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内容简介】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四卷。从10世纪唐代后期到宋帝国早期,中国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中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断裂——北方士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德] 迪特·库恩
  •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 定价:68
  • ISBN:7508665007
第6章教育与科举考试
  • 海扬尘
    2018-11-14 10:44:15 摘录
    就思想和学术成就而言,11世纪时的宋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振奋也最令人鼓舞的时代之一。这个时代的成就是由一个精英团体——他们被称为“士”或“士大夫”——所缔造的,同时他们也定义了这个时代的含义。他们以入仕的方式参与到官僚体系的运作中来,并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维持其社会特权。当宋朝于960年建立的时候,门阀士族把持权力的时代早就结束了,取代他们在政府和管理部门中职位的官员,不再源于与生俱来的世袭特权阶层。现在的这些官员成了身份集团,而不再是世袭集团。因此宋代变成了一个文官家族统治的时代,这些家族以教育和科举为基础形成了官僚世家,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他们的持久影响力。

    如何定义中国历史上的“精英”——特别是在9世纪末、10世纪初,老式的贵族政治瓦解后——就变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这些精英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享受着通向财富、权力、声望和特权的门径。“士”的含义在历史上经历过数次变化,它的确切定义还存在争议。但是在这个重文的社会中,毫无疑问,能识文断字乃至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人拥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孔子时代(公元前5世纪)的传统“四民”社会里,士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其后是农、工、商。孔子本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低级官吏,以孔子父亲为代表的这类人,通常在政权的各类机构中担任顾问、学者和官员工作。“四民”社会的基础在9世纪初期已经扩大了,新兴的道士和佛教僧尼阶层被纳入其中。11世纪社会阶层结构还在扩大,其中不仅包括士大夫、农民、工匠、商人、道士、佛教徒、军人,甚至还包括流浪者。

    如果从西方的角度来理解“官”或“文官”的含义,是很难把握住宋代士大夫的地位特征的,也无法正确认识他们对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宋代统治者与其高级官僚们关系极为紧密,这种关系在张方平(1007-1091)于11世纪40年代写给宋神宗的奏折中体现得很明显:天下不能由陛下一人独治,天下只能由陛下和臣等共治。1071年,宋神宗评论说,王安石的新政是为了百姓
    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士大夫的利益。此时,老资格的政治家文彦博一针见血地向神宗指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些话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宋代初期,它们不仅反映了帝国当局的一种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自尊和自信——这与孔子就很不一样。
    “天下不能由陛下一人独治,天下只能由陛下和臣等共治”。这样的话确实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自尊和自信和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难以想象明清官僚敢对皇帝说出这样的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