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地点开某个App? ——这种使用习惯到底是如何养成的? ——为什么有些产品能让我们戒不掉,而其他的产品却不行? ——是否有什么秘诀能让用户对你的产品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尼尔·埃亚尔 [美]瑞安·胡佛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定价:49.00元
  • ISBN:7508668316
//第三章 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
  • 苏诗修
    2018-03-12 00:31:23 摘录
    今天有幸和一位说要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与跟着,讨论的内容,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这个动机,其实工作的区分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关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动机和一个生存必需行为的动机。 在进行生存行为的情况下,大家可能更多的是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需求和自己的经济实力,或者说能力。这个时候根本的动机就是生存,就不会考虑哦,快乐呀,痛苦啊,希望呀,恐惧呀,认同啊,排斥啊,等等这些东西了。 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讨论能够让自己思考得更多更广,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有关读书,有关学习,有关技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平常心
    2018-01-27 11:16:28 摘录
    思维会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判断,然而,这些判断有时候并不准确。贝尔在地铁站免费演奏时,几乎没有人驻足聆听。可同样的演出放在音乐厅,人们却不惜花高价去认真欣赏。
    环境效应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还会改变我们对快乐的感受。有人于2007年开展了一项研究,以期了解啤酒的价格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畅饮感觉。1研究中,被试者被要求坐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上品尝啤酒。仪器可以扫描到被试者大脑中不同区域的血流量。在被试者品尝啤酒时,研究人员会告诉他们每一种啤酒的价格。第一杯是每瓶5美元,然后依次上升,直至每瓶的价格达到90美元。有趣的是,啤酒的价格越高,他们喝得越开心。他们不仅坦承自己更喜欢高价啤酒,而且从仪器上看,他们大脑中负责愉悦感的区域出现了更强烈的波动,这与其心理感受完全吻合。几乎没有一个被试者发现,他们自始至终喝到的,都是同一种啤酒。这项研究表明,就算不存在任何客观差异,人们还是会因为预知的信息对产品产生判断误差。
    好比,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也许本质上,消费者并没有得到非常多的实惠,但是整个大环境让人以为自己不买就是少占了便宜。 有些商品就是标榜自己有腔调,为那些有逼格的人服务。其实吧,买的人开心,卖的人更开心。 理性消费,要理性消费! 和前面的稀缺效应一样,也是一种促销手段,限时秒杀、折扣,也都是。 在用户具有使用或者消费能力的前提下,用一点小心思,可以刺激用户的使用动机,提高用户的使用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YOYO_lovely
    2017-10-24 20:44:44 摘录
    福格行为模型公式B=MAT 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动机决定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简化或优化行为步骤让用户更容易轻松驾驭,具备了能力才能跨越行动线;动机和能力需要先解决能力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马善东
    2017-08-03 23:27:2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马善东
    2017-08-03 22:41:57 摘录
    凡是能够让用户以最简便的方式享用到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用户使用率最高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孟巖
    2017-07-05 08:19:27 摘录
    简洁性所包含的6个元素6,即影响任务难易程度的6个要素,它们是:
    1.时间—完成这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2.金钱——从事这项活动所需的经济投入
    3.体力—完成这项活动所需消耗的体力。
    4脑力一一从事这项活动所需消耗的脑力。
    5.社会偏差—他人对该项活动的接受度。
    6.非常规性—按照福格的定义,“该项活动与常规活动之间的匹配程度或矛盾程度”。
    好产品,关键还在于对用户的深入洞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孟巖
    2017-07-04 08:18:43 摘录
    福格博士认为,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不外乎三种:
    第一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第二种,追求希望,逃避恐惧;
    第三种,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他指出,所有人的行动都受到这三组核心动机的影响,每一组中的两个要素就像是杠杆的两端,其上下摆动的幅度会导致人们做出某种举动的可能性相应地增加或者减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孟巖
    2017-07-04 08:14:14 摘录
    斯坦福大学说服技术研究实验室的主任福格博士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充分的动机;
    第二,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
    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7-06-24 18:03:42 摘录
    爱德华·德西博士是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自我决定论”的开创者,他对动机的定义是:行动时拥有的热情。

    虽然心理学界对于“何为动机”这个话题各执一词,但是福格博士认为,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不外乎三种。

    第一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第二种,追求希望,逃避恐
    惧;第三种,追求认同,逃避排斥。他指出,所有人的行动都受到这三组核心动机的影响,每一组中的两个要素就像是杠杆的两端,其上下摆动的幅度会导致人们做出某种举动的可能性相应地增加或者减少。
    动机是什么?动机是行动时拥有的热情。而人们通常对什么最拥有热情?除了逃避饥饿、追求性等本能式的东西,那三种可能是人们在精神上的动机类型。逃避痛苦、逃避恐惧、逃避排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丸子
    2017-06-12 18:06:11 摘录
    1.触发提醒你采取行动,而动机泽决定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 2.就算触发生效,动机强烈,用户仍常常不按设计者死样前进,就是因为用户没有能力轻松自如使用产品。 3.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4.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非常规性六个因素会对用户的能力产生影响。 5,启发发指我们借助认知经验对事物做出快速判断,产品设计者可以从上千种启发中选择一些获取灵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高崇敬
    2017-06-09 23:19:29 摘录
    牢记并分享
    行动是上瘾模型的第二个阶段。
    行动是人们在期待酬赏时最直接的反应。
    根据福格博士建立的行为模型:
    1.要促成某种行为,触发、动机和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2.要增加预想行为的发生率,触发要显而易见,行为要易于实施动机要合乎常理。
    3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4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非常规性等六个因素会对用户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还会因人因地而异。
    启发法是指我们借助认知经验对事物做出快速判断。产品设计者可以从上千种启发法中选择一些来获取灵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
    现在开始做
    参考你在上一章“现在开始做”环节的答案,完成以下练习
    假设你是用户,想象一下自己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产品或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是感受他们的内部触发,最后想象他们期待的结果。在获得酬赏之前,用户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这个过程与本章列举的例子中呈现的简单性有什么不同?与竞务手相比,你的产品或服务有何特色?
    是什么原因限制了用户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而这一行为有可能变成他们的习惯?
    时间
    金钱
    体力
    脑力
    社会偏差
    非常规性
    构想三种可验证的,能使用户更易于完成预期任务的方法
    考虑如何利用启发法来更轻松地促成用户的某种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高崇敬
    2017-06-09 23:03:52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高崇敬
    2017-06-09 23:00:10 摘录
    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这一行于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福格行为模型何以用公式来呈现,
    即B=MAT。
    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要想使人们完成特定的行为,动机、能力、触发这三样缺一不可。否则,人们将无法跨过行动线”,也就是说,不会实施某种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Paul Hua
    2017-06-09 20:00:57 摘录
    这种进步验证了豪普特利的观点:当你使用某个产品时所需花费的步骤(在上述例子中,这个步骤指的是接入网络、登录网页)能被缩减或是优化时,用户使用它的频率就会增加。
    减少步骤是对的,但是不是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理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的,但是这个例子是不对的。用户使用量少是因为价格,而不是因为步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ONG
    2017-06-08 00:00:07 摘录
    第三章
    1.能够成为某些人行为动机的东西未必适用于另一些人,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 细分市场。在众多的消费者群体中,有些人会与另一些人有着很多大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就会导致出现不同的群体,他们成为一个细分市场。这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精细化营销,它同样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对应的营销方案。说到底,还是需要多做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啊,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实现效果最大化。
    2.影响任务难易程度的6个要素: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和非常规性。
    3.研究证明,当产品数量由少变多时,它在人们心中的价值会降低。对于这句话,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产品数量增多的时候,它在人民心中的价值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会降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