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请停止无效努力
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成功源于持续有效的努力 停止无效努力,让你的付出有所成就 帮助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成功的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让人生少走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
……
[ 展开全部 ]
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本书从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努力的正确模 式。书里所讲的关于努力的方法与思路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书中提供的科学以及便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结合每篇文章的后续练习好好实践。最终将会彻底颠覆一个人过去的思维认知。从而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
[ 收起 ]
作者:孙圈圈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51264675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吉树雪
2020-06-19 10:55:2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吉树雪
2020-06-19 10:43:35 摘录
元认知,是对于认知的认知。 筹划: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分析出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个行业的重点看其宏观环境,如何盈利,人才市场等。并据此制定计划,与什么人聊天,如何寻找资源,大概什么时间去做? 选择: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可以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筛选出关键要素,并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淹没在所有信息中。 联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原有经验相关联。 调整:分析与理解新知识,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 追踪:能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明确局限性,不会生搬硬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吉树雪
2020-06-19 10:36:29 摘录
成人选择学习内容的原则 1.有用,对我们现阶段有用。如果是长期有用的,需要找出短期价值场景;大的学习内容需要拆分出有用的组成部分。并非一股脑全盘接受。 2.匹配,和我们的经验背景相匹配,不会太粗浅,也不会太深奥。 3.参与,说教式学习最好不要参与 4.应用,可以应用到行动中去的,跟我们的工作生活相结合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吉树雪
2020-06-19 10:30:47 摘录
做一件事情能够持续且快乐,需要满足三点,喜欢,擅长,有价值。 1,我们喜欢这个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本身 2,我们能够学得好,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 3,这种学习能够帮我们带来价值。 所以快乐有效的持续学习,应该满足: 1.按需学习,学习的东西是否对现阶段有价值? 2.调整心态,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喜欢他 3.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风格,并且调整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正确犯错。人类的大脑是从犯错中学习的,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决定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20 21:31:10 摘录
精彩提炼》》》
1、技术和互联网如此发达,所以我们的学习,应该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而更多的是探索未来的能力;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2、从学习来说,分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类学习。这三类内容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就会出现如下误区:
误区一: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误区二: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误区三: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3、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4、建立知识体系的步骤: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后续练习》》》 花两周的时间练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1、选取一个领域,最好是与工作相关的,并且是你有所积累的领域,通过请教资深人士、翻阅经典书籍或其他方式,找到一个知识架构。 2、针对这个架构,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看是否可以纳入到此架构中,如果不能,则对该架构进行修正,变成自己可用的初步架构。 3、在 Evernote或者其他应用软件中,建立三个文件夹,第文1件夹是日常信息,第二个文件夹是整理信息,第三个文件夹是知识体系,然后把第2步中的知识架构放入第三个文件夹。 4、接下来一周,看到任何文章、想到任何知识等,全都记录及整理在Evermote相应的地方。不仅包括这一周新学的知识,也包括能够想起来的从前的知识。 5、在接下来一周,遇到任何问题,就回到体系中去找答案。记住,即便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也需要回到体系中,用其中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20 21:29:04 摘录
实际上,这本书里都很少说工具,我一直认为,工具从来不是最大的障碍,倘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论,你自然会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但假如我们只会工具,却不懂得方法论,那工具也发挥不了作用。
工具很容易学,比如画思维导图、用各种记笔记的应用软件,这些会给你成就感,但也会有错觉,让你觉得会用工具就真的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任何知识体系,都不会像工具那样,看个说明书就能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45:06 摘录
方法五,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很多人都觉得:我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思路?为什么有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轻易举一反三地解决很多问题?
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那么,如何让知识和问题链接起来呢?答案是:二者都向对方靠。
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你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思考的话,以后你真的遇到这个问题,就能回忆起,可
以用什么知识解决了。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如果能够常常做这些“向两边靠近”的思考,不仅能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还会逐渐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它们不再是割裂的众多点,而是可以放在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41:44 摘录
方法四,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现在,我们有了架构,那么如何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内容呢?
我建议的一个方法是: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用什么软件都无所谓。
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某个应用,比如Evernote里面(如果你在上一步中也是用 Evernote,那你需要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文件夹。
用这种方式,即便是碎片化信息,也能够进入到知识体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39:04 摘录
方法三,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你可能会说: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我用啊。是的,所以,在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上面提到关于组织设计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影响因素来建的,实际上,也可以按照流程来建。过去,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常常是一下子建全套体系,所以用流程是合适的。但后来,很多企业更多是问题导向
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影响因素就是更合适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32:17 摘录
方法二,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可能会想:在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我要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架构?答案是: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
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大学里面学的一些课程,好像听懂了然而好像又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各门专业课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解决问题的。
教材占很大的原因,如果你不读本校老师编撰的教材,而是去读一些经典教材,比如经济学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心理学看津巴多的(理学与生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高质量信息的传用。
那么,在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的信息源呢?答案是: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专家:你摸索数月而不得入门,可能还不如专家跟你讲1个小时收获更大,因为他/她研究很多年了。通过专家跟你讲,你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至于说,去哪里找专家,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还有不少付
费咨询的互联网产品,只要领域不冷门,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专业网站:如果你找不到专家,那你还可以在知乎、Google、Quoa、 Wikipedia或者其他靠谱的网站,找到相关领域的信息。
经典书:你可能会喜欢读科普类、趣味性的文字,然而,如果你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小问题,而是真的想系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那么,经典教材不读,就很难建立起架构。一方面,趣味书籍往往选取某个细分角度,
无助于你认识全貌,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趣味性,必然在一些难懂的知识上进行模糊处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23:56 摘录
那么,如何建立出这种知识体系呢?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学习的东西不能用到,你会没有动力去学,而且就算学了也很快会忘记。比如,此前我的本职工作是咨询,咨询领域是组织设计,业余时间开公号,研究个人提升方法论,所以我就会有两套知识架构在脑海里,任何知识进来就自动在脑海中,笔记里补充到以下模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15:42 摘录
误区3: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比如,我们学开车,教练跟你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解释了刹车、油门、档位,这些都是知识。然而如果你没有学会开车,不具备开车的技能,那这些知识完全没有用处。
再比如,我在结构化思维里面讲过MECE原则,我们很多人也知道MECE原则,可并没有在说话和思考的时候用上它、让它成为自己思维的部分,那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仍然没用。
所以说,有些知识可以只是知道就好,比如“牛奶是白的”,然而大多数知识,就像如何开车、MECE原则这样,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而且,这种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学得越多,只会让你信息过载、浪费时间、感到挫败,倒不如,就选择一个知识去学习,将它真正变成你的一部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13:57 摘录
误区2: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
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就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
虽然“道、术、器”,“道”在最前,然而,“道”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什么用?
我们很多时候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11:03 摘录
误区1: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要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倘若你能够知道,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无外乎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就不会有上述情况。
一方面,你能够按照这三方面对信息进行归类,而研究表明,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其实是无限的,只是零散信息太多,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调用,而分类之后就可以方便调用了。所以,这样分类之后,你不会感到信息量太大。
另一方面,你也不会再有这种信息饥渴,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完全可以自己推出上面那些小技巧,比如,做一个提升信心的姿势是为了给客户信心,介绍公司的牛X是为了证明公司能力,而多提问呢,则是确信我们
的产品/服务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碎片知识饥渴,或者明明有很多这个领域的知识,但遇到问题还是无从下手,你就该知道,不能再吸收零散信息,而必须要建立知识体系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韩同志
2017-06-19 22:04:48 摘录
误区1: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误区2: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误区3: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
我眼中的圈圈
序言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
——觉得自己没天赋,是因为你没方法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
——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确定义问题,减少无用功
——认清六个问题,节省80%的无用功
“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清晰的思维不是无法培养的
跳出固有思维
——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立场”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言
——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如何愉快地闲聊
——聊天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说事实不如讲故事
——你很难说服人,是因为你没用这个套路
拓展弱联系
——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非来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职业规划应规划什么
——90%的人不会做职业规划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像企业一样,给自己做规划
主副业选择
——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价值 平台高度
——借助平台的正确姿势
抓住机会,才能弯道超车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来提升个人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生阻碍你
努力和结果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错误意识
——如何才能不做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别给自己贴标签
——长期的标签将成为一个自证预言
第七章 回归真实的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义
——情商不只是对别人,更多是对自己
如何应对自己的功利心
——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
如何与性格“缺陷”和平相处
——性格很难改变,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
我眼中的圈圈
序言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
——觉得自己没天赋,是因为你没方法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
——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确定义问题,减少无用功
——认清六个问题,节省80%的无用功
“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清晰的思维不是无法培养的
跳出固有思维
——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立场”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言
——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如何愉快地闲聊
——聊天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说事实不如讲故事
——你很难说服人,是因为你没用这个套路
拓展弱联系
——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非来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职业规划应规划什么
——90%的人不会做职业规划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像企业一样,给自己做规划
主副业选择
——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价值 平台高度
——借助平台的正确姿势
抓住机会,才能弯道超车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来提升个人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生阻碍你
努力和结果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错误意识
——如何才能不做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别给自己贴标签
——长期的标签将成为一个自证预言
第七章 回归真实的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义
——情商不只是对别人,更多是对自己
如何应对自己的功利心
——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
如何与性格“缺陷”和平相处
——性格很难改变,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序
我眼中的圈圈
序言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
——觉得自己没天赋,是因为你没方法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
——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确定义问题,减少无用功
——认清六个问题,节省80%的无用功
“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清晰的思维不是无法培养的
跳出固有思维
——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立场”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言
——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如何愉快地闲聊
——聊天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说事实不如讲故事
——你很难说服人,是因为你没用这个套路
拓展弱联系
——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非来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职业规划应规划什么
——90%的人不会做职业规划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像企业一样,给自己做规划
主副业选择
——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价值 平台高度
——借助平台的正确姿势
抓住机会,才能弯道超车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来提升个人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生阻碍你
努力和结果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错误意识
——如何才能不做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别给自己贴标签
——长期的标签将成为一个自证预言
第七章 回归真实的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义
——情商不只是对别人,更多是对自己
如何应对自己的功利心
——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
如何与性格“缺陷”和平相处
——性格很难改变,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技术和互联网如此发达,所以我们的学习,应该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而更多的是探索未来的能力;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2、从学习来说,分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类学习。这三类内容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就会出现如下误区:
误区一: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误区二: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误区三: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3、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4、建立知识体系的步骤: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工具很容易学,比如画思维导图、用各种记笔记的应用软件,这些会给你成就感,但也会有错觉,让你觉得会用工具就真的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任何知识体系,都不会像工具那样,看个说明书就能会。
很多人都觉得:我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思路?为什么有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轻易举一反三地解决很多问题?
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那么,如何让知识和问题链接起来呢?答案是:二者都向对方靠。
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你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思考的话,以后你真的遇到这个问题,就能回忆起,可
以用什么知识解决了。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如果能够常常做这些“向两边靠近”的思考,不仅能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还会逐渐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它们不再是割裂的众多点,而是可以放在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
现在,我们有了架构,那么如何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内容呢?
我建议的一个方法是: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用什么软件都无所谓。
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某个应用,比如Evernote里面(如果你在上一步中也是用 Evernote,那你需要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文件夹。
用这种方式,即便是碎片化信息,也能够进入到知识体系。
你可能会说: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我用啊。是的,所以,在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上面提到关于组织设计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影响因素来建的,实际上,也可以按照流程来建。过去,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常常是一下子建全套体系,所以用流程是合适的。但后来,很多企业更多是问题导向
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影响因素就是更合适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可能会想:在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我要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架构?答案是: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
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大学里面学的一些课程,好像听懂了然而好像又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各门专业课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解决问题的。
教材占很大的原因,如果你不读本校老师编撰的教材,而是去读一些经典教材,比如经济学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心理学看津巴多的(理学与生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高质量信息的传用。
那么,在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的信息源呢?答案是: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专家:你摸索数月而不得入门,可能还不如专家跟你讲1个小时收获更大,因为他/她研究很多年了。通过专家跟你讲,你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至于说,去哪里找专家,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还有不少付
费咨询的互联网产品,只要领域不冷门,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专业网站:如果你找不到专家,那你还可以在知乎、Google、Quoa、 Wikipedia或者其他靠谱的网站,找到相关领域的信息。
经典书:你可能会喜欢读科普类、趣味性的文字,然而,如果你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小问题,而是真的想系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那么,经典教材不读,就很难建立起架构。一方面,趣味书籍往往选取某个细分角度,
无助于你认识全貌,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趣味性,必然在一些难懂的知识上进行模糊处理。
方法一,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学习的东西不能用到,你会没有动力去学,而且就算学了也很快会忘记。比如,此前我的本职工作是咨询,咨询领域是组织设计,业余时间开公号,研究个人提升方法论,所以我就会有两套知识架构在脑海里,任何知识进来就自动在脑海中,笔记里补充到以下模块。
比如,我们学开车,教练跟你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解释了刹车、油门、档位,这些都是知识。然而如果你没有学会开车,不具备开车的技能,那这些知识完全没有用处。
再比如,我在结构化思维里面讲过MECE原则,我们很多人也知道MECE原则,可并没有在说话和思考的时候用上它、让它成为自己思维的部分,那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仍然没用。
所以说,有些知识可以只是知道就好,比如“牛奶是白的”,然而大多数知识,就像如何开车、MECE原则这样,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而且,这种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学得越多,只会让你信息过载、浪费时间、感到挫败,倒不如,就选择一个知识去学习,将它真正变成你的一部分。
“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
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就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
虽然“道、术、器”,“道”在最前,然而,“道”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什么用?
我们很多时候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
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要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倘若你能够知道,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无外乎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就不会有上述情况。
一方面,你能够按照这三方面对信息进行归类,而研究表明,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其实是无限的,只是零散信息太多,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调用,而分类之后就可以方便调用了。所以,这样分类之后,你不会感到信息量太大。
另一方面,你也不会再有这种信息饥渴,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完全可以自己推出上面那些小技巧,比如,做一个提升信心的姿势是为了给客户信心,介绍公司的牛X是为了证明公司能力,而多提问呢,则是确信我们
的产品/服务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碎片知识饥渴,或者明明有很多这个领域的知识,但遇到问题还是无从下手,你就该知道,不能再吸收零散信息,而必须要建立知识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