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问

【内容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年来首部作品。“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 宗萨仁波切在《八万四千问》前言中写道:“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并没有把我当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定价:45.00元
  • ISBN:7807097396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 太一
    2018-12-05 08:20:26 摘录
    我的老师们告诉我,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两种外相表现。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8:02:50 摘录
    关于年轻聪明的女士找不到丈夫的问题,我希望自己有个又好又简单的答案,但不幸的是我没有。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可以有很多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包括在想要独立和想要终生伴侣之间的明显矛盾。
    对于在努力寻找合适爱人的现代年轻女士,可能我唯一能给出的总体建议是不要太挑剔,并且要从宏观格局上来看待人生。记住被你接受成为伴侣的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心识,因此他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习惯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可能结婚三年后才会显现出来。
    你也应当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从婚姻中得到的是什么。你要一个孩子吗?婚姻是生产孩子的制造业吗?如果那是你的目标,既然如此,那你的丈夫是否听《第九交响曲》就不那么重要了。
    并且你应当问自己,这个男人是否会给你很多自由和空间,是否你也会给他自由和空间。我们很快会说我们会给对方空间,但多半我们不会。
    我们也应当不要太执着于和一个伴侣永远幸福地在一起。对这个理想愿望的执着经常会造成很多痛苦。
    在一个更加基本的层面,所有这些讨论都表明,轮回本质上是有缺陷的,为了让一些事情看上去行得通,某些其他的事情就进行不下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58:17 摘录
    所以这很复杂,表现得慷慨、大方和不自私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利益,以至于我们通常害怕公开表达我们的自私。假如我向我所爱的女孩子表白——“我爱你,因为你拥有很多我想要的或者想用的东西,并且我也愿意给你你想要的,希望作为回报,你也能给我这个或者那个。”如果你对一个人这样说,他或她一定会很生气。但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你会拥有一段真正好的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57:51 摘录
    乍看上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或许是普通的爱当中最不自私的形式。但这也是值得分析的,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是我们的财产和玩具,这是非常自私的。这就是为什么,从本质上来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复杂的。家庭给予孩子很多,但是没有人喜欢被当成财产一样地对待。孩子们的天线总是会微妙地捕捉到父母无意识发出的信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56:29 摘录
    自我总是扮演最邪恶、最聪明、最有欺骗性、最强大、最有破坏性的角色,但就爱情和关系而言,自我在它自己的游戏中是最成功的,因为所有人都上了它的当。区别大便和金子是很容易的,即便它们都是黄色的,你会知道该避免什么、该得到什么。但区别铜和金是难的,因为两者都是闪亮的,第一眼看上去它们很类似。
    爱情就有点儿像是那样。在普通的爱情里,看上去有很多的给予、理解、耐心、宽容和空间的营造。当你爱上一个特定的人,你甚至不会注意他吃饭时咀嚼的声音,那种声音平时可能让你厌烦得要死。恋爱很有欺骗性,因为它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自私,你甚至可以非常慷慨。当自我穿上爱情的铠甲,这一切让它变得如此聪明。
    习性在爱情和关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当然,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孤独,在自我的游戏——也就是爱情中,完全是个容易上当受骗的傻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53:35 摘录
    但最终来讲,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要远远超越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
    事实上,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对治抑郁,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对治抑郁并不是终极目标,但作为一种额外的收获,抑郁能够得到解决。有很多技巧可以采用,其中,静思与正念,特别是寂止和胜观,属于对治抑郁最为有效的方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50:46 摘录
    今天的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多抑郁症患者,肯定有很多原因。抑郁症的主要成因是,无意识情况下,有一种不确定性徘徊在你的心识深处,就是你并没有可确认的身份。当我们说“我”,即使我们对于自己说的是谁非常自信,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意识到,我们真的无法精确定位我们说的是什么。因为“自我”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努力用很多方式来证明我们自己和“自我”的存在——通过变得时尚、有教养、强壮,或者有时甚至是虚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47:30 摘录
    传统观念上,烦恼是一个基于错误感知或错误理解之上的心理因素——基本上就是,看到无常的事物却视之为永恒;看到很多的零件和粒子却视之为完整一体;看到相互依存的事物却视之为各自独立的存在;看到只能短暂存在的事物却认为它有个坚固的“自我”。传统上,这就是烦恼的本质,烦恼就是这样作用的。
    但在究竟意义上,正如寂天菩萨非常精妙地表达的那样——烦恼的本质恰是智慧。当烦恼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烦恼——一种以误解本质为基础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时,就像水以冰的形态在起作用一样,它被冰冻成关于恒常、固态、独立和自我的固定的观念。但如果没有了误解,冰也就没有了,这些固定的观念就融化成水,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太一
    2018-12-05 07:44:55 摘录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 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8-06-08 06:59:34 摘录
    我的老师们告诉我,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两种征象。精通佛法最好的征象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征象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征象,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8-06-08 06:57:20 摘录
    更强的对自我的执着意味着更多的不安全感、更强的偏
    执、更加容易激动生气、更加盲目,以及更少的自在放松。所以,那些我执更强的人有着更厚的外壳,当然就更加不幸。

    像晋美林巴祖师那样的成就者写过一个接一个的发愿文,发愿永远不要重生为比尔·盖茨。因为当你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不能修行的概率会大很多。但那并不意味着所有成功的人都有着更强的我执,或者修行路上障碍更多。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富有的成功人士,如果他们有福德,当他们认识到所有的财富和世俗的成功并未带来幸福时,这些所谓富裕而成功的人经常转向精神之路。从世俗的角度,佛陀自己拥有了一切,然后因为他超凡的福德,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在精神之路上成熟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8-06-03 09:12:00 摘录
    我们的世界缺乏足够的冥想与正念。如果我们真正静下来思考,也通常是考虑那些外在的、物质的事情,而几乎从不专注于内在的或者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冥想不一定得是复杂或者神秘的,正念也不一定得是道德主义说教式的。相反,冥想和正念可以是绝对直截了当的只是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纯粹而简单的观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byebye1977
    2018-06-03 09:11:10 摘录
    但最终来讲,心理学就像按摩,是一种休养式的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让你健康、“正常”,不管这意味着什么。佛教远远地超越了那些。佛教以获得解脱为目标,究竟意义上并不关心健康或者“正常”。

    事实上,在佛教中有很多方法对治抑郁,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对治抑郁并不是终极目标,但作为种额外的收获,抑郁能够得到解决。在众多可以采用的技巧中,冥想与正念,特别是止和胜观,属于对治抑郁最为有效的方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