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定价:24.80元
  • ISBN:9787510407550
  • 2020-04-28 00:35:59 摘录
    阅读完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27 23:45:31 摘录
    我们在前面说过,群体的状态类似于野蛮状态,而支配群体的力量也近乎一种野蛮力量,当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气质之后,也就获得了结构稳定的集体精神。
    由于这种精神的作用,才使得一个民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摆脱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走出野蛮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26 00:03:52 摘录
    把这些现实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名望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阻止人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某个人或某件事是对是错无所谓,人们只认名望,也只屈服于名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01 09:38:45 摘录
    现在,我们的结论是:群体永远不欢迎理性,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也并不是理性。
    对于群体来说,理性除了反面的影响,什么作用也无法施加,他们接触到的理性越多,就越是憎恶理性,也就变得更加狂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01 09:33:25 摘录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
    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就能够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想破灭的,最终都将沦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2 00:12:41 摘录
    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是,制度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我们看到,美国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荣,而另外一些国家,譬如那些西班牙人的美洲共和国,在极为相似的制度下,却生活在可悲的混乱状态中。这时我们就应当承认,制度与一个民族的伟大以及另一个民族的衰败都是毫不相干的。各民族都是受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一种暂时的伪装。
    尽管道理是这样的,但民众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将不满归结于某种制度,又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制度,就像对待圣人的遗骨一样对待未实行的制度,赋予这些制度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就这样,各种幻想和新词汇反复地对群众的头脑造成冲击,尤其是后者,它们对民众的影响力,和它们的荒诞同样强大。
    正因为如此,为强行建立某些制度而进行的血腥战争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发生,而且还会继续发生,看不到一丝停止的迹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58:03 摘录
    尽管群体经常会放纵自己的低劣本能,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来,但是他们也会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假如我们把不计名利、绝对服从、勇于献身真实或虚假的理想算成美德,那么毫无疑问,群体必定是最具备这种美德的人。在这方面,群体中个人所达到的水平,即使是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51:07 摘录
    群体永远都渴望强权。
    他们喜欢的英雄,要永远像恺撒一样威严而残酷。他的权杖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他们甚至总会为这种人塑起最壮观的雕像。
    而当这样的专制者失去权力时,群体又会在转眼之间面目大变。他们并非有所醒悟,只是因为群体喜欢践踏被他们剥夺了权力的专制者。
    那是因为,在失势之后,这个专制者也变成了一介平民,他受到蔑视是因为他不再让人害怕。
    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而对强权低声下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36:47 摘录
    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忘我地投身到那场战争中去,并不全是因为对财富的渴求,与宗教信仰的联系也不多。
    唯一的原因是他们渴望融入群体。
    只有身处群体之中,这些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才能摆脱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
    只有身处群体之中,他们才能够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32:47 摘录
    所以说,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不论这件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正因为这样,历史才会最大限度地背离它的本原,呈现光怪陆离的面貌。
    群体依靠想象和杜撰来创造英雄,也就是说,群体也能够凭这种本领来毁灭英雄,或是让英雄离人们而去。这种事情不需要百年的时间,转变甚至只要几年、几个月,甚至同一天之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31:05 摘录
    这样看来,无论发生过怎样的历史事件,总会因为群体的以讹传讹而变得众说纷纭。当时间推移,当历史传承到需要记载下来的那一刻时,它就早已丧失了它的本来面貌。像这样的历史被记载下来,恐怕也只是一种纯粹想象的产物。
    这样的历史书籍,只是对观察有误的事实做的无根据的记述,其间还混杂着一些对思考结果的解释。
    于是,我们又得到一个全新的结论:那些被载进史书,业已成为史实的历史事件,其未必是有价值的产物。而那些皓首穷经的所谓智者,也远非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秉笔直书。
    记录这样的虚假历史,几乎是在虚度光阴。假如没有文学作品保留下来,假如没有音乐、绘画一脉相承,假如没有那些流传千年的不朽作品,我们可能对过去时代的真相一无所知。
    我们不了解赫拉克利特,不清楚释迦牟尼或穆罕默德的生平,关于他们,我们不曾拥有过一句真实的记录。所有能够打动群众的能够在群众中流传并保留下来的,只是这些伟人被神话了的形象。
    他们的生平对于群众来说无关紧要,群体想要的只是满足他们需要的、打动他们心灵的伟人。
    于是,关于他们的谎言被一再编造,直到和我们今天所知的形象毫无出入为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7 15:21:55 摘录
    于是,根据我们的结论,被越多的人证明的事件,往往就错得最荒谬。那些受到最严重质疑的事情,往往就是观察者人数最多的事件;反过来,如果一件事情同时被数干个目击者证实,这通常也就是说,真相与公认的记述相去甚远。
    那么普遍认可的真理是存在的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04 09:02:47 摘录
    “群体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暂时的,一旦构成群体的人各自离散,每个人就又立刻恢复到了自己以前的状态。但在群体之中,他的个性却消失了,不见了,这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所表达的与群体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有关群体共同的心理状态没有明确的术语可以表述,我们只能称之为组织化的群体,或者叫心理群体。
    这个组织化的群体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他的行为体现为精神的统一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7 13:18:3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3-24 08:36:20 摘录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点时,便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书的最后一句。a circle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