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本书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管理就是让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陈春花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 ISBN:7111548787
第1章 什么是管理001
  • 欣茂
    2019-02-10 17:59:43 摘录
    所有的管理书籍都会告诉我们,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想管理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管理需要面对的是充满个性的人,而管理是门科学,就意味着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要符合管的规律。比如,如何看待人在管理中的位置,如何确定绩效,管理效率何产生,等等。对于管理规律的总结,很多人做过努力,我认为管理自规律中最有普遍意义的是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这一条作为管理的基本规律,是因为我们在管理中常常犯错误,就是忘了管理这一条基本的规律。大部分人都会评价管理、评价上司,更多的理者会坚持,必须对上司做出评价,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上司犯错误,就很可怕。我同意上司错误就会导致坏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先把这个法放一放,因为能够成为上司的人我们还是可以确信他的能力。问题什么我们会这样容易地质疑上司、质疑公司的规定,因为我们喜欢用对来评价管理。但是管理上的对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管理是要解决题,如果所有的证明你都是对的,但是管理结果不好,这样的证明是
    任何价值的。即便是我们证明自己正确、上司错误,也于事无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闲
    2018-09-22 17:09:14 摘录
    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私和贪婪的;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赖惰的。这个自私、贪婪、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德人,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
    作者认为在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在两种情况下应该优先考量品德,一是招聘,二是提拔。前者是因为招聘时价值取向比才能重要,后者是因为提拔的人是希望他能够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所以品德更重要。 而在日常考核和管理,才能会比品德更应该优先考量。因为管理的作用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闲
    2018-09-22 17:02:54 摘录
    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如果我们不理解管理应该是面对事情而坚持管人的话,一定是得不到管理效果。所以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而言,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界定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管理了。
    管理是管事,而非管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