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
普鲁士并没有什么“德国使命”,恰恰相反的是,帝国的衰落才促成普鲁士崛起;普鲁士的直接死因则在于它受到劝说,起心动念想担负起“德国使命”。至于普鲁士长久以来令其邻国感觉毛骨悚然,时而显得危险万分的东西,那与其说是它的军国主义,倒不如说是它的国家质量:廉洁的行政体系和独立的司法机关,其宽容的宗教政策与开明的教育制度。普鲁士在自己的古典时期,在十八世纪,非但是欧洲最新兴的国家,同时亦为最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程度更高的法国大革命出现以后,普鲁士的危机于焉开始。从此显露出普鲁士在国家结构上的弱点,导致它开始寻觅新方法来自我合理化,最后以一场自杀性的光荣胜利告终。帝国的衰落促成普鲁士崛起。 普鲁士的直接死因则在于它受到劝说,起心动念想担负起“德国使命”。 廉洁的行政体系和独立的司法机关,其宽容的宗教政策与开明的教育制度使普鲁士的邻国感到害怕。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一方面可摆脱“金色的普鲁士传说”,而若按照那种讲法,德国的统一实为普鲁士一贯的使命,历代普鲁士国王,乃至于之前的勃兰登堡选侯,时时刻刻都在为此奉献心力。另一方面同样也可以摆脱“黑色的普鲁士说”——普鲁士于其眼中仅仅意味着强盗作风的军国主义,而且该论点直到今天仍然将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麦视为希特勒的先驱。两种传说都属于昔日的政治宣传。前者是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宣传,旨在役使普鲁士为其目的效劳;后者则早在十八世纪即已出现,是普鲁士各个邻邦的宣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这个可怕的新来乍到者干扰,甚至认为自己的生存面临了威胁。关于普鲁士的传说 金色的普鲁士传说:德国的统一实为普鲁士一贯的使命,历代普鲁士国王,乃至于之前的勃兰登堡选侯,时时刻刻都在为此奉献心力。 黑色的普鲁士说:普鲁士仅仅意味着强盗作风的军国主义,该论点直到今天仍然将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麦视为希特勒的先驱。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普鲁士的核心省份为勃兰登堡边区、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二战”结束后只有勃兰登堡仍属于德国,后三地的德国百姓已因逃难、屠杀和驱逐而消失。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德意志国( Deutsches Reich)是德国历史的专有名词,主要用于称呼1871年至1945年间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其范围涵盖了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在普鲁士的国王”总共有三位——腓特烈一世(1701-1713)、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腓特烈二世( 1740-1772/1786)。1772年首次瓜分波兰并取得西普鲁士之后,腓特烈二世改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被时人誉为“弗里德里希大王”。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选侯( Kurfurst)或译为“选帝侯”,从十三世纪开始负责选出“罗马人的国王”(十六世纪后象征性地选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时确立了七个选侯,分别为:美因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巴拉丁伯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疆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七选侯: 美因兹大主教 科隆大主教 特里尔大主教 巴拉丁伯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 萨克森公爵 勃兰登堡边疆侯爵 波希米亚国王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