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 出版社: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 定价:55.00元
  • ISBN:7532772322
第 七 章 怎样识别杏仁…………………………………………… 104
  •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20-03-03 11:08:23 摘录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豌豆。豌豆的种子(我们吃的豌豆)封闭在豆英里。野豌豆要发芽生长,就必须破荚而出。为了做到这一点,豌豆就演化出一种基因,能使豆英突然破裂,把豌豆弹射到地上。偶然产生突变的豌豆的豆英不会爆裂。在野外,这种产生突变的豌豆一直到死都是包裹在亲株上的豆荚里面,而只有这种能爆裂的豆荚才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但与此相反的是,人类能够收获到的唯一豆英可能就是留在植株上的那些不爆裂的豆荚。因此,一旦人类开始把野豌豆带回家去吃,立刻就产生了对这种单基因突变的选择。对同样不爆裂突变进行选择的例子还有兵豆、亚麻和罂粟。

    野生的小麦和大麦不是封闭在能够爆裂的荚子里,而是长在麦秆的顶端,麦秆能自动脱落,使种子落到能够发芽生长的地面上。一种单基因突变使麦秆不会脱落。在野生状态下,这种突变对植物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因为种子不能落地,就无法发芽生根。但这些产生突变的种子省力地留在秆子上可能是在等待人类来收获它们并把它们带回家。当人类接着种下了这些收获来的产生突变的种子后,农民又一次可以从这些种子的后代中得到所有产生突变的种子,收获它们,播种它们,而后代中未产生突变的那些种子就落到地上,而无法得到了。这样,农民就180度地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方向:原来成功的基因突然变得具有毁灭性了,而毁灭性的突变却变得成功了。10000多年前,这种对不脱落的小
    麦和大麦麦秆的无意识的选择,显然是人类对植物的第一个重大的“改良”。这个变化标志着新月沃地农业的开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20-03-03 11:02:30 摘录
    我们所栽种的植物的种子和它们的许多野生祖先的种子的另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在苦味。许多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防动物把它们吃掉,在演化过程中味道变苦而难以入口,或竟然有毒。因此,自然选择对种子和果实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果实好吃的植物让动物来撒播它们的种子,但果实里的种子必须很难吃。否则,动物就会把种子嚼碎,种子也就发不
    出芽来了。

    关于苦味的种子及其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化,杏仁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大多数野巴旦杏的种子都含有一种叫做苦杏仁苷的其苦无比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前面已提到过)在分解时产生了有毒的氰化物。如果有人竟会蠢到不顾野生杏仁苦味的警告而去吃它,那他就会因此而丧命。既然无意识驯化的第一阶段是采集可以吃的种子,那么对野
    生杏仁的驯化又是怎样达到这第一阶段的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星星过来看热闹
    2020-03-03 10:58:51 摘录
    关于想要沿途搭便车旅行的植物是怎样吸引动物的这个问题,可考虑一下野草莓的例子。当草莓的种子还没有成熟、不能马上播种时周围的果实是又青又酸又硬。当种子最后成熟时,果实就变得又红又嫩。果实颜色的变化成了一种信号,把鸫一类的鸟儿吸引来啄食果实然后飞走,最后吐出或随粪便排泄出种子。

    当然,草莓并不是有意要在种子准备好撒播的时候去招引鸟儿。也不是有意要去驯化草莓。相反,草莓是通过自然选择来演化的。末成熟草莓的颜色越青和味道越酸,在种子成熟前来吃草莓从而使种子遭到破坏的鸟儿就越少;成熟草莓的味道越甜和颜色越红,来撒播成熟种于的鸟儿就越多。

    其他无数的植物都有适合于让某些种类的动物吃并撒播的果实正如草莓适合于鸟儿一样,橡实适合于松鼠,芒果适合于蝙蝠,某些莎草适合于蚂蚁。这符合我们关于植物驯化的部分定义,因为祖代物在遗传方面的变化使它更有利于人类消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