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迈克尔杰克逊下世,卢武铉坠崖,郴州火车站站内事故,法国航班落海,H1N1引发的集体恐慌…… 煤矿事故、交通意外、校园自杀、医疗纠纷、问题奶粉、集体中毒、名流逝世1H
……
[ 展开全部 ]
1N1 等 死亡现象在我们身边频频发生。上述现实生活中的“死亡记录”充分说明,死亡是普遍的,必然的,是逃不掉的人生经历。 本书堪称国内第一本最全面的“死亡百科全书”,从死亡界定、死亡现象、死亡对人的影响以及了解死亡学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它将回答你所有关于死亡的疑问,也将剔除你所有关于死亡的疑虑。 如果书名令你恐惧,那么你必须阅读本书 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在开门关门的瞬间,死亡发生着 关于死亡,我们必须知道些什么 孩子,我们如何让他们不被死亡伤害 老人,我们如何陪伴他们更好的老去 冲动的年轻人,请多多想死神的样子 未知死,焉知生
[ 收起 ]
作者:林恩·德斯佩尔德(Lynne Ann DeSpelder),艾伯特·斯特里克兰(Albert Lee Strickland)
出版社: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68.00元
ISBN:978730010428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57:48 摘录
直率地谈论死亡被一个替代性的词汇破坏了本意;委婉语则降低了死亡的重要性和客观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53:36 摘录
对于暴力致死的不真实描绘,无法揭示悲剧对受害者造成的真实伤害和他们的痛苦以及对施暴者的适当惩罚。其结果,这种虚假报道可能导致受众,对于真实的暴行及其受害者两方面都缺乏感觉,毫无根据地增强自己可能受害的恐惧,并且无形中促成侵犯行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52:06 摘录
当一个人死时,在现场的人们的描述是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许多人回忆濒死的人会发出咯咯声,那喘息声听起来是最后的呼吸通过喉咙发出的声音;随着肌肉变色,身体开始泛出蓝色;曾经温暖和柔软的躯体逐渐变冷和松弛。他们往往说:“死亡根本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和所感到的,都不像是我在电视或者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49:27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48:4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48:03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哈利路亚呀
2019-08-28 15:22:51 摘录
在所有的人生经历中,没有一件在其重要性上是比死亡更加压倒一切的。然而,死
亡往往仍然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形象,它只会隐隐约约地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倾向于将死亡驱赶到人类生活的边缘地带,仿佛它可以不进入视野,可以让人置若罔闻。死亡也许像化装舞会上某个神秘的陌生人,面具将他的面容掩盖得所剩无几。也许这伪装比真实更令人害怕,然而除非我们冒险揭开被掩藏在面具底下的面孔,否则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正如诗人和社会哲学家奥克塔维奥·帕斯( OctavioPaz)所说的:“一种否认死亡的文明,通过否认生命而终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部分:死亡很近
第1章死亡充斥着生活
死亡是新闻报道的焦点
死亡是影视作品的催泪弹
死亡是文艺作品的主题
死亡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第2章迥异的人生与相似的死亡观
社会文化——勾勒出死亡的印象
传统文化——构建着死亡的观念
西方文化中的“死亡之舞”
第二部分:死亡是什么
第3章究竟怎么才算“死了”
新、旧界定方法的冲撞
经验判断与理性判断
鉴定死亡的4种方法
法律上如何界定死亡
第4章我们头脑中的死亡
从小到大我们如何认识死亡
什么是对死亡的成熟的认识
父母如何帮孩子理解死亡
第5章为什么觉得死亡陌生
殡葬服务让我们远离它
恐惧和焦虑让我们回避它
死亡率下降让它看似遥远
美国的十大死亡原因
人口流动带来的疏离感
医疗技术让我们远离濒死者
第6章死亡是一门有意义的课
死亡之毒的解药是爱
1963年,死亡走进美国大学课堂
探究死亡的理由:帮助和治愈
源自希腊神话的死亡学
第三部分:死亡面面观
第7章孩子所要面对的死亡
“不动了”,孩子眼中的死亡
重病患儿需要的精神急救
痛失亲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孩子需要心理支持
帮助孩子走出死亡的阴影
第8章成年人生活中的死亡
刻骨铭心的丧亲之旅:白发人送黑发人
最难面对的灾难之一:父母离世
永失我爱:伴侣之死
友情的悲哀记忆:朋友之死
无法逆转的现实:衰老和老去
第9章病死
致命性疾病意味着什么
与病魔奋战的日子
迎战艾滋病
第10章解剖自杀的真相
自杀的想法并不少见
骇人听闻的自杀数据
自杀背后的心理分析
社会学家眼中的自杀
心理学家眼中的自杀
自杀分为哪些类型
导致自杀的几种危险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杀动机
自杀方式的选择
自杀前的留言
自杀的预防、干预和善后
如何帮助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
第11章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飓风、洪水、地震……
人为灾难:冒险、事故、战争……
第四部分:死亡来临
第12章治疗的知情同意
患者拥有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
第13章人之将死
被医疗诊断或法律判了死刑的时候
怎样的社会角色对濒死者是合适的
濒死经历:站在死亡的入口处
死亡梦境与来世生活
死亡信条:一堵墙或是一扇门
第14章临终关怀
最后的温暖:对濒死者的家庭护理
社会的支持:对濒死者的关怀
最后的慰籍:对老年人的护理
与死神赛跑:急救救援和护理
心灵的震动: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
生命的尽头:陪伴濒死者
第15章选择死亡的两难困境
预先表达意愿
选择死亡
拒绝或者撤消治疗
医助式自杀
安乐死
撤消人工喂食
放弃对重症新生儿的抢救
第16章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拷问验尸和体检医生
尸体解剖
第17章遗嘱和遗产
遗嘱通常由哪几部分构成?
正式执行的遗嘱
遗嘱的修改和废除
与遗嘱检验相关的事宜
人寿保险和死亡保险
第18章最后的仪式——葬礼
葬礼的心理意义
专业葬礼与葬礼习俗
美国人的葬礼
对遗体的处理
有意义的葬礼仪式
第五部分:注视着死,教会我活
第19章活着的人要做的
丧失、悲痛和哀悼
如何摆脱悲痛的阴影
带着悲伤过日子
影响悲痛的可变因素
对居丧者的抚慰
化悲痛为力量
第20章“好死”之道
伴随着死亡和濒死过日子
死亡是高度人性化的经历
对“好死”的界定
第21章未来的日子
有关死后生活的传统观念
探究死亡的价值所在
死亡学研究的新趋势
对死亡未来的预见
后记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部分:死亡很近
第1章死亡充斥着生活
死亡是新闻报道的焦点
死亡是影视作品的催泪弹
死亡是文艺作品的主题
死亡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第2章迥异的人生与相似的死亡观
社会文化——勾勒出死亡的印象
传统文化——构建着死亡的观念
西方文化中的“死亡之舞”
第二部分:死亡是什么
第3章究竟怎么才算“死了”
新、旧界定方法的冲撞
经验判断与理性判断
鉴定死亡的4种方法
法律上如何界定死亡
第4章我们头脑中的死亡
从小到大我们如何认识死亡
什么是对死亡的成熟的认识
父母如何帮孩子理解死亡
第5章为什么觉得死亡陌生
殡葬服务让我们远离它
恐惧和焦虑让我们回避它
死亡率下降让它看似遥远
美国的十大死亡原因
人口流动带来的疏离感
医疗技术让我们远离濒死者
第6章死亡是一门有意义的课
死亡之毒的解药是爱
1963年,死亡走进美国大学课堂
探究死亡的理由:帮助和治愈
源自希腊神话的死亡学
第三部分:死亡面面观
第7章孩子所要面对的死亡
“不动了”,孩子眼中的死亡
重病患儿需要的精神急救
痛失亲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孩子需要心理支持
帮助孩子走出死亡的阴影
第8章成年人生活中的死亡
刻骨铭心的丧亲之旅:白发人送黑发人
最难面对的灾难之一:父母离世
永失我爱:伴侣之死
友情的悲哀记忆:朋友之死
无法逆转的现实:衰老和老去
第9章病死
致命性疾病意味着什么
与病魔奋战的日子
迎战艾滋病
第10章解剖自杀的真相
自杀的想法并不少见
骇人听闻的自杀数据
自杀背后的心理分析
社会学家眼中的自杀
心理学家眼中的自杀
自杀分为哪些类型
导致自杀的几种危险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杀动机
自杀方式的选择
自杀前的留言
自杀的预防、干预和善后
如何帮助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
第11章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飓风、洪水、地震……
人为灾难:冒险、事故、战争……
第四部分:死亡来临
第12章治疗的知情同意
患者拥有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
第13章人之将死
被医疗诊断或法律判了死刑的时候
怎样的社会角色对濒死者是合适的
濒死经历:站在死亡的入口处
死亡梦境与来世生活
死亡信条:一堵墙或是一扇门
第14章临终关怀
最后的温暖:对濒死者的家庭护理
社会的支持:对濒死者的关怀
最后的慰籍:对老年人的护理
与死神赛跑:急救救援和护理
心灵的震动: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
生命的尽头:陪伴濒死者
第15章选择死亡的两难困境
预先表达意愿
选择死亡
拒绝或者撤消治疗
医助式自杀
安乐死
撤消人工喂食
放弃对重症新生儿的抢救
第16章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拷问验尸和体检医生
尸体解剖
第17章遗嘱和遗产
遗嘱通常由哪几部分构成?
正式执行的遗嘱
遗嘱的修改和废除
与遗嘱检验相关的事宜
人寿保险和死亡保险
第18章最后的仪式——葬礼
葬礼的心理意义
专业葬礼与葬礼习俗
美国人的葬礼
对遗体的处理
有意义的葬礼仪式
第五部分:注视着死,教会我活
第19章活着的人要做的
丧失、悲痛和哀悼
如何摆脱悲痛的阴影
带着悲伤过日子
影响悲痛的可变因素
对居丧者的抚慰
化悲痛为力量
第20章“好死”之道
伴随着死亡和濒死过日子
死亡是高度人性化的经历
对“好死”的界定
第21章未来的日子
有关死后生活的传统观念
探究死亡的价值所在
死亡学研究的新趋势
对死亡未来的预见
后记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部分:死亡很近
第1章死亡充斥着生活
死亡是新闻报道的焦点
死亡是影视作品的催泪弹
死亡是文艺作品的主题
死亡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第2章迥异的人生与相似的死亡观
社会文化——勾勒出死亡的印象
传统文化——构建着死亡的观念
西方文化中的“死亡之舞”
第二部分:死亡是什么
第3章究竟怎么才算“死了”
新、旧界定方法的冲撞
经验判断与理性判断
鉴定死亡的4种方法
法律上如何界定死亡
第4章我们头脑中的死亡
从小到大我们如何认识死亡
什么是对死亡的成熟的认识
父母如何帮孩子理解死亡
第5章为什么觉得死亡陌生
殡葬服务让我们远离它
恐惧和焦虑让我们回避它
死亡率下降让它看似遥远
美国的十大死亡原因
人口流动带来的疏离感
医疗技术让我们远离濒死者
第6章死亡是一门有意义的课
死亡之毒的解药是爱
1963年,死亡走进美国大学课堂
探究死亡的理由:帮助和治愈
源自希腊神话的死亡学
第三部分:死亡面面观
第7章孩子所要面对的死亡
“不动了”,孩子眼中的死亡
重病患儿需要的精神急救
痛失亲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孩子需要心理支持
帮助孩子走出死亡的阴影
第8章成年人生活中的死亡
刻骨铭心的丧亲之旅:白发人送黑发人
最难面对的灾难之一:父母离世
永失我爱:伴侣之死
友情的悲哀记忆:朋友之死
无法逆转的现实:衰老和老去
第9章病死
致命性疾病意味着什么
与病魔奋战的日子
迎战艾滋病
第10章解剖自杀的真相
自杀的想法并不少见
骇人听闻的自杀数据
自杀背后的心理分析
社会学家眼中的自杀
心理学家眼中的自杀
自杀分为哪些类型
导致自杀的几种危险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杀动机
自杀方式的选择
自杀前的留言
自杀的预防、干预和善后
如何帮助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
第11章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飓风、洪水、地震……
人为灾难:冒险、事故、战争……
第四部分:死亡来临
第12章治疗的知情同意
患者拥有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是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
第13章人之将死
被医疗诊断或法律判了死刑的时候
怎样的社会角色对濒死者是合适的
濒死经历:站在死亡的入口处
死亡梦境与来世生活
死亡信条:一堵墙或是一扇门
第14章临终关怀
最后的温暖:对濒死者的家庭护理
社会的支持:对濒死者的关怀
最后的慰籍:对老年人的护理
与死神赛跑:急救救援和护理
心灵的震动: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
生命的尽头:陪伴濒死者
第15章选择死亡的两难困境
预先表达意愿
选择死亡
拒绝或者撤消治疗
医助式自杀
安乐死
撤消人工喂食
放弃对重症新生儿的抢救
第16章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赠
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拷问验尸和体检医生
尸体解剖
第17章遗嘱和遗产
遗嘱通常由哪几部分构成?
正式执行的遗嘱
遗嘱的修改和废除
与遗嘱检验相关的事宜
人寿保险和死亡保险
第18章最后的仪式——葬礼
葬礼的心理意义
专业葬礼与葬礼习俗
美国人的葬礼
对遗体的处理
有意义的葬礼仪式
第五部分:注视着死,教会我活
第19章活着的人要做的
丧失、悲痛和哀悼
如何摆脱悲痛的阴影
带着悲伤过日子
影响悲痛的可变因素
对居丧者的抚慰
化悲痛为力量
第20章“好死”之道
伴随着死亡和濒死过日子
死亡是高度人性化的经历
对“好死”的界定
第21章未来的日子
有关死后生活的传统观念
探究死亡的价值所在
死亡学研究的新趋势
对死亡未来的预见
后记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亡往往仍然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形象,它只会隐隐约约地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倾向于将死亡驱赶到人类生活的边缘地带,仿佛它可以不进入视野,可以让人置若罔闻。死亡也许像化装舞会上某个神秘的陌生人,面具将他的面容掩盖得所剩无几。也许这伪装比真实更令人害怕,然而除非我们冒险揭开被掩藏在面具底下的面孔,否则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正如诗人和社会哲学家奥克塔维奥·帕斯( OctavioPaz)所说的:“一种否认死亡的文明,通过否认生命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