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

《春之祭》匠心独运,用诙谐而敏锐的手法发掘已被历史抹去的图案,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尼任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加] 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定价:79.00元
  • ISBN:7509798523
佳吉列夫和俄罗斯芭蕾舞团
  • 猴子请来的逗比da
    2018-02-03 17:06:19 摘录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作品以其新的和声模式以及不考虑旋律而只针对乐音本身的兴趣,标志着一种更具实验性的方向。德彪西关心的是“微妙的感觉”和“难以捉摸的时刻”,而不是那个时代如日中天的德国学派的和声模式。稍纵即逝的情绪、飘忽不定的感觉和香槟中泛起的气泡,这些都属于印象主义作曲家的特色,他们代表了浪漫主义音乐走向衰落和表现主义音乐走向内在化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印象主义的实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猴子请来的逗比da
    2018-02-03 00:09:51 摘录
    艺术要从流行的民间传统汲取更多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抱着这样的信念,能消弭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隔阂——抱着这样的信念,佳吉列夫追随卢梭、赫尔德以及浪漫派的脚步。正是在俄罗斯的乡村,在原始的、尚未受机械化影响的乡村,佳吉列夫及其同道从农民服装的颜色和式样、马车和雪橇上绘制的图案、门窗四周的雕刻以及朴实乡村文化中的神话和寓言故事觅得了许多灵感。按照佳吉列夫的说法,正是这种来自俄罗斯的灵魂可以成为拯救西欧的力量。1906年3月,在佳吉列夫到西欧举办首次展览之前,他写道:“俄罗斯的艺术不但会开始发挥作用,它还会成为—在事实上和在这个词的最广泛意义上一我们即将到来的启蒙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之一。”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猴子请来的逗比da
    2018-01-30 18:27:05 摘录
    佳吉列夫开始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是在1905年,那是他早年生活中的又一个标志性矛盾。那一年对于俄国来说,是战争与革命的一年。日本人打垮了沙皇的军队和舰队,圣彼得堡举行抗议活动的工人在“流血星期日”遭到哥萨克骑兵的屠杀,农民在农村烧掠地主的庄园,而工人则号召举行托洛茨基后来所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彩排”的总罢工。在这不寻常的一年,佳吉列夫,这位公子哥兼唯美主义者,在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大帝为其情夫波将金( Potemkin)建造的塔夫利宫,举办了场令人惊叹的俄罗斯历史肖像画展。那些画都是他不辞劳苦从各省搜集和从欧洲其他地方借来的。这次画展得到了沙皇的慷慨资助。画展从2月开始,展品包括4000幅油画,其中彼得大帝的肖像回35幅、叶卡捷琳娜大帝的44幅、亚历山大一世的
    32幅。在5月画展结束之前,参观者已经达到4.5万人。即便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29年的开馆画展,尽管做了大量宣传,所吸引的参观者也只有5000多人。俄罗斯在其官方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那么有底气的公开报道。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佳吉列夫这位正在崭露头角的实验主义者,这位将会具有
    非凡“现代精神”的管理者,正是在俄罗斯过去的基础上起步的。
    历史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战争连绵,政权摇摇欲坠的时候,艺术和文学反而兴盛;而在和平统一,国泰民安的时候,科学技术才能迅猛发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猴子请来的逗比da
    2018-01-28 23:05:38 摘录
    佳吉列夫的家庭背景、所受过的教育以及社会关系——他有个叔叔是19世纪90年代沙皇的内务大臣,是他把佳吉列夫引入了官廷社会—使得保守的帝国传统对他的影响根深蒂固。但在他的天性中,显然也有一些可与之抗衡的东西:因为觉得夺走了自己母亲的生命而同情母权制;他的同性恋倾向——这一点他接受得相对来说有点早,而且似乎还喜欢拿它来炫耀;总的来说,他对美比较敏感,这使得他在20多岁时就打扮得像个公子哥—满头乌发中夹着一缕银丝,整齐的小胡子,带链子的单片眼镜。他还有意让人以为,他的家族是彼得大帝的非婚生一脉。这里有满不在乎,也有焦虑;有装模作样,也有负罪感。佳吉列夫想把这些不同的倾向暂时结合在一起,比如做好管理皇家剧院的官员的顾问。但对于自己反对当权者的态度以其他离经叛道的行为,他并不愿隐忍不发,而俄罗斯的当权者也没能灵活地化解它们。它们被认为是对帝国当局的不敬是不可容忍的,结果在1901年,他被解雇了。他的离开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创业活动。他开始像彼得大帝一样,说要打开一扇面向欧洲的窗户。
    19世纪90年代初就游历过欧洲的许多地方,并且在1893年21岁的时候又继承了母亲财产的佳吉列夫,开始不温不火地行动起来。起初是办艺术展—为圣彼得堡组织了几场画展,先是英国和德国的水彩画,然后是斯堪的纳维亚艺术,接着又是俄罗斯绘画。这些他都是先在俄罗斯展出,然后又到欧洲的其他地方。1898年,他和一帮朋友创办了一份名为《艺术世界》( Mir iskusstva)的豪华出版物。杂志办了6年,虽说寿命相对较短,发行量也很小,从来没有超过4000册,却凭借对保守的学院派和极端的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抨击,以及对于从印象派到未来派的西方艺术新潮流的宣传,而在俄罗斯艺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1899年,他在圣彼得堡举办的法国印象派和其他现代派画家的画展,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一个人能长成什么样,一名艺术家的作品会是什么风格,全是他成长的背景决定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