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内容简介】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四卷。从10世纪唐代后期到宋帝国早期,中国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中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断裂——北方士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德] 迪特·库恩
  •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 定价:68
  • ISBN:7508665007
宋朝的垂死挣扎
  • 海扬尘
    2018-11-14 10:23:11 摘录
    13世纪的宋朝也是弊政丛生,内政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决,这为其自身的衰亡埋下了隐患。1234年蒙古灭金时,若以金属货币为标准,纸币价值暴跌,这使报酬由纸币支付的军民遭受了严重损失。为了减少流通货币中纸币的数量,并稳定其市场价值,宰辅郑清之于1235年提出每亩田地要加征一缗会子(纸钞)的田赋。此建议遭到代表大地主利益的官僚们的坚决反对,他们建议应向商人征税。所有这些企图稳定纸币票面价格的建议最终都无果而终,通货膨胀率在1246年达到了天文数字般的程度。尽管多年的丰收还能使国家保持较高的岁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灾难性的影响正向宋朝经济走来。但没有人敢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货币制度,因为这个制度使得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地主阶级的手中。

    为了供养宋朝庞大的军队,政府要求农民把他们的谷物出售给官府的粮仓,并接受纸币形式的报酬。新任宰相贾似道(1213—1275)试图改变谷物的售卖方式,以此来稳定粮食价格。他于1263年施行的“公田法”是一个对私人财富进行再分配以增加政府岁入的计划。该计划规定,国家将从拥有500亩(286500平方米)以上田地的私人手中收购农地,并将这些农地转为公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这种对私人土地的购买近似于征收,官员们也将根据其官阶大小按比例分得土地。对所收购土地的赔偿价钱依据土地正常出售时的价格而定,而土地的市场价格是按其每年缴纳的赋税额度来定。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就巩固国家财政、稳定纸币价值、限制大地主拥有土地的面积、限制大地产者的经济实力、应对日益泛滥的行为等问题而言,贾似道的改革最为激进,也最为破釜沉舟。他的改革措施施行了12年,直到1275年。宋理宗和宋度宗(1264—1274年在位)对此大力支持。但改革损害了支撑南宋危局的大臣们的经济利益,他们强烈反对并大声疾呼应当停止改革。1268年,蒙古人再次猛攻南宋,贾似道于此时身居宰执之位也算是他的不幸。假如他早些时候死去,中国的历史学家可能会认为他是可与王安石媲美的杰出改革家。即使到了今天,考虑到当时南宋已大厦将倾,对他改革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也是极为困难的。
    “然一代之臣,多贤奸并进,无人人皆忠之理,亦无人人皆佞之理;即一人之身,多得失互陈,无言言皆是之事,亦无言言皆非之事。” 贾似道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对加速南宋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和推行公田法来看,绝对有值得肯定之处。地主阶级攻击公田法“白夺民田,流毒数郡,告、牒弃物,不售一钱。遂使大家破碎,小民无依,米价大翔,饥死相望。”在土地兼并激烈和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公田法的推行本意不能说不好,贾似道也带头献出浙西良田一万亩作为公田。公田法推行以后,在解决军粮短缺、减少纸币发行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吏治腐败,特别是这项措施极大地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疯狂反对和破坏,使公田法在执行过程产生了许多弊病,一般百姓也深受其害。王安石的变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能把责任都扣到贾似道身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