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

如今,各种各样流行的教养迷思从各方面冲击着父母。父母焦虑和困惑的根本都源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不了解,只看到儿童发展的一个点而看不到全部。《养育的选择》的作者——美国儿童发展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陈忻
  • 出版社:中信出版版
  • 定价:36.00元
  • ISBN:
第1章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 阿多斯
    2021-01-03 16:13:26 摘录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警惕1:学习和体验的信息不符合儿童发展水平
    警惕2:学习的过程不容许儿童试错和探索
    警惕3:追求标准答案,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表达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生活中的“合力”的结果
    Tip1: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Tip2:用“合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6:12:32 摘录
    让孩子快乐成长,应该着眼于未来
    Tip1: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Tip2:学习本身是快乐的,并伴随成就感
    Tip3:知道边界和规则的孩子更快乐
    Tip4: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第12章 要求孩子“听话”会抹杀独立性吗?
    “倾听”对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很重要
    听觉,帮助孩子获得信息
    倾听能力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倾听有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得倾听的孩子
    用简单明了、有趣的指令培养倾听能力
    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倾听和独立思考结合,“听话”和“独立性”就不对立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Tip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石
    Tip2:培养孩子“独立性”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第13章 学习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放下不必要的焦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6:09:29 摘录
    面对挫折,父母应该怎样支持孩子?
    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认同、疏导情绪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父母的爱是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
    Tip1:孩子,你不必那么完美
    Tip2:鼓励孩子说出感受
    Tip3:认同情绪,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第10章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人生不是比赛,无须时刻比较
    正确评价的力量:“对事不对人”
    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着眼未来:从竞争中学习合作
    充满竞争的社会,无须屏蔽竞争
    Tip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
    Tip2: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Tip3: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第11章 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成长意味着变化,没有绝对的快乐

    欢笑和泪水对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
    成长伴随着不同的情绪变化
    适度的内疚能帮助孩子获得快乐
    不快乐的时刻反而是珍贵的教育契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6:06:42 摘录
    跳出“延迟满足”的纠结,全面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自控力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自控力?
    自控力的培养不要违背儿童的发展特点
    自控力培养就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Tip1:在合适的情景中,让宝宝等一等
    Tip2: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第8章 为什么越称赞,孩子越说不得了?
    赏识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意义重大

    应该如何称赞孩子?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你是努力的”而不是“你是聪明的”

    称赞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
    称赞是一项“技术活”
    Tip1:称赞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无须拘泥形式
    Tip2:用心观察、真心欣赏孩子,给他适量适当的称赞

    第9章 孩子会越挫越勇吗?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孩子为什么需要父母的全方位支持?
    父母的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大脑发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不具备独立面对挫折的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6:04:25 摘录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
    鼓励孩子思想自由
    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
    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规则越具体越好
    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Tip1:理解孩子,避免火药味
    Tip2: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
    Tip3: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规则
    Tip4: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
    Tip5: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

    第6章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
    父母不要再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了
    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情绪引导是系统工程,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Tip1:认同情绪切忌盲目和简单粗暴
    Tip2: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灵活运用方法

    第7章 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
    延迟满足并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自控力是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6:01:41 摘录
    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打破敏感期的枷锁!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Tip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第4章电视节目是早教还是伤害?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看电视
    婴幼儿不能理解电视节目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过多、过早看电视易产生注意力障碍
    把电视作为背景会损害孩子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并不能让孩子变聪明

    真人互动远比互动型屏幕对孩子有益

    谨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Tip1:控制看电视时间
    Tip2:选择合适的节目
    Tip3:和孩子一起看节目
    Tip4:把节目和阅读、生活联系起来
    Tip5: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

    第5章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
    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
    规则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规则让孩子懂得安全的边界
    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5:58:31 摘录
    得到理解的宝宝才能逐步建立安全感
    Tip: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比说教更有效
    Tip2:了解未知事物越多,安全感越多
    Tip3: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并不是缺乏安全感

    第2章早教有必要吗?什么是好的早教?
    大脑的可塑性决定了早教的必要性
    脑科学发现婴幼儿的大脑极具可塑性
    来自美国“启智计划”的启示

    什么样的早教是好的早教?
    各种感官均衡发展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基石
    早教不是越早越多越好
    优秀而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早教机构难以实现早教的重点均衡发展

    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
    Tip1: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
    Tip2:鼓励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
    Tp3: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第3章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什么是敏感期?
    敏感期的源头是关键期
    敏感期并没有关键期那么极端

    警惕掉进“敏感期”的陷阱
    爱画画不等于进入画画敏感期
    不要消极等待“识字敏感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5:54:58 摘录
    第1章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安全感来自对妈妈的信任

    心理学家发现了“安全依恋”的秘密
    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母婴依恋的不同阶段,宝宝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成长阶段,培养“安全依恋”的可靠建议
    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解决“黏人”的方法是主动陪伴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的情绪表达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尽情探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5:28:07 摘录
    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阿多斯
    2021-01-03 15:26:48 摘录
    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