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真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渊冲
  •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 定价:CNY 48.00
  • ISBN:7555900203
一、 源头活水
  • 且徐行
    2018-08-24 14:06:45 摘录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e man of men while you're alive;
    Be soul of souls if you were dead.
    Think of Xiang Yu who’d not survive
    His men whose blood for him was shed.

    许渊冲 译

    前两行“人杰”、“鬼雄”的翻译堪称神似典范, 尾句“不肯过江东”涉及典故,读者不易懂,所以运用意译的方法,衍生为“不辜负为他流血牺牲的江东子弟”,十分贴切。 全诗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完全符合诗歌格律。 意美、形美、声美,三美俱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且徐行
    2018-08-24 13:51:11 摘录
    西方国家之间的翻译基本上可以用对等译论,而中西互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要用优化译论,甚至是创译论了。
    鲁迅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以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最后一句“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例。
    优化译例: They lov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译文还原,那和原文可就大不相同了。原文说“不爱红装”,译文说是不爱涂脂抹粉,那就是把红装特殊化、具体化了。原文说“爱武装”,译文却说是敢于上战场,敢于面对硝烟,那就是把武装特殊化为“上战场”,又把“上战场”具体化为“面对硝烟”。如果说“上战场”是更好的表达方式,那“面对硝烟”几乎可以算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这两种
    现象方式表达了原诗英雄主义的意美。原文有重复两个“爱”字两个“装”字的音美,但两个“爱”字都是动词,两个“装”字都是名词。译文也有两个face,两个powder,但是一个face是名词,当“面孔”讲,另一个是动词,当“面对”讲;一个“powder”是名词,当“火药或“硝烟”讲,另一个是动词,当“涂脂抹粉”讲。
    从音美的角度看,译文和原文一样有重复的音美,而从意美的角度看,则使诗句更形象化、更富有诗意了。最后,原诗有“红装和“武装”对称的形美,原文有两个“装”字,两个不同的修饰语“红”和“武”;译文更进步,使词语既有重复的音美,又有对仗的形美,和原文一样具有“三美”了。
    由此可见,译诗不能只用对等的方式,而要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
    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就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 Coleridge)说的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把最美的表达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