下钱去买彩票,幻想着可以因此得到拯救、摆脱贫困、他们把这当作对现实悲惨境遇的反抗或者暂时忘却。
不止是艺术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流羽
2017-07-10 16:05:00 摘录
一个戴白帽的女人弯腰去捡枯枝,她的形象一下子就在红褐色的大地上突显出来。光投在裙子上,拉出一条阴影,一个男人的黑暗轮廓出现在灌木丛上。白色的软帽、肩膀的线条、女人的胸部在天空的背景中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这些人人物,真是绝妙而富有诗意。不仅如此,深邃的光影色调,让他们看起来像艺术家工作室里塑造出来的精美雕像。
真是美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接下来一幅,还是播种者。他穿着一身浅棕色的斜纹夹克和裤子,浅色的身影在黑土地的映衬下很显眼,土地的尽头是一排修剪过的柳树。他的形象与众不同,络腮胡、宽肩膀、五短身材,壮得像头牛,只有田地的劳作才能造就这样的身躯啊!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想象成长着厚嘴唇、宽鼻子的因纽特人。
还有,牧场上一个拿着大镰刀的割草人。他头戴棕色羊毛帽,衬着清澈的天空。
再接下来,是一个那种穿着短夹克、戴着大礼帽的老头子,在沙丘会常遇到的那种。他正提着一筐煤回家。
这组人物形象,都在劳作着,我认为这是保持这个题材最重要的一点。你肯定了解,有很多很多画是表现放松状态下人的美感,但这样的画太多了,远多于对人们劳作时的描绘。
画静态的人物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而表现行动则非常难。况上且在很多人看来,表现前者比其他主题更有吸引力。
但这种“吸引力”不应该掩盖真相,真正的生活中劳多逸少。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描绘真实的状态。
可言。
我最近忙着画街道上的马。有时,我真想自己有一匹马来做模特。比如,昨天有人背后议论我:“瞧瞧,这算什么画家啊,居然画马的背面而不画正面。”真是笑死我了。
我也喜欢秋天更加强健粗犷的一面,比如,那种强烈的光线效果,打在正午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挖掘工身上。
我觉得,通过绘画,我能更好地感受和处理光线,这将为我的绘画创作增加一个全新的维度我感受到身体内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我深信,总有一天,这么说吧,到那时我每天都能画得很好,经常有好作品。
从那幅海景的草稿你可以看到,有一种金黄色的、柔软的感觉,而在林中,是一种更清醒的、严肃的情绪。此生能感受到这种美,我深感欣慰
画的是一片开阔的绿地,点缀着一些圆锥形的草垛,一条沿着运河蜿蜒的煤渣路径直穿过草地。画面中央,远处的地平线上,太阳闪烁着火红的光芒。这种效果很难在那一瞬间就画好,但你可以看到构图。主要还是色彩和色调的问题,天空的色调光谱变幻无穷,首先是紫罗兰色的氤氲朦胧——红色的夕阳被暗紫色云层半掩着,为它镶上一道红色的亮边。靠近太的部分是朱红色的反光,红色之上则是一层黄色渐变到绿色,再往上是蓝色的阴影,也就是天蓝色,零星散布着的丁香色或灰色云朵,折射着落日的余晖。地面就像是一张间杂着绿色、灰色和棕色的挂毯,遍地丛生着不同的花纹图案,在这多彩的大地上,沟渠的水面波光粼粼,也让这挂毯充满了运动的感觉。
我还画了一大幅沙丘,用黏稠的颜料堆砌得十分厚重。
这两幅画,小幅的海景和土豆田,我相信没人会觉察这是我的第一批油画习作。
说实话,我自己也挺惊讶,我曾经以为,刚开始画油画可能会画得一无是处,过段时间才会慢慢提高,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它们看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真是让人惊喜。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在开始画油画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素描和透视绘画练习,
这让我能把我所观察到的事物更好地组织到画面中。
我沉浸在画画中,无法自拔,一刻也不愿放下画笔。
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超凡而强大的色彩感受力。
毋庸置疑,我的画会越来越好,虽然确实还有欠缺之处,但我想通过这些初稿你已经感受到世界已与我相融,这足以证明我对自然的深切爱意我身体里跳动的是一颗画家的心。
即使我再努力,如果没有你,我也得放弃。
我想和你说说我都买了些什么。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潜心创作,才是正道,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别人理解。在我看来,以销售为目的的创作是最不可取的,只会让爱好艺术的人反感。
我在这儿看到好多面家苦苦纠结于水彩和油画而无从下手,我就想告诉他们:朋友,问题在于你的草图。我很庆幸没有直接开始画水彩或者油画。
我敢保证,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在用透视法画素描时更加精准。
这一切越来越让我觉得焕然一新,你会看得出,我再也不害怕用那些鲜艳的颜色了,鲜嫩的绿、柔和的蓝和千变万化的灰,因为自然界里没有任何种与灰色无关的色彩一一红灰色、黄灰色、绿灰色和蓝灰色。所有颜色调和的实质就是灰色。
我又去了一趟那个晾鱼棚,很显眼的地方是一个填满沙子的筐,筐子长着一片郁郁葱葱、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嫩绿的野生芜菁或者是刚发芽的油菜这些植物是用来防止沙土流失的。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只有小园子里有一点儿草,与其他季节的毫无生机相比,眼前这肆意而茂盛的绿意真是让人陶醉。
我希望你喜欢这幅画。它是开阔的广角构图,从村庄的屋顶之上远眺教堂的尖顶和沙丘,如此令人愉悦。这幅画的创作给我带来的乐趣简直无以言表。
我无法接受,提奥,我怎么就成了一个粗俗、没有教养的怪物?好像我就活该被社会排斥,更有甚者,按照特斯蒂格的说法,“在海牙根本活不下去”。难道我深入绘画对象的生活,就是降低人格吗?难道我走近工人们,
走进穷人的房子或者请他们来我的画室,就是自轻自贱吗?我觉得这是我专业的一部分,只有对艺术毫无概念的人才会对我提出质疑。试间,《图画》周刊和《笨拙》周刊2的插画师们在哪里找的模特?难道
他们不要亲自到伦敦最穷困的街区找吗?你说是不是?
难道这些插面师生来就了解人?还是他们生活在所画的模特们中间,多年之后才真正地了解他们,感悟到人们未曾经意的,记录下人们已经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