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八万四千问
【内容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年来首部作品。“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 宗萨仁波切在《八万四千问》前言中写道:“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并没有把我当
……
[ 展开全部 ]
成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 书中所论,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热心寻求智慧的中国人最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认识佛教、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为舟楫,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 这本小书,将为人们解答所有问题。
[ 收起 ]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定价:45.00元
ISBN:780709739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001 认识佛教
小年糕
2019-12-28 06:53:29 摘录
①十四根本戒(英 Fourteen Root Samayas):又称“十四根本堕”( fourteen rooDownfalls)。为新译派( Sarma tradition)十四条主要的三昧耶,包括:(1)证毁全刚上师;(2)违犯佛陀的教言;(3)嗔恨金刚师兄:(4)舍弃对众生的意心;(5)舍弃愿菩提心或行菩提心;(6)诋毁经典与密续的教法;(7)为根器不成熟者宣说密法;(8)伤害自身身体;(9)舍弃空性;(10)与恶友为伴(11)对空性不起信解;(12)令信士对教法生厌;(13)违背三昧耶誓言;(14)
诋毁女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8:00:04 摘录
1.轮回真的存在吗?
轮回的意思是“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究竟是什么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呢?是无明①、行及其结果(根据十二缘起支的教法)—每一支创造下一支。作为结果,轮回以一种既有序又混乱的方式,如此生动地、痛苦地、触手可及而又多姿多彩地存在着。轮回以那种方式存在
着,就像一场噩梦。事实上,轮回的存在是如此系统以致我们甚至忘记了它是一个幻觉。轮回就是这样强有
力地存在和运转,所以这不是我们应该开玩笑的事情。①无明(英 Ignorance):看待有情众生及外在器世界的错误方式,即认为器情世
界为真实、独立、坚固和俱生的存在。②十二缘起(英 Twelve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s):广义上指轮回存在的过程。外在世界及有情众生被过去行为模式的习气以及习气与不协调的心理状态的相互作用推动,在痛苦中轮回,这个过程被认为依赖于十二个连续的支点,即十二缘起支( twelve links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包括:(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
生、(12)老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42:01 摘录
①轮回(梵 Samsara):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投生的循环,其性质是痛苦常和无明的。轮回也指凡夫被无明、二元分别、业和烦恼遮蔽心性的状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41:38 摘录
即便是有时善良而慈悲的人也会发现,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并充满耐心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我自认是很有耐心的,但巴黎的出租车司机以世界最差闻名,他们粗暴地对待乘客,好像搭乘是免费的一样。一天晚上我在巴黎坐出租车,开车的是位粗鲁无礼的司机。他开得很快,然后猛踩刹车,以致我受了伤。我很生气,失去了耐心,却不知
能做什么,我正好坐在后排,于是就地小便了。
所以,即便是像我一样,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也不
是一直都有耐心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27:49 摘录
6.用物质主义的方式来探索因缘会误导我们吗?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一点儿都不相信因缘,而是
只相信自己能够明显感知的物质的因缘。
所以他们相信,如果有很多钱,或者有个好丈夫或者晋升为高官,你就会幸福。但事实并不总是这样。很多有钱人没有时间欣赏金盏花的黄颜色;一个好丈夫可能有勃起障碍;一个有权有势的高官可能有具“壁橱
里的骷髅”①,日后将会回来缠扰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26:59 摘录
①法身(焚 Dharmala):字义为“实相之身”( Absolute or Truth Boc)。或佛后证悟的功德显示为佛的三身,即法身( Dharmala)、报身( Sambbosaka)和化身( Nirmanakaya)。此三身不仅相关于我们心识本质的三个面向,也相关于一切
现象。我们感知的外在事物为化身,其体性为报身,自性为法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17:04 摘录
①缘起(英 Interdependent arising/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一切现象皆各由其特殊因缘之聚集而生的自然法则。一切现象,皆非无因而显现,亦非由无因之造物主所创造。一切事物均完全依于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因缘,事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15:32 摘录
①胜义谛:真理分为二谛:世俗谛( Relative Truth)及胜义谛( Ultimate Truth)。世俗谛描述事物显现的相对性真理,胜义谛描述真实无谬的实相的绝对真理。这两个层面的真理在四大哲学流派及金刚乘中有不同的定义,渐进地深入并接近事物的实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06:39 摘录
希望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这本小书能发挥另外种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中国在不断改变。伴随着新形式的信息技术的传播,讽刺的是,过量的信息供给却使很多年轻人似乎比从前更加疏离。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日益激烈地挣扎着,为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一处容身之地—一不仅指一份好工作还包括找到一种办法来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谁。为了寻求身份认同,我们甚至听说数以千计的人去参与极端组织。因此,要指导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稳妥健全之地,有效信息就显得日益关键。希望书中的对话至少能够为
些满怀着热诚探索真理的人们开启大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年糕
2019-12-23 07:02:26 摘录
对我而言,这恰好证实了佛陀说过的话——无论我们人类发明了多少办法来让事物变得更简单易行、功能强大、可测度、可称量,无论我们做什么,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永远不会消失。事实上,我们在物质上越富有,
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就越强烈和凸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黄杏
2018-06-22 13:04:51 摘录
沉默的大多数/013
我认为,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
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缴纳税金,做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yebye1977
2018-06-02 14:56:35 摘录
许多人很难认识到轮回是苦,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投影总是透过希望的镜头来完成的。举个例子,即便我们确实正在遭受痛苦,我们依然相信事情会得到改善。然而有多少次,当我们解决了旧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但我们仍然怀有强烈的想法,认为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一个没有问题的地方安顿下来。
所以出离心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难。但是,如果我们拥有出离心,事实上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帮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家庭、朋友、财富,乃至小小的一茶。这是因为,一个有无常观的人每次品茶,都会像是品人生的最后一杯茶那样倍加珍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yebye1977
2018-06-02 14:52:15 摘录
5佛学中是怎么解释字宙起源的?
在非正式的对话中,通常我们能够讨论起源,也能够讨论终点。但是当你加上“宇宙的”、“最初的”、或“究竟的”这类词语的那一刻,换句话说,当你想知道“究竟的起源”和“究竟的终结”那刻,那么在佛学里,因为时间是相对的,所以没有“究竟的开始”和“究竟的结束”那样的事情。
这类对话变得非常复杂,因为你身处可讲、可听、可想、可描述的世界,却在尝试着去讲那些不可讲的,听那些不可听的,想那些不可想的,描述那些不可描述的。所以,当你试着讨论或思考那些不可讨论或不可思考的事情时,总是会出现问题。
此外,当我们讨论不可说或不可描述的事物时,就已经造成了一种神秘感,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事,只是简单的未经加工的真理。但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法直接看到真理本身,我们能尝试理解未经加工的真理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贴标签。这个悖论在伟大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被很好地表述为“名可名,非常名”,这表明我们人类热爱命名。
在佛教里,我们也给这种简单性,这种朴素、未经加工的真理贴了个标签,叫做“法身③”。你可以认为法身是神话般的、神秘莫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法身是一个简单的真理。
因为神秘有“很难”或者“不可理解或解释”的含义,使得法身看起来可能像是个神话。但事实是,法身甚至比“就在鼻子前面”离你更近。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那些问“什么是一切的起源”的人必须记住,有一个世俗谛(相对真理)的领域和一个胜义谛(绝对真理)的领域,他们不能身在世俗谛而期待一个胜义谛的答案,反过来也不行。
你拔着自己头发无法离开地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byebye1977
2018-06-01 08:11:19 摘录
那些相信万能力量的人相信一切都依赖其他人控制,而不在自己掌握;而那些只相信物质主义的人相信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这两种误解都会导致痛苦。
然而因缘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们总是不情愿去深层次地理解因缘。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地挖掘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这样的认知使我们更加接近佛教空性的概念。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叫做《罗生门》的日本电影,是黑泽明导演的作品,从不同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因为有不同的因和缘,所以没有一个故事是完全真实的。基本上这就是我们的情况。由此可以说明,缘起和空性是同义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3
次
+1
8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8-05-31 18:47:49 摘录
对于我来讲,宗教和科学同样是迷信。
科学的定义是:“围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的关于物理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结构与行为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智力上的和实用性的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教徒会非常肯定地说,佛教正是科学——两千五百年以前被教授的,通过对现象的系统研究、实验和观察而进行的科学。
重要的是,人们要知道,大约在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相对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时空是相对的。在科学世界对万能的造物主提出批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没有造物主上帝的存在。
佛教徒相信事物从不随机出现,而是总有着各自的因缘,这也肯定就是所谓当代科学世界的核心方法。我只是想说,在佛教里,关于因和缘的观察比当代科学更加深入、更加内在,因为和当代科学家不同的是,佛教徒的主要兴趣不在对外部现象的强调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0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023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051 关于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学修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187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20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229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0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023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051 关于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学修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187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20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229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0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023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051 关于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学修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187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20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229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诋毁女性。
轮回的意思是“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究竟是什么在不断地循环往复呢?是无明①、行及其结果(根据十二缘起支的教法)—每一支创造下一支。作为结果,轮回以一种既有序又混乱的方式,如此生动地、痛苦地、触手可及而又多姿多彩地存在着。轮回以那种方式存在
着,就像一场噩梦。事实上,轮回的存在是如此系统以致我们甚至忘记了它是一个幻觉。轮回就是这样强有
力地存在和运转,所以这不是我们应该开玩笑的事情。①无明(英 Ignorance):看待有情众生及外在器世界的错误方式,即认为器情世
界为真实、独立、坚固和俱生的存在。②十二缘起(英 Twelve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s):广义上指轮回存在的过程。外在世界及有情众生被过去行为模式的习气以及习气与不协调的心理状态的相互作用推动,在痛苦中轮回,这个过程被认为依赖于十二个连续的支点,即十二缘起支( twelve links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包括:(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
生、(12)老死。
能做什么,我正好坐在后排,于是就地小便了。
所以,即便是像我一样,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也不
是一直都有耐心的。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一点儿都不相信因缘,而是
只相信自己能够明显感知的物质的因缘。
所以他们相信,如果有很多钱,或者有个好丈夫或者晋升为高官,你就会幸福。但事实并不总是这样。很多有钱人没有时间欣赏金盏花的黄颜色;一个好丈夫可能有勃起障碍;一个有权有势的高官可能有具“壁橱
里的骷髅”①,日后将会回来缠扰他。
现象。我们感知的外在事物为化身,其体性为报身,自性为法身。
些满怀着热诚探索真理的人们开启大门。
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就越强烈和凸显。
我认为,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
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缴纳税金,做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所以出离心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难。但是,如果我们拥有出离心,事实上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帮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家庭、朋友、财富,乃至小小的一茶。这是因为,一个有无常观的人每次品茶,都会像是品人生的最后一杯茶那样倍加珍惜。
在非正式的对话中,通常我们能够讨论起源,也能够讨论终点。但是当你加上“宇宙的”、“最初的”、或“究竟的”这类词语的那一刻,换句话说,当你想知道“究竟的起源”和“究竟的终结”那刻,那么在佛学里,因为时间是相对的,所以没有“究竟的开始”和“究竟的结束”那样的事情。
这类对话变得非常复杂,因为你身处可讲、可听、可想、可描述的世界,却在尝试着去讲那些不可讲的,听那些不可听的,想那些不可想的,描述那些不可描述的。所以,当你试着讨论或思考那些不可讨论或不可思考的事情时,总是会出现问题。
此外,当我们讨论不可说或不可描述的事物时,就已经造成了一种神秘感,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事,只是简单的未经加工的真理。但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法直接看到真理本身,我们能尝试理解未经加工的真理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贴标签。这个悖论在伟大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被很好地表述为“名可名,非常名”,这表明我们人类热爱命名。
在佛教里,我们也给这种简单性,这种朴素、未经加工的真理贴了个标签,叫做“法身③”。你可以认为法身是神话般的、神秘莫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法身是一个简单的真理。
因为神秘有“很难”或者“不可理解或解释”的含义,使得法身看起来可能像是个神话。但事实是,法身甚至比“就在鼻子前面”离你更近。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那些问“什么是一切的起源”的人必须记住,有一个世俗谛(相对真理)的领域和一个胜义谛(绝对真理)的领域,他们不能身在世俗谛而期待一个胜义谛的答案,反过来也不行。
然而因缘不是很容易搞懂,所以人们总是不情愿去深层次地理解因缘。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地挖掘因和缘的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事实—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究竟的因和缘。这样的认知使我们更加接近佛教空性的概念。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叫做《罗生门》的日本电影,是黑泽明导演的作品,从不同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因为有不同的因和缘,所以没有一个故事是完全真实的。基本上这就是我们的情况。由此可以说明,缘起和空性是同义词。
科学的定义是:“围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的关于物理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结构与行为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智力上的和实用性的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佛教徒会非常肯定地说,佛教正是科学——两千五百年以前被教授的,通过对现象的系统研究、实验和观察而进行的科学。
重要的是,人们要知道,大约在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相对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时空是相对的。在科学世界对万能的造物主提出批评之前两千五百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没有造物主上帝的存在。
佛教徒相信事物从不随机出现,而是总有着各自的因缘,这也肯定就是所谓当代科学世界的核心方法。我只是想说,在佛教里,关于因和缘的观察比当代科学更加深入、更加内在,因为和当代科学家不同的是,佛教徒的主要兴趣不在对外部现象的强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