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梦与真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
……
[ 展开全部 ]
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真”与“美”、“神似”与“形似”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 收起 ]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CNY 48.00
ISBN:755590020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二、 大道之行
且徐行
2018-08-24 17:06:07 摘录
中文和英文不同,英文是比较科学的文字,文字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等,也就是“言”等于“意”,1+1=2;中文却是文学的语言,内容往往大于形式,“意”大于“言”,所以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不能字对字地翻译,还要传达言外之意。换句话说,翻译不但要传达原文的意义,有时甚至要创造译文的表达方式。所以有的语言学家说译不只是表达意义,还要创造意义。下面就举这首诗的创译为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译文第一行说:床前月光如水。“如水”是原文所没有的,这是创译。为什么要创译呢?因为第四行译文也创译为“我沉浸在乡愁中”。这样就把“乡愁”也比作水了。原文有月圆和回乡团圆的联系,这是译文所没有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只好用如水的月光和如水的乡愁来联系了,这样才能表现原文的意美。译文第一行和第三行、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有了音美;每行八个音节,有了整齐的形美。
这种韵体译诗和其他散体译文到底哪种更能表达原诗的情趣呢?我认为散体译诗,“即令达意,风格已殊”。慎而又慎,还是“流弊丛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一、 源头活水
二、 大道之行
三、 堂表兄弟
四、 小学精英
五、 同学少年
六、 中学岁月
七、 我学英文
八、 大学情缘
九、 诗和莎剧
十、 南茜萝芝
十一、 天祥美梦
十二、 巴黎大学
十三、 初露锋芒
十四、 翻译毛诗
十五、 唐诗宋词
十六、 英法名著
十七、 风 骚古诗
十八、 五代宋元
十九、 明清戏曲
二十、 超越美梦
二十一、“中华之光”
二十二、创办一 流大学
附录 著译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一、 源头活水
二、 大道之行
三、 堂表兄弟
四、 小学精英
五、 同学少年
六、 中学岁月
七、 我学英文
八、 大学情缘
九、 诗和莎剧
十、 南茜萝芝
十一、 天祥美梦
十二、 巴黎大学
十三、 初露锋芒
十四、 翻译毛诗
十五、 唐诗宋词
十六、 英法名著
十七、 风 骚古诗
十八、 五代宋元
十九、 明清戏曲
二十、 超越美梦
二十一、“中华之光”
二十二、创办一 流大学
附录 著译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一、 源头活水
二、 大道之行
三、 堂表兄弟
四、 小学精英
五、 同学少年
六、 中学岁月
七、 我学英文
八、 大学情缘
九、 诗和莎剧
十、 南茜萝芝
十一、 天祥美梦
十二、 巴黎大学
十三、 初露锋芒
十四、 翻译毛诗
十五、 唐诗宋词
十六、 英法名著
十七、 风 骚古诗
十八、 五代宋元
十九、 明清戏曲
二十、 超越美梦
二十一、“中华之光”
二十二、创办一 流大学
附录 著译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译文第一行说:床前月光如水。“如水”是原文所没有的,这是创译。为什么要创译呢?因为第四行译文也创译为“我沉浸在乡愁中”。这样就把“乡愁”也比作水了。原文有月圆和回乡团圆的联系,这是译文所没有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只好用如水的月光和如水的乡愁来联系了,这样才能表现原文的意美。译文第一行和第三行、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有了音美;每行八个音节,有了整齐的形美。
这种韵体译诗和其他散体译文到底哪种更能表达原诗的情趣呢?我认为散体译诗,“即令达意,风格已殊”。慎而又慎,还是“流弊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