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内容简介: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刘鹤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定价:65.00元
  • ISBN:7513623104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 指月麓
    2018-03-20 04:05:07 摘录
    4.历史重复自己有线性的方式,也有非线性的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的意外变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这一切既是进行这项研究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难点所在。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归纳两次危机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两者的共性特点,并得出初步的政策结论。由于历史事件和对比对象极为宏观,可以用于翻阅资料和进行数据对比的研究时间十分有限,我们的描述选择了比较粗犷的方式,描述的重点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即便是对“是什么”的描述也十分困难,因此这项研究大纲仅是更深入研究的起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指月麓
    2018-03-20 04:03:02 摘录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1.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对比使自己的工作获得主动性。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使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全面上升。
    2.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理解和判断往往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①,当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又十分泛化时,替代的研究方式可能是进行历史比较。正如在自然界存在着气候变化长周期样,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只要时间的跨度足够大,也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现象或者相似之处。放心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实际间隔约80多年,如
    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研究对比的时间超过百年。这100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进行对比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
    3.本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历史的周期率。我们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历史在时间跨度足够长时会不断重复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周期率首先表现为繁荣与萧条的相互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分析问题的起点。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试图发现在两次繁荣萧条之中那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相似程度,更准确地说,这项研究是试图理解两次危机发生前技术和经济背景的类似性,刻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行为和大众心理的特征,描述两次危机的宏观发展轨迹,从而为应对危机的决策提供依据。
    ①自然科学中,一些学科也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比如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
    ①自然科学中,一些学科也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比如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 注①这段非常精彩,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可重复可再现才叫科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