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卢布廖夫 《圣三位一体》
-
我为镜头下圣像画的彩色光影感叹。一截截断片式的图像宛若幻觉,勾动起观者的想象。残留下来的色彩虽仍鲜艳,但作品整体几乎都已颜色剥落和风化,变得斑驳破败。这才美妙。因为画中印刻着它所经过的历史与时间的痕迹。我被这份沉重感震撼。似乎那些剥蚀和风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性的体现,正向着我们内心深处娓娓倾诉。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现在,各国的名画修复与清洗项目都在推进当中。许多画作因此获得新生,色彩的明艳程度令人惊叹不已,但其中亦有一些因为过于艳丽,反叫人心中有些莫名的遗憾。而与此相对照的另一个极端,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过去修复补绘的痕迹被清除得如此干净彻底,也使它稍稍丧失了一些魅力。单为了做考古研究或满足好奇心,大概也算一项“丰功伟绩”…不过,若对《最后的晚餐》也进行下极其微距的拍摄,同样会十分有趣[例如结城昌子在《原寸美术馆——聚焦画家的笔端》(小学馆,2005年)中的分析,因为画面的剥落和裂痕也能够造就一幅崭新的画作。修复还是不修复,这是一个问题……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对于绘画,我们通常不是瞻仰真迹,便是欣赏画集。不过在现代,观看影像的机会也非常多。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首先,跟观看局部放大图一样,不仅会被细节描写的逼真所打动,而且,不管是微距拍摄也好,摇摄或移摄也罢,都利用对视野的限定来诱导观者,可以提高注意力;其次,电影的影像都是打光拍摄的,更加强调了画面的透明感,以及光的效果;最后,影像会经过剪辑、微调等处理,那么即便是没有采用透视法的绘画,如平面画、抽象画、素朴画等,也会让观者下意识里体会到一种空间感。我想,通过电影观看绘画的视觉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上三点。多去看点纪录片好了……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