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努力

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成功源于持续有效的努力 停止无效努力,让你的付出有所成就 帮助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成功的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让人生少走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孙圈圈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定价:38.00元
  • ISBN:7512646755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吉树雪
    2020-06-19 10:55:2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吉树雪
    2020-06-19 10:43:35 摘录
    元认知,是对于认知的认知。 筹划: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分析出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个行业的重点看其宏观环境,如何盈利,人才市场等。并据此制定计划,与什么人聊天,如何寻找资源,大概什么时间去做? 选择: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可以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筛选出关键要素,并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淹没在所有信息中。 联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原有经验相关联。 调整:分析与理解新知识,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 追踪:能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明确局限性,不会生搬硬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吉树雪
    2020-06-19 10:36:29 摘录
    成人选择学习内容的原则 1.有用,对我们现阶段有用。如果是长期有用的,需要找出短期价值场景;大的学习内容需要拆分出有用的组成部分。并非一股脑全盘接受。 2.匹配,和我们的经验背景相匹配,不会太粗浅,也不会太深奥。 3.参与,说教式学习最好不要参与 4.应用,可以应用到行动中去的,跟我们的工作生活相结合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吉树雪
    2020-06-19 10:30:47 摘录
    做一件事情能够持续且快乐,需要满足三点,喜欢,擅长,有价值。 1,我们喜欢这个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本身 2,我们能够学得好,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 3,这种学习能够帮我们带来价值。 所以快乐有效的持续学习,应该满足: 1.按需学习,学习的东西是否对现阶段有价值? 2.调整心态,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喜欢他 3.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风格,并且调整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正确犯错。人类的大脑是从犯错中学习的,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决定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20 21:31:10 摘录
    精彩提炼》》》

    1、技术和互联网如此发达,所以我们的学习,应该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而更多的是探索未来的能力;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2、从学习来说,分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类学习。这三类内容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就会出现如下误区:

    误区一: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误区二: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误区三: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3、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有知识架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4、建立知识体系的步骤: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后续练习》》》 花两周的时间练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1、选取一个领域,最好是与工作相关的,并且是你有所积累的领域,通过请教资深人士、翻阅经典书籍或其他方式,找到一个知识架构。 2、针对这个架构,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看是否可以纳入到此架构中,如果不能,则对该架构进行修正,变成自己可用的初步架构。 3、在 Evernote或者其他应用软件中,建立三个文件夹,第文1件夹是日常信息,第二个文件夹是整理信息,第三个文件夹是知识体系,然后把第2步中的知识架构放入第三个文件夹。 4、接下来一周,看到任何文章、想到任何知识等,全都记录及整理在Evermote相应的地方。不仅包括这一周新学的知识,也包括能够想起来的从前的知识。 5、在接下来一周,遇到任何问题,就回到体系中去找答案。记住,即便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也需要回到体系中,用其中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20 21:29:04 摘录
    实际上,这本书里都很少说工具,我一直认为,工具从来不是最大的障碍,倘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论,你自然会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但假如我们只会工具,却不懂得方法论,那工具也发挥不了作用。

    工具很容易学,比如画思维导图、用各种记笔记的应用软件,这些会给你成就感,但也会有错觉,让你觉得会用工具就真的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任何知识体系,都不会像工具那样,看个说明书就能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45:06 摘录
    方法五,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很多人都觉得:我明明学了很多知识,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没有任何思路?为什么有人学一个知识,就可以轻易举一反三地解决很多问题?

    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想不起用什么知识,是因为知识和问题之间是脱节的。那么,如何让知识和问题链接起来呢?答案是:二者都向对方靠。

    知识向问题靠: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你可以用来管理下属(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思考的话,以后你真的遇到这个问题,就能回忆起,可
    以用什么知识解决了。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如果能够常常做这些“向两边靠近”的思考,不仅能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还会逐渐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它们不再是割裂的众多点,而是可以放在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41:44 摘录
    方法四,在架构中填充知识

    现在,我们有了架构,那么如何在架构中填充知识内容呢?

    我建议的一个方法是:

    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用什么软件都无所谓。

    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某个应用,比如Evernote里面(如果你在上一步中也是用 Evernote,那你需要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另一个文件夹。

    用这种方式,即便是碎片化信息,也能够进入到知识体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39:04 摘录
    方法三,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

    你可能会说: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我用啊。是的,所以,在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上面提到关于组织设计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影响因素来建的,实际上,也可以按照流程来建。过去,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常常是一下子建全套体系,所以用流程是合适的。但后来,很多企业更多是问题导向
    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影响因素就是更合适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32:17 摘录
    方法二,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明确了学习目的之后,你可能会想:在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我要如何建立起这样的架构?答案是:通过高质量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

    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大学里面学的一些课程,好像听懂了然而好像又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各门专业课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解决问题的。

    教材占很大的原因,如果你不读本校老师编撰的教材,而是去读一些经典教材,比如经济学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心理学看津巴多的(理学与生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高质量信息的传用。

    那么,在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的信息源呢?答案是: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专家:你摸索数月而不得入门,可能还不如专家跟你讲1个小时收获更大,因为他/她研究很多年了。通过专家跟你讲,你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至于说,去哪里找专家,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还有不少付
    费咨询的互联网产品,只要领域不冷门,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专业网站:如果你找不到专家,那你还可以在知乎、Google、Quoa、 Wikipedia或者其他靠谱的网站,找到相关领域的信息。

    经典书:你可能会喜欢读科普类、趣味性的文字,然而,如果你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小问题,而是真的想系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那么,经典教材不读,就很难建立起架构。一方面,趣味书籍往往选取某个细分角度,
    无助于你认识全貌,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趣味性,必然在一些难懂的知识上进行模糊处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23:56 摘录
    那么,如何建立出这种知识体系呢?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

    当你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将来打算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学习的东西不能用到,你会没有动力去学,而且就算学了也很快会忘记。比如,此前我的本职工作是咨询,咨询领域是组织设计,业余时间开公号,研究个人提升方法论,所以我就会有两套知识架构在脑海里,任何知识进来就自动在脑海中,笔记里补充到以下模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15:42 摘录
    误区3: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比如,我们学开车,教练跟你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解释了刹车、油门、档位,这些都是知识。然而如果你没有学会开车,不具备开车的技能,那这些知识完全没有用处。

    再比如,我在结构化思维里面讲过MECE原则,我们很多人也知道MECE原则,可并没有在说话和思考的时候用上它、让它成为自己思维的部分,那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仍然没用。

    所以说,有些知识可以只是知道就好,比如“牛奶是白的”,然而大多数知识,就像如何开车、MECE原则这样,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而且,这种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学得越多,只会让你信息过载、浪费时间、感到挫败,倒不如,就选择一个知识去学习,将它真正变成你的一部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13:57 摘录
    误区2: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

    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就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

    虽然“道、术、器”,“道”在最前,然而,“道”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什么用?

    我们很多时候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11:03 摘录
    误区1: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你之所以会对这些碎片信息孜孜不倦、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要记住,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知识结构。倘若你能够知道,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无外乎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就不会有上述情况。

    一方面,你能够按照这三方面对信息进行归类,而研究表明,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其实是无限的,只是零散信息太多,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调用,而分类之后就可以方便调用了。所以,这样分类之后,你不会感到信息量太大。

    另一方面,你也不会再有这种信息饥渴,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完全可以自己推出上面那些小技巧,比如,做一个提升信心的姿势是为了给客户信心,介绍公司的牛X是为了证明公司能力,而多提问呢,则是确信我们
    的产品/服务能够匹配客户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碎片知识饥渴,或者明明有很多这个领域的知识,但遇到问题还是无从下手,你就该知道,不能再吸收零散信息,而必须要建立知识体系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韩同志
    2017-06-19 22:04:48 摘录
    误区1:知识零散化,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 误区2:只学价值观,忽略知识和能力 误区3:将知识与能力割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