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内容简介】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四卷。从10世纪唐代后期到宋帝国早期,中国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中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断裂——北方士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德] 迪特·库恩
  •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 定价:68
  • ISBN:7508665007
卫生与梳妆
  • 海扬尘
    2018-11-14 22:05:36 摘录
    司马光告诉我们,家中的婢妾、奴仆鸡鸣即须起床,梳洗、穿衣之后,他们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了。官员们每十天可以体息一天,而百姓、商人和农民除了年节外,则需整年劳作,自古以来,官员们在假日时沐浴清洗自己的长发,平时头发是绑扎起来,再戴上官帽或其他盔帽的。平民百姓则用布盖裹头部,或戴上用竹子或稻麦杆所做的宽檐帽,并在下巴系绳固定好。契丹男子遵从北方游牧习俗剃光头,或在后脑勺留着一束头发。但在寺庙,他们会把头发留长,长度有时甚至可及肩。

    通常,上流社会的男女在晨起后都用草药皂液倒入水盆中用来洗脸、洗手,男人还要刮干净脸部。如果男人留胡须,一般都留八字胡和山羊胡。多数人都定期在家沐浴,在当时能拥有自己的浴室还算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对于那些家中缺少浴室的人来说,各主要城镇里数以百计的营业性的浴室可以提供比较舒适的沐浴条件。杭州的浴室经营者还组织起行会组织“香水行”。当时的规矩是用冷水洗浴,而热水洗浴还不普遍。和宋人有贸易往来的阿拉伯人认为中国人不干净,因为“他们大便之后不用水来清洗身体,而是用中国的纸来擦拭”。

    沿海地区的卫生要比华北地区搞得好。白居易是北方人,他在一首诗中描述了有一天早上他如何进行了一年中的第一次沐浴。四川人因为一生只洗两次澡而出名——出生后一次,死后一次。当时一些来自讲究卫生的东南地区的名人也习惯了这种状况,他们也变得不大情愿洗澡,喜欢在公众面前不修边幅。宰相王安石就因其不讲卫生和让人不舒服的凌乱头发而出名。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大多数人为各种各样的寄生虫而苦恼不已,特别是虱子“密布于腰带和衣袍下面,然后爬满衣领”,床上还不时出现各种虫子。

    牙齿的普遍状态似乎也不容乐观,这也是一件关系到每个人的大事。中国人当时还没使用牙刷,而是在餐后用一块布来擦洗牙齿和牙龈。9世纪初,韩愈曾在诗文中描述他“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而当时他才42岁,生命才过了三分之二。这可能是由于他患有维生素B1缺乏症(这种病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患有脚气)所致。他知道,对他这样的年龄和地位的人来说,脱落牙齿的相貌是很让人吃惊的。他也承认自己进食有问题,说话发声也不清晰。

    我们不了解女性的沐浴习惯,但我们可以从诗人赞美宫廷女子的肌肤光滑柔嫩的诗句中推断,女性比男人更加在意如何保持清洁和迷人的外表。从黄升和周氏夫人(生活于13世纪)的奢侈衣橱中,我们发现了毛巾、头巾、香料和用丝绢做的女性经期卫生用品。这些物品都是标准的女性盟洗用品。
    这么说官员们十天洗一次头。还有当时用冷水沐浴,所以坐月子当然不能洗澡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