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乱时候,穷时候
【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等专题报道】 【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
……
[ 展开全部 ]
《家里人》三部分,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 本书部分作品刊载于《读库1302》《读库1304》,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被称为:“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著名作家王小妮读到本书后,写下长篇序言推荐,称作者是中国“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 ————————————————————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 收起 ]
作者:姜淑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定价:32.80元
ISBN:721305731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0 )
评价 (1 )
改嫁 078
雪斋
2021-12-18 18:01:19 摘录
那时候,寡妇改嫁不能带着孩子。要是带着孩子改嫁,大人孩子都得受气,带去的孩子,人家叫“带犊子”。俺娘的姥娘家在曹海,曹海有个寡妇带着五个孩子,她想改嫁,人家都嫌孩子多,很长时间也没嫁出去。一天夜里,她用高梁秆把门堵上,点着火,想烧死孩子。
火着起来,把孩子呛醒了。大孩子十三岁,把窗户砸开,他和十一岁的弟弟从窗户出来了。九岁和七岁的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四岁的弟弟,都死在屋里。
寡妇跟一个男人走了,在外面过了不到一年,男人跑了。听说那个男人越想越害怕,跟这么狠心的女人过日子,心里没底。
????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雪斋
2021-12-18 17:58:33 摘录
在俺老家,守寡难,改嫁也难。寡妇改嫁不能在白天,只能在天黑以后。不能从家走,说是从谁家走“妨”谁家。大多数寡妇天黑以后从地里走,也有的在庙上等。娘家跟两个人,男方来个车,娘家把人交出去,就完事了。
俺那儿还有一个风俗,寡妇改嫁可以抢,只要还没进家门,谁抢到寡妇,寡妇就是谁的。
什么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讲故事的人出现了/王小妮 003
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006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姜淑梅 013
【乱时候】
胡子攻打百时屯 003
点天灯 007
刘克七的人 012
扫荡 015
拉锯 019
女共党 025
捡弹皮 027
逃难 030
难民所里的人和事 036
济南城的枪炮声 041
庞家父子 045
金孩家的事 049
过蚂蚱 053
黄狗 056
裹脚 059
包脚布 064
最后的辫子 066
哑巴媳妇 068
露天地里的母女 071
守寡 073
改嫁 078
小指使妮儿 081
小金盆儿 083
小媳妇 088
二尾子 091
大个子驴 094
老广德 098
【穷时候】
登记 103
挨饿那两年 110
参加“大跃进” 118
偷青 122
购票证 132
出疹子 135
大宿舍 138
合住的“窝” 141
五十年前的家常话 144
坐月子 147
闹黄皮子 151
卖碱 155
傻 160
家属工 163
批斗 170
地主成分 173
山沟里的后方基地 175
看见野兽 182
冬天进山 186
山沟里的孩子 189
【家里人】
俺娘 193
俺爹 204
二哥 212
俺舅 218
发家 221
婆家的家史 224
二姨的家事 228
本家大娘 232
王氏大妗子 235
二嫂的弟媳 241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讲故事的人出现了/王小妮 003
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006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姜淑梅 013
【乱时候】
胡子攻打百时屯 003
点天灯 007
刘克七的人 012
扫荡 015
拉锯 019
女共党 025
捡弹皮 027
逃难 030
难民所里的人和事 036
济南城的枪炮声 041
庞家父子 045
金孩家的事 049
过蚂蚱 053
黄狗 056
裹脚 059
包脚布 064
最后的辫子 066
哑巴媳妇 068
露天地里的母女 071
守寡 073
改嫁 078
小指使妮儿 081
小金盆儿 083
小媳妇 088
二尾子 091
大个子驴 094
老广德 098
【穷时候】
登记 103
挨饿那两年 110
参加“大跃进” 118
偷青 122
购票证 132
出疹子 135
大宿舍 138
合住的“窝” 141
五十年前的家常话 144
坐月子 147
闹黄皮子 151
卖碱 155
傻 160
家属工 163
批斗 170
地主成分 173
山沟里的后方基地 175
看见野兽 182
冬天进山 186
山沟里的孩子 189
【家里人】
俺娘 193
俺爹 204
二哥 212
俺舅 218
发家 221
婆家的家史 224
二姨的家事 228
本家大娘 232
王氏大妗子 235
二嫂的弟媳 241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讲故事的人出现了/王小妮 003
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006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姜淑梅 013
【乱时候】
胡子攻打百时屯 003
点天灯 007
刘克七的人 012
扫荡 015
拉锯 019
女共党 025
捡弹皮 027
逃难 030
难民所里的人和事 036
济南城的枪炮声 041
庞家父子 045
金孩家的事 049
过蚂蚱 053
黄狗 056
裹脚 059
包脚布 064
最后的辫子 066
哑巴媳妇 068
露天地里的母女 071
守寡 073
改嫁 078
小指使妮儿 081
小金盆儿 083
小媳妇 088
二尾子 091
大个子驴 094
老广德 098
【穷时候】
登记 103
挨饿那两年 110
参加“大跃进” 118
偷青 122
购票证 132
出疹子 135
大宿舍 138
合住的“窝” 141
五十年前的家常话 144
坐月子 147
闹黄皮子 151
卖碱 155
傻 160
家属工 163
批斗 170
地主成分 173
山沟里的后方基地 175
看见野兽 182
冬天进山 186
山沟里的孩子 189
【家里人】
俺娘 193
俺爹 204
二哥 212
俺舅 218
发家 221
婆家的家史 224
二姨的家事 228
本家大娘 232
王氏大妗子 235
二嫂的弟媳 241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火着起来,把孩子呛醒了。大孩子十三岁,把窗户砸开,他和十一岁的弟弟从窗户出来了。九岁和七岁的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四岁的弟弟,都死在屋里。
寡妇跟一个男人走了,在外面过了不到一年,男人跑了。听说那个男人越想越害怕,跟这么狠心的女人过日子,心里没底。
俺那儿还有一个风俗,寡妇改嫁可以抢,只要还没进家门,谁抢到寡妇,寡妇就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