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治与乱

本书以香港2014年“占 领运动”和2015年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本地立 法失败为开篇,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当前困局的心理、社会、政治和历史脉络,包括:香港社会对于“一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阎小骏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010161976
92 /深圳河的两边
  • lingdodoo
    2018-02-20 22:53:13 摘录
    要解开香港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困境,钥匙还在香港。在二十世纪,香港社会有责任以发展的目光看待自身的身份认同、国家政治认同和两地关系等重大问题。而国民身份的教育是每个现代国家都必须进行的工作,也是在政治上建立互信的必由之路。香港社会可以也有权参加到国民教育的内容大讨论中,适时监督国民教育的开展情况,纠正国民教育开展过程中不适当的做法,但抗拒、排斥乃至丑化国民教育则绝非香港社会与北京建立政治信任的适切做法。如果国民教育在香港社会不能有效展开、国家政治认同在香港无法确立,香港政治将很难走出困局;而在那样的状况下,国家政治认同这个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将不得不成为政治上区分敌、我、友的标准,甚至成为政治忠诚度的量度标尺。如果真的发展到那一天,不但整个香港政坛会被形形色色的政治投机分子充斥,真的问题和真的人才也会被遮蔽和湮没,甚至连香港自身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也可能在此过程中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那一定是所有爱护香港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国民身份的教育,在哪个国家都有,不宜矮化,而是必然。 国民教育—-国家政治认同,即使是超级自信的美国,也不会忽略这一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8-02-20 22:50:27 摘录
    另一方面,就中央政府而言,在处理香港的政治认同问题时,似宜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首先要尊重和承认香港历史的特殊性和香港社会在集体心理和身份认同两方面的独特性。在建立国家政治认同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中央媒体也有责任引导内地社会对于香港的看法和观念。对于中央惠港措施的宣传要适当得体,不能走向极端和偏颇。无论是“自由行”还是“东江水”,无论是“沪港通”还是农副产品供港,就中央政府而言应看作是自己对香港特区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正常的双边贸易和经济活动,不应在宣传上进行过分渲染以致造成反效果。实际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央政府对港的一言举一动,在回归后无不呈现在港人高度关注的目光之下。恩怨是非,应该留给香港社会和香港舆论来进行适当评判,而不宜自我评判、自我宣扬。相信香港市民的眼光是公正也是理智的。
    相信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