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性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定价:CNY 88.00
  • ISBN:7010167818
塑造劳动模范、塑造美德典范
  • 少年奥卡
    2017-11-26 00:50:47 摘录
    竹香无懈可击的美德、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性纠纷,当然还有她的固执,都与她成功地成为当地领导和劳模不矛盾。事实上,这些都是她成功的必备条件。国家对寡妇恪守贞节的态度是:这是一种旧“封建”思想的残余,要对其进行批判,并代之以一种新的革命道德。然而在陕西,那些当选的早期农村劳模妇女中,没有任何一个妇女有可能会让她遭到非议的过去。身为一个恪守节操的寡妇意味着竹香在当地有威望,能够成为有影响力的模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少年奥卡
    2017-11-26 00:47:26 摘录
    具备农耕技能并不足以使一个妇女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她必须没有流言语、无可指责并受到邻里的尊重。②如果没有一个古老得多的代表妇德典范的“贞妇”形象,曹竹香便不可能拥有革命劳模的身份。中国农村的婚姻一直以来都是奉行外婚制和从夫居的模式,现在也大多如此;妇女嫁入夫家所在的村庄,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跟公婆住在一起。“贞妇”是中国的大众伦理、地方志和小说中一个强有力的形象,指妇女在丈夫死后为了抚养孩子和侍奉公婆而拒绝再嫁。③“贞妇”的形象至少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元前4前3世纪)。他在论著中将自己的寡母列为典范。伴随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将贞妇烈女列为地方上的骄傲,“贞妇”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形象。④


    贞妇在革命前的流行文化中也有二重身:淫荡的寡妇。后者不光彩的行径在“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一古老的俗谚里得到体现。50年代的目标是把妇女拉出家庭领域,让她们从事集体的农业生产,而此举又与农村关于体面正派的观念互相抵牾,于是进行劝服工作的劳模也必须是一个品行正派的模范。竹香便正是一个这样的模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