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南渡北归1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
……
[ 展开全部 ]
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南渡北归. 南渡》(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 北归》(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南渡北归.离别》(增订本)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 收起 ]
作者:岳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CNY 62.00
ISBN:754047210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序 章 烽火照京都
Act龙
2018-03-06 01:22:07 摘录
陈寅恪原是奔李庄而来,最终却舍李庄而去。自此,一代史学大师失去了李庄,李庄失去了这位三百年才得一见的大师。而史语所同人与陈寅恪之间的交往也如滚滚长江中游走的鱼,渐行渐远,直至冲出三峡汇入大海的那一刻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
第一卷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Act龙
2018-03-05 23:07:11 摘录
陈寅恪居住的靛花巷青园学舍临近昆明城北门,联大教室则位于昆明文林街,每逢上课,陈寅恪都需步行一里多路到校。此时他的右眼视网膜剥离,仅剩左眼视
力勉强看书授课。陈氏仍像当年在清华园一样,每次上课都用一块花布或黑布,包着一大包书向教室匆匆走来,至时满头是汗,却从不迟到。有学生不忍见一只眼睛已盲的史学大师如此辛苦劳累,主动提议每到上课时前去迎接,并帮助拿书,遭到婉拒。据一位学生回忆:“陈先生上课一丝不苟,多数时候先抄了满满两黑板资料,然后再闭上眼睛讲。他讲课总是进入自我营造的学术语境或历史语境,似乎把世事都忘得一干二净。某日,第一只脚甫踏入门,距离黑板尚远,陈师即开始讲述,谓上次讲的……随即走近桌旁,放置包书之包袱,就坐于面对黑板、背朝学生之扶手椅上。讲述久之,似发觉座位方向不对,始站起身搬转坐椅,而作微笑状。有时瞑目闭眼而谈,滔滔不绝。”
羡慕学生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yfu黄逸夫
2017-08-19 15:25:24 摘录
一个是蓄谋已久,一个是最终奋起;一个旨在毕其功于一役,一个做好了苦撑待变的准备。从“九一八”到“七七”的将近6年间,中国政府尝试了一切以非军事手段化解冲突的方式,最终无一奏效。“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然而日本和政客永无止境的贪欲,最终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逼到了最后关头。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决心用血肉筑起新的万里长城。
这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当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至此终于到来。
读杂志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yfu黄逸夫
2017-06-18 12:58:48 摘录
这是1922年,王国维的知己,也是陈寅恪的师辈人物,清末著名诗人与学者沈曾植去世时,王国维为其撰写的挽联,其悲恸怆怀之情溢于言表。当王国维纪念碑在清华园落成后,陈寅恪再以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大心愿,以明晰的哲理与深邃的思想,为其书写了光照千秋、永垂不朽的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鸣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慌乱大逃亡_019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_026
大师云集清华园_030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_041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_075
从北大到柏林_080
狭路相逢_088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_105
从殷墟到龙山_111
人类星光闪耀时_117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_123
第四章 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_137
华北沦陷_141
炸弹落到梁家_146
清溪阁醉别_153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_163
跑警报的日子_175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_183
九州遍洒黎元血_189
第六章 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_213
胡福林神秘出走_217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_226
滇川道上的行旅_232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_245
自立山头的甘苦_250
何处觅安居_256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_263
梅贻琦在李庄_271
一场特殊的考试_282
第九章 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_301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_310
老金千里走单骑 _319
第十章 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_335
梁思永患病之因_340
在困境中突围_347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_363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_367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_372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燏_383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_394
发掘彭山汉墓_405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_415
天涯涕泪一身遥 _419
由长沙到蒙自_428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_447
北归端恐待来生_456
别了,蒙自_467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_477
鸡犬飞升送逝波_484
残剩河山行旅倦_495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慌乱大逃亡_019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_026
大师云集清华园_030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_041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_075
从北大到柏林_080
狭路相逢_088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_105
从殷墟到龙山_111
人类星光闪耀时_117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_123
第四章 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_137
华北沦陷_141
炸弹落到梁家_146
清溪阁醉别_153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_163
跑警报的日子_175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_183
九州遍洒黎元血_189
第六章 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_213
胡福林神秘出走_217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_226
滇川道上的行旅_232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_245
自立山头的甘苦_250
何处觅安居_256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_263
梅贻琦在李庄_271
一场特殊的考试_282
第九章 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_301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_310
老金千里走单骑 _319
第十章 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_335
梁思永患病之因_340
在困境中突围_347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_363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_367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_372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燏_383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_394
发掘彭山汉墓_405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_415
天涯涕泪一身遥 _419
由长沙到蒙自_428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_447
北归端恐待来生_456
别了,蒙自_467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_477
鸡犬飞升送逝波_484
残剩河山行旅倦_495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慌乱大逃亡_019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_026
大师云集清华园_030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_041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_075
从北大到柏林_080
狭路相逢_088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四巨头聚会_105
从殷墟到龙山_111
人类星光闪耀时_117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_123
第四章 流亡岁月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_137
华北沦陷_141
炸弹落到梁家_146
清溪阁醉别_153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_163
跑警报的日子_175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_183
九州遍洒黎元血_189
第六章 又成别离
小酒馆奇遇_213
胡福林神秘出走_217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_226
滇川道上的行旅_232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_245
自立山头的甘苦_250
何处觅安居_256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庙堂之困_263
梅贻琦在李庄_271
一场特殊的考试_282
第九章 似水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_301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_310
老金千里走单骑 _319
第十章 大爱无言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_335
梁思永患病之因_340
在困境中突围_347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李济的哀伤_363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_367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_372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一代才女曾昭燏_383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_394
发掘彭山汉墓_405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三百年来一大师_415
天涯涕泪一身遥 _419
由长沙到蒙自_428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对花还忆去年人_447
北归端恐待来生_456
别了,蒙自_467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炸弹下的书生们_477
鸡犬飞升送逝波_484
残剩河山行旅倦_495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力勉强看书授课。陈氏仍像当年在清华园一样,每次上课都用一块花布或黑布,包着一大包书向教室匆匆走来,至时满头是汗,却从不迟到。有学生不忍见一只眼睛已盲的史学大师如此辛苦劳累,主动提议每到上课时前去迎接,并帮助拿书,遭到婉拒。据一位学生回忆:“陈先生上课一丝不苟,多数时候先抄了满满两黑板资料,然后再闭上眼睛讲。他讲课总是进入自我营造的学术语境或历史语境,似乎把世事都忘得一干二净。某日,第一只脚甫踏入门,距离黑板尚远,陈师即开始讲述,谓上次讲的……随即走近桌旁,放置包书之包袱,就坐于面对黑板、背朝学生之扶手椅上。讲述久之,似发觉座位方向不对,始站起身搬转坐椅,而作微笑状。有时瞑目闭眼而谈,滔滔不绝。”
一个是蓄谋已久,一个是最终奋起;一个旨在毕其功于一役,一个做好了苦撑待变的准备。从“九一八”到“七七”的将近6年间,中国政府尝试了一切以非军事手段化解冲突的方式,最终无一奏效。“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然而日本和政客永无止境的贪欲,最终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逼到了最后关头。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决心用血肉筑起新的万里长城。
这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当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至此终于到来。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鸣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