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治与乱

本书以香港2014年“占 领运动”和2015年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本地立 法失败为开篇,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当前困局的心理、社会、政治和历史脉络,包括:香港社会对于“一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阎小骏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010161976
第 6章 未来的香港 162 /自信年代
  • 浅浅笑安然-
    2019-10-13 16:53:35 摘录
    第三,香港社会亦有必要逐步建立起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经过漫长酸殖民统治,香港社会对西方抱有微妙的仰慕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回归多年以来,由于香港并没有进行彻底的“解殖”工作,本地华人精英阶层的某些人始终不能放弃以高等华人自居的态度,在西方和中国内地面前都无法以平等姿态不卑不亢地处理彼此关系。北京大学教授强世功曾以精当的语言批评过这一现象。他说:
    长期的殖民教育使得香港的部分精英以臣服的心态对西方世界全盘认同,丧失了对香港历史进程的客观判断力、反思力和批判力。他们在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文化价值上,认同香港属于英美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包括他们背后的西方世界)根本就抹杀了中国革命对人类平等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不承认中国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对推进民主进程的巨大贡献。换句话说,在文化价值和政治认同上,不少香港精英内心中其实认同英国这个“国”,或美国这个“国”,而不是中国这个“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浅浅笑安然-
    2019-10-13 16:47:25 摘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直接主导了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谈判,并最终确定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权的战略构思。“一国两制”的总体设计亦是基于北京在处理香港问题时所具有的四方面自信第一,在中英谈判过程中,北京曾反复表示具有以
    各种可能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的完全自信,这也是中英谈判的基础,第二北京领导人对于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自信,他们相信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内地和香港的经济与制度落差将会极大缩小或者不复存在,在当时而言这是非同寻常的预见。第三,北京对于香港资本主义制度的继续繁荣不会损及中国内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信。第四,北京也对于中国政府能够管控香港的政治发展、“爱国爱港”力量能够管理好香港本地事务具有自信1997年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延续邓小平处理香港问题的基本思想,落实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并顺利实现了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创立与初步运作。这都是在自信基础上得的重要政治成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8-02-21 19:41:38 摘录
    香港社会亦有必要逐步建立起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经过漫长的殖民统治,香港社会对西方抱有微妙的仰慕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回归多年以来,由于香港并没有进行彻底的“解殖”工作,本地华人精英阶层的某些人始终不能放弃以高等华人自居的态度,在西方和中国内地面前都无法以平等姿态不卑不亢地处理彼此关系。北京大学教授强世功曾以精当的语言批评过这一现象。他说:
    长期的殖民教育使得香港的部分精英以臣服的心态对西方世界全盘认同,丧失了对香港历史进程的客观判断力、反思力和批判力。他们在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文化价值上,认同香港属于英美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包括他们背后的西方世界)根本就抹杀了中国革命对人类平等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不承认中国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对推进民主进程的巨大贡献。换句话说,在文化价值和政治认同上,不少香港精英内心中其实认同英国这个“国”,或美国这个“国”,而不是中国这个“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8-02-21 19:35:46 摘录
    在自信时代,“两制”之间的关系也亟待厘清。随着时代的变化,“两制”之间的落差急速减小,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大局下,在北京看来,“两制”之间已逐渐不再是谁比谁优越、谁向谁学习、谁要取代谁的师生或者对抗关系,而应该是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主体政治体系的自信程度不断高涨,“两制”之间关系亦将进入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俱损的新阶段。
    在自信时代,北京会进一步强调“两制”得以存续和扩展的先决条件是香港社会对“一国”的承认和尊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特殊管理制度的特别行政区,接受和维护国家的主体政治秩序自然被北京看作是香港社会的责任,也是北京与香港之间建构政治信任的基石。因此,在此变局之下,唯有建立起中央权力与香港社会之间的高度政治信任,“两制”之间的回旋余地才会更大,“自治”空间才会更灵活,“港人治港”也才能落实得更有效。舍此一端,别无他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8-02-21 19:29:58 摘录
    北京领导人对于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自信,他们相信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内地和香港的经济与制度落差将会极大缩小或者不复存在,在当时而言这是非同寻常的预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lingdodoo
    2018-02-21 19:27:53 摘录
    中国共产党的对港方针,从一开始就蕴含着自信的元素。1974年5月25日,年迈的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曾对香港问题做过最后的交代。中共中央档案馆保留的谈话稿上准确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毛泽东:“都成历史了!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是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了!”
    第一代领导人对香港问题所采取的对港英殖民统治“暂时不动”的方针,乃是以三个方面的自信为基础。第一,北京自信在军事力量上具有确保香港领土地位的能力。第二,在对港工作上,北京具有英国政府和港英政权必然同中国政府合作的自信。第三,在香港的未来地位上,毛泽东自信下一代中国领导人必然会找到妥善办法适时收回香港。在这样的政治自信下,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一动不如一静”,充分发挥了香港作为东西方阵营沟通桥梁的作用,安然度过了冷战的最险峻时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